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疔疮走黄

疔疮走黄是以原发病灶疮陷黑无脓,肿势漫,迅速向周围扩,并有寒战高热、烦躁,甚至神昏谵语等全身症状疔疮类疾病。中文疔疮走黄中医)英文:carbuncle complicated by septicemia(TCM):西医:全身化脓性感染,或为头面部,蜂窝织炎,颅化脓性感染分类代码:中医毒走,毒入分,攻脏腑所造成的一种性危重候。相当于西医的全身性化脓性感染......
目录

简介

中文疔疮走黄中医

英文:carbuncle complicated by septicemia(TCM)

:西医:全身化脓性感染,或为头面部,蜂窝织炎,颅化脓性感染

分类代码:中医

概述

毒走,毒入分,攻脏腑所造成的一种性危重候。相当于西医的全身性化脓性感染(脓毒血症)。走黄内陷的区在于:前者专为疔疮所致,势暴急,正盛实;后者为多种溃疡阳证疾患所致,势较缓,盛正虚。二者均可归于全身性化脓性感染中。疔疮“癀走”(即走黄)之语,始见于元代《疮全书》。

中医病机

疔疮走黄是因疔疮火毒炽盛,早期失治未能及时控制,或回挤压等,使毒走攻脏腑所致。

体征

1.多发生于疔疮的早、中期。尤以面部疔疮早期被挤压、碰撞、切排脓,或滥用艾灸之后,容易发生。

2.原病灶处由红活高肿,忽变为陷黑无脓,肿势迅速向四周扩,或见红丝走窜。

3.有明显的高热、头痛烦躁渴、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

4.若毒入营血,可见胸斑疹隐隐;毒入于昏迷,入于则面赤痉;入于腹胀泄;入于胸痛咳喘;入于则尿少暗,手足冷。

诊断

实验室诊断:外周自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培养为阳性。

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1.两燔寒战高热,头痛烦躁,汗出渴,肢体发麻,便结溲黄,舌质红苔黄弦数而大。清热凉血解毒。白虎汤汤。

2.毒入营血壮热个退,或身热夜甚,躁扰不宁,或识昏蒙,或痉抽搐,或皮肤发斑,舌质红绛少苔,细数。清营凉血解毒。犀角地黄黄连解毒汤

3.热毒:面青唇焦识恍惚,四肢发,胸灼热气喘舌质红绛,苔黑有刺,沉伏。清热凉血、解毒紫雪

4.亡阴:身热烦躁,汗出味咸而粘,四肢温,呼吸粗,渴喜冷饮,裂,舌质红苔干,细数无力滋阴凉血解毒。清营汤。五味消毒饮。

(二)外治及其他治疗:

1.药制苍耳虫10~15条捣烂,外患处,外盖黄连膏,或疔疮二虫苍耳虫、青蒿虫、百草霜冰片)外,以收束毒。

2.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

3.可安宫牛黄琥珀蜡矾紫雪等中成药。

4.早期大量使用抗生素。静输注液体。必要时可用人工冬眠或上腺皮质激素,高热时给退热

5.其他见疔疮外治法。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下一篇 疔疽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