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烂疔

烂疔是一种发于皮肉之间,易于腐烂,病势凶险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备急千金要》云:“烂疔其状色稍黑,有白瘢,疮中溃有脓水流出,疮大小如匙面。”《诸病源候论·丁疮候》云:“亦有肉突起,如眼之状,赤黑,惨痛彻,久结皆变至烂成疮,疮下深孔如大针穿之状……令人恶寒,四肢强痛,……一二日疮便变焦黑色,肿大光起,硬强,全不得近……”本病多见于农民和士兵,发病者有手足等部位的创伤和泥土脏物等接触史,发病......
目录

病因病机

  多因皮肉破损,接触潮湿泥土,感染特殊毒,加之湿热火毒蕴,以致毒凝肤,凝滞,热胜肉腐而成。湿热火毒炽盛,热胜肉腐,毒弥漫,则易并发走黄之症

慨述

烂疔是发生在皮肉间容易腐烂的一种外科急性疾患。多由外伤后又有性环杆菌侵入伤而发,现代医称之为性环.发病持点多以局部剧痛始,迅速出现局部水肿、恶臭和产的进性大组织坏死,并伴有严重的血症.若不及时处理,往往造成病人死亡

概念

疔疮疾患之一。多生于手足,【月需】等部,因容易腐烂,病势急骤,故

病理

发病前常有局部创伤与泥土等污物接触感染,加以湿热火毒蕴,毒聚肤而成。初起患部胀痛图片,周围肤色暗红,迅速蔓延成,并可起大水庖,流出腐臭脓液或渗出液,毒周围紫黑色,全身症状常有寒战高热,神昏谵语等。如身热退,流出稠脓,毒界限清楚,可望腐肉新生,收渐愈。如发热不退,肿势漫,昏迷者,即属「疔疮走黄」。

初起症状

发病前常有局部创伤与泥土等污物接触感染,加以湿热火毒蕴,毒聚肤而成。初起患部胀痛,周围肤色暗红,迅速蔓延成,并可起大水庖,流出腐臭脓液或渗出液,毒周围紫黑色,全身症状常有寒战高热,神昏谵语等。如身热退,流出稠脓,毒界限清楚,可望腐肉新生,收渐愈。如发热不退,肿势漫,昏迷者,即属「疔疮走黄

诊断

  本病好发于四肢暴部位,常有外伤史,伤深且常夹杂潮湿泥土。 图片

  潜伏期一般为l一4天,最短为6—8小时。

  初起患肢有沉重、包扎过紧感,继则出现“胀裂样”疼痛,四肢皮肤高度水肿,紧张光亮,之凹陷,不能即起,肿胀迅速,蔓延成,状如丹毒,皮肤呈灰白,或棕黄,或如紫铜色。l一2天后,肿胀疼痛剧烈,皮肤上出现许多含暗红色液体的小水疱,积聚成数个大水疱。疮面略带凹陷,如匙面,之局部有握雪音。溃后有浅棕色湿浊稀薄脓水,混杂气味臭秽。此后,腐肉大落,疮较大。

  初起即伴有高热(40℃以上),寒战头痛,呕恶,烦躁,极度疲乏,大量汗出,食欲不振,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甚或神昏谵语面色苍白,四肢冷,黄,是为走黄之征象,可危及生命。

  助检查:白细胞总数可增高至15X10的9次每L一20X10的9次每L以上,血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并可呈进性下降。局部脓液涂检查和细菌培养可发现革兰氏阳性;梭状胞杆菌和大量红、白细胞。X线检查见阴影。?

鉴别诊断

  流火常有反复发作史;局部皮色鲜红,边缘清楚;一般无水疱,即使有也较小,刺破后流出黄水,肉色鲜红;无坏死现象。

辨证论治

治法

  (一)湿蕴结患部灼热肿胀剧痛,皮肤出现水疱或大疱,疮面皮肉腐烂,有浅棕色混浊脓水溢出,臭秽,混有;伴寒战高热,胸闷呕恶,头身疼痛,纳差舌红,苔黄,滑数。

  辨证分析:由于创染毒,湿热蕴结,以致湿热火毒聚于肤,经络阻塞,凝滞,故肿胀疼痛;湿毒壅积,故有大水疱;热毒炽盛,正剧争,故寒战高热;热胜肉腐成脓,故疮面腐烂,有混浊脓水溢出;湿热火毒泛溢全身,故胸闷呕恶,头身疼痛;舌红、苔黄、滑数为湿蕴结之象。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消肿。

  方药黄连解毒汤革藓湿汤加减。

  (二)毒人营血寒战高热,神昏谵语烦躁不安,促呃逆,胸闷呕吐,黄;局部高度水肿发亮,迅速成暗紫色,间有血疱肉腐烂,气味恶臭;舌红绛,苔黄而干,弦滑数。

  辨证分析:毒不能控制,正不胜,毒不外泄,营血,故寒战高热,促呃逆,烦躁不安,黄:热忧,故神昏谵语热毒炽盛,郁于肤,腐坏肉,故见局部高度水肿,色暗紫,间有血疱肉腐烂,气味恶臭;舌质红绛、苔黄而干、弦滑数皆为热毒人于营血,阴亏损之象。

  治法:清营凉血解毒。

  方药犀角地黄黄连解毒汤加减。神昏谵语者,加服安宫牛黄2粒,分2次化服;或紫雪4.5g,或紫雪4.5g,分3次吞服。

外治法

  (一)初起用器膏或金黄膏外。如皮色紫黑,加用蟾酥合剂

  (二)腐肉与正常组织分界明显时,改用蟾酥合剂或五五

  (三)腐肉净,周围肿势渐退,肉色鲜红者,改用红膏外

其他疗法

  一、大量应用青霉素(1硼00万单位/日)和四环素(2克/日)。对青霉素过敏者,可改用红霉素,每日1.5—1.88,静滴注。

  二、高压氧疗法。

  三、加强全身支持疗法,改善患者全身情况。

  四、手术疗法。一旦诊断明确,应立即施手术,在不用止带下进多处纵,切除已无活力的组织,彻底清除异物、碎,直到具有正常色、弹性和能流出新鲜肉为止。并用大量过氧化氢溶液或高锰酸钾溶液纱布松填,或用上述初起外治法药物,常更换料。

预防调摄

  1.本病具有传染性,应对患者进隔离。局部所用料宜焚烧,所用器械宜彻底消毒。

  2.对感染严重的伤,注射多价性坏抗毒清,一般用1万单位注或皮下注射;超过24小时,量最大可增加2—3倍。注射前作过敏试验。

  3.对污染伤或战伤创,应及时进彻底清创,敞,不予缝,保持流通畅,避免包扎过紧。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人指甲

下一篇 人尿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