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异常血红蛋白病

异常血红蛋白病是由于遗传缺陷(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起珠蛋白的基因突变,肽链结构异常或成障碍,造致一种或一种以上结构异常的血红蛋白,部分或完全替代了正常的血红蛋白,这样一组疾病称之为异常血红蛋白病。异常血红蛋白病是由于遗传缺陷(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致珠蛋白肽链结构异常或成障碍,一种或一种以上结构异常的血红蛋白,部分或完全替代了正常的血红蛋白,这样一组疾病称之为异常血红蛋白病。血红蛋白变异百分之九十......
目录

概述

  异常血红蛋白病是由于遗传缺陷(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致珠蛋白肽链结构异常或成障碍,一种或一种以上结构异常的血红蛋白,部分或完全替代了正常的血红蛋白,这样一组疾病称之为异常血红蛋白病。血红蛋白变异百分之九十以上表现为单个氨基酸替代,其余少见异常包括双氨基酸替代、缺失、插人、链延伸及链融。肽链结构改变可导致血红蛋白功能和理化性质的变化或异常。结构异常可发生于任一种珠蛋白链,但以β珠蛋白链受累为常见,异常血红蛋白病的蛋白表型均以其基因变异为基础。

病因

本病是由于遗传缺陷(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起珠蛋白的基因突变,肽链结构异常或成障碍,造致一种或一种以上结构异常的血红蛋白,部分或完全替代了正常的血红蛋白。

临床症状

  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有五种:

  1、镰状细胞综征(血红蛋白S病)

  患者除出生后3~4个月即有黄疸贫血肿大外,发育较差。由镰状细胞阻塞微环而起的脏器功能障碍可表现为腹痛气急区痛和血尿。患者常因再障危象、贫血加重,并发感染而死亡。HbS杂合子患者,由于红细胞HbS浓度较低,除在缺氧情况下一般不发生镰变,也不发生贫血。临床无症状或仅偶有血尿梗塞等表现。HbC多见于非洲黑人,但中国尚无报道。纯合子血红蛋白也可成结晶,患者可无症状或有轻度溶血贫血可肿大,中靶红细胞增多,杂合子者无贫血

  2、不稳定血红蛋白

  该症患者贫血轻重不一,也可无贫血及其他临床症状

  3、氧亲和力增高血红蛋白

  重者可组织缺氧和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白细胞和均不增多,家族中有同样疾病患者。

  4、血红蛋白M(家族性紫绀

  患者常无症状,临床有发绀,但高血红蛋白一般不超过百分子三十。溶血多不明显,红细胞也不成因海因小体。

5、红细胞增多起缺氧,应该查看患者呼吸情况。

并发症

异常血红蛋白病常见的并发症可有轻度黄疸颧骨隆起、梁塌陷及眼增宽,律不齐、浊音界扩大,肝脏脾脏肿大。

疾病检查

1、象:血红蛋白多<60g/L,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红细胞大小态不一,靶红细胞多>10%,可见红细胞碎。网织红细胞增多。红细胞有包涵体。白细胞及正常或减少。

  2、骨髓象:增生活跃,红细胞系增生明显。细胞外粒幼细胞增多。

  3、血红蛋白电泳:血红蛋白F>30%(重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血红蛋白Bart>80%(血红蛋白Bart胎儿水肿征);电泳出现血红蛋白H区带(血红蛋白H病)。

  4、有条件做α、β珠蛋白肽链成比率和基因分析。

疾病诊断

  1、病史及症状

  ⑴ 病史提问:注意:①父母及家族中有无同样病人。②发病的年龄。③生长发育状况。

  ⑵ 临床症状:一般贫血症状纳差发育迟缓、可有腹泻及易感染表现。

  2、体检发现

  除贫血外貌外,可有轻度黄疸颧骨隆起、梁塌陷及眼增宽,律不齐、浊音界扩大,肝脏脾脏肿大。

  3、助检查(1)象:血红蛋白多60g/L,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红细胞大小态不一,靶红细胞多大于百分之10,可见红细胞碎。网织红细胞增多。红细胞有包涵体。白细胞及正常或减少。

  (2)骨髓象:增生活跃,红细胞系增生明显。细胞外粒幼细胞增多。

  (3)血红蛋白电泳:血红蛋白F大于百分子三十(重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血红蛋白Bart大于百分子八十(血红蛋白Bart胎儿水肿征);电泳出现血红蛋白H区带(血红蛋白H病)。

  (4)有条件做α、β珠蛋白肽链成比率和基因分析。

  4、鉴诊断

  应于贫血其它血红蛋白病鉴

治疗措施

  异常血红蛋白病的治疗,前无治的疗法,部分病人不需治疗预后良好,可不影响生存。部分病人需给予支持性保守疗法,如预防和积极积极治疗感染,补充造因子,避免生于低氧及缺氧环境、避免服用氧化类药物、必要时可输

  1、输

  血红蛋白低于80g/l时应定期输,保持血红蛋白在80g/l以上。采用高输量治疗时血红蛋白应维持在100g/l以上。

  2、切除

  对伴有功能亢进、巨起压迫症状及输需求量增加者,应切除。4岁后切除感染并发症可明显减少。

  3、螯治疗

  去敏:1.5~2.0g/d,皮下注射,或3~4g/d,静滴注,持续18~20h。维生素c150~300mg/d,服。

  4、骨髓移植

  有条件者应骨髓移植。

预防保健

  异常血红蛋白不下数百种,在人群中每千人中都会发现几例,其中多数并无任何病状,有些类型病情也较轻微,仅有极少一些类型病情严重,甚至可以危及生命。因此,对于大多数异常血红蛋白症患者,应该尽量减少其理负担,鼓励患者正确对待人生,但对有严重临床表现的患者,应该劝告避免生育,如病人坚持要求生育应推荐到专门实验室进一步检查,鉴定变异类型,进产前诊断,以确保真正做到优生。

  1、避免服用氧化性药物。

  2、伤如与面神经腔窦相通,应在清创及缝时,尽早这些伤,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淤滞性紫癜

下一篇 瑞连草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