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一叶兰

一叶兰 一叶兰(拉丁:Aspidistra elatior Blume),蜘蛛抱蛋,是天门冬蜘蛛抱蛋属植物一叶兰多年生常绿草本;,直径5-10毫米,具鳞片单生,彼此相1-3厘米,披针披针至近,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多少皱波状,两面绿色,有时稍具黄白色斑点或条纹;总花梗长0.5-2厘米;苞片3-4枚;性喜温暖湿润、半阴环境、较耐、极耐阴。多年生常......
目录

形态特征

一叶兰多年生常绿草本。,直径5~10毫米,具鳞片单生,彼此相1~3厘米, 披针披针至近,长22~46厘米,宽8~10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多少皱波状,两面绿色,有时稍具黄白色斑点或条纹;叶柄明显,粗壮,长5~35厘米。

花梗长0.5~2厘米;苞片3~4枚,其中2枚位于的基部,宽卵形,长7~10毫米,宽约9毫米,淡绿色,有时有紫色细点;花被钟状,长12~18毫米,直径10~14毫米,外面带紫色暗紫色,面下部淡紫色深紫色,上部6~8裂;花被筒长10~12毫米.裂近三角,向宽3.5~4毫米,先端钝,边缘和侧的上部淡绿色,面具条特肥厚的肉质状隆起,中间的2条细而长,两侧的2条粗而短,中部高达1.5毫米,紫红色;雄蕊6~8枚,生于花被筒近基部,低于柱头丝短,花药,长约2毫米;雌蕊高约8毫米,子房几不膨大;花柱关节柱头盾状膨大,,直径10~13毫米,紫红色,上面具3~4深裂,裂缝两边多少向上凸出,中部分微凸,裂先端微凹,边缘常向上反卷。

主要品种

洒金蜘蛛抱蛋、斑蜘蛛抱蛋、星点蜘蛛抱蛋。为一叶兰栽培品种。绿色面上有乳白色浅黄色斑点。

金线

金纹蜘蛛抱蛋、白纹蜘蛛抱蛋。为一叶兰栽培品种。绿色面上有淡黄色纵向线条纹。

生长习性

性喜温暖湿润、半阴环境、较耐、极耐阴。生长适温为10~25℃,而 能够生长温度范围为7~30℃,越冬温度为0~3℃。

分布范围

原产中国南各省区,现中国各地均有栽培,利用较为广泛。

繁殖栽培

种植要领

一叶兰一叶兰要用分株繁殖。可在春季温回升,新尚未萌发之前,结换盆进分株。将地下连同叶片分切为数丛,使每丛带3~5,然后分上盆种植,置于半阴环境下养护。

一叶兰土壤要求不严,耐瘠薄、但以疏松、肥沃的微酸性砂质壤土较好。盆栽时可用腐土、泥炭土和园土等量混作为 基质。生长季要充分浇水,保持盆土常保持湿润,并常向面喷水增湿。以利萌抽长新;秋末后可适当减少浇水量。春夏季生长旺盛期每月施液肥1~2次,以保叶片清秀明亮。

可以常年在明亮的室栽培,但无论在室或室外,都不能放在直射阳光下;短时间的阳光暴晒也可能造成叶片灼伤,降低观赏价值。一叶兰极耐阴,即使在阴暗室也可观赏数月之久,但长期过于阴暗不利于新萌发生长,所以如摆放在阴暗室,最好每隔一段时间,将其移到有明亮光线的地养护一段时间,以 利生长与观赏。尤其在新萌发至新生长成熟这段时间不能放 在过于阴暗处。

繁殖

一叶兰一叶兰终年常绿,叶形挺拔整齐,色浓绿光亮,姿态优美、淡雅而有度。同时,它长势强健,适应性强,极耐阴,是室绿化装饰的优良喜阴观植物。适于家及办公室布置摆放,可单独观赏,也可以和其它植物布置,以衬托出其它卉的鲜艳和美丽。很适养殖,家一叶兰时可采用分株的法进繁殖繁殖时,要注意分株时间的选择、分株法的应用和分株后的养护。

分株时间

一叶兰分株繁殖,可在春季温回升,新尚未萌发之前,结换盆进分株。一般是在早春(二、三月份)土壤解冻后进

分株

把母株从取出,抖掉多余的盆土,把盘结在一起的根系尽可能地分,用锋利的小刀把它剖成两株或两株以上,分出来的每一株都要带有相当的根系,并对其叶片适当地修剪,使每丛带3-5,以利于成活。

装盆消毒

把分割下来的小株在百菌清1500倍液中浸泡五分钟后取出凉干,即可上盆。也可在上盆后马上用百菌清灌

管理

分株装盆后灌或浇一次透水。由于它的根系受到很大的损伤,吸水能力极弱,大约需要3~4周才能恢复萌发,因此,在分株后的3~4周制浇水,以免烂,但它的叶片腾没有受到影响,为了维持叶片的水分平衡,每天需要给面喷雾1~3次(温度高多喷,温度低少喷或不喷)。这段时间也不要浇肥。分株后,还要注意太阳光过强,最好是放在遮荫棚养护。

上盆或移栽

先在盆底放入2~3公分厚的粗基质作为滤水层,再放入植株。上盆用的基质可以选用下面的一种:草炭:珍珠:陶粒=2:2:1;草炭:蛭石=1:1;或者草炭:炉渣:陶粒=2:2:1;锯末:蛭石:中粗河沙=2:2:1、菜园土:炉渣=3:1;或者园土:中粗河沙:锯末(茹渣)=4:1:2;或者水稻土、塘泥、腐土等。上完盆后浇一次透水,并放在遮荫环境养护

栽培技术

养护

一叶兰一叶兰适应性强,生长较快,每隔1~2年应进一次换盆。多用壤土、腐土和河沙等量混的培养土。换盆时施入少量碎或饼肥末作基肥,栽植后浇透水放于阴凉处培养。生长期间应充分浇水,并常往面上喷水,以保持较高的空湿度。每月可施l~2次稀薄液肥,以促使萌发和健壮生长

品种应施以轻肥,如肥分太足,面斑点容易消失。夏季应避免阳光直射,但需注意通,并及时清除黄。在新萌发至新正在生长阶段,不能放在室阴暗处,否则新长得细长瘦弱,影响观赏。北地区冬季应移入室,减少浇水并停止施肥,若此时盆土过湿起烂

病虫介绍

症状特征一叶兰上病斑多发生在叶缘面。病斑近,灰白色至灰褐色,外缘呈黄褐色或红褐色,后期出现轮状排列的黑色小粒点。除叶片外,叶柄也染病,产生长病斑。病菌在土壤中或病组织上越冬。借流或淋水传播,进初侵染及再侵染。南每年有2~3个发病高峰,北则只有1次发病高峰。连续降雨、降雨量大,发病重。

防治措施:

①发现病及时剪除烧毁,减少侵染源。

②雨季来临前,喷施50%施百克或施保功可湿性粉1000倍液、25%炭特灵可湿性粉500倍液。每10天1次,防治3~4次。

③必要时喷施0.5%磷酸二氢钾或双效微肥300倍液,有利于增强抗病性。

灰霉病

症状特征:常发生于叶缘。从叶缘始出现水状病斑,湿度大时病斑扩展很快,致叶缘成不规则枯萎,一般见不到灰色霉层。但连续阴雨后,湿度大,持续时间长,可长出稀疏的灰霉。灰霉病菌以菌丝在病残体中腐生活,不断产生分生孢子再侵染。菌核的存活期较长,遇有适条件即长出菌丝,直接侵入或借雨水溅射或随病残体、水流、农具等传播。在高湿和20℃左右温度条件下易使病害流

防治措施:

养护。选择湿润、排水良好的半阴环境栽植。一叶兰耐阴植物,光线不宜过强,否则会造成叶片黄化或染病。灌水过多,尤其是冬季,会导致部腐烂,也会发生叶片黄化。

②如发现零星病株可喷施65%甲霉灵可湿性粉10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15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50%农利灵可湿性粉1000倍液。

③在棚室养护的一叶兰,可采取提高棚室夜温,白天增加通时间,降低棚内湿度和结雾持续时间,从而达到控病的的。

斑病

一叶兰斑病在自然分布区和种区常有发生,要危害叶片,降低观赏价值。受害面初生水状小型坏死斑,后逐渐扩展为直径2~3mm的褐色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病原为真菌,孢霉。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病或落地病残体越冬,春夏秋三季都可发病。北温室或有暖的居室冬季可见病斑扩展。

(1)症状特征:也称黑斑病、褐斑病等。首先叶片中间出现黑色斑点,然后色变黄落。发生原因多系环境闷热、不通和潮湿所造成。

(注意改善环境条件,在初发病时可摘除被害 叶片,并将其烧毁。可喷施1%波尔多液予以防治,每隔7天喷施1次,全生长期共喷施4—5次,或用50%多菌灵1000倍液喷洒防治。

主要价值

传统价值

粽子是过“端午”的日食品,古称“角黍”、“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或以添加制而成。粽叶品种繁多一般以(zhù yè)、箬(ruò yè)、芦苇制成, 是制作粽子必不可少的材料,南一般以箸、箬,北以苇,用途也非常广泛,如斗笠、手工艺品等。

粽叶一般都拥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绿素和多种氨基酸等成份,其特殊的防腐作用也是粽子易保存的原因之一,气味芳香,闻之如有回归大自然的感觉。

粽子不一定是以上几种粽叶制成,不同的包裹材料,造就不同的粽子,再加上包裹的法以及馅料,所以粽子也是品类繁多。

药用价值

一叶兰 盆栽【功能治】瘀。用于跌打损伤,湿骨痛痛,肺虚咳嗽咯血

【用法用量】 0.5~1两。

【附

1、治跌打损伤;九龙盘水服,可止痛;捣烂后包伤处,能接。(《贵州民间药物》),

2、治筋骨痛蜘蛛抱蛋三至五钱。水服。(《湖南药物志》)

3、治腹痛蜘蛛抱蛋三至五钱。水服。(《湖南药物志》),

4、治头痛牙痛:鲜蜘蛛抱蛋全草一至二两。服。

5、治肺热咳嗽:鲜蜘蛛抱蛋一两,水,调冰糖服。

6、治伤暑发热身痛昏睡,喜呕,腹痛(俗斑痧):鲜蜘蛛抱蛋一两。水服。

7、治疟疾九龙盘研末,大人一钱,小儿五分,于发疟前三小时用水吞服。(《贵州民间药物》)

8、治砂淋:蜘蛛抱蛋、大通草木通水服。(《湖南药物志》)

观赏价值

一叶兰叶形挺拔整齐;色浓绿光亮、它长势强健、适应性强、极耐阴、是室绿化装饰的优良喜阴观植物。它适于家及办公室布置摆放。可单独观赏;也可以和其它植物布置,它还是现代插的配材料。

变种有洒金型,叶片布满黄色斑点,星星点点,煞是好看;白纹型,叶片镶嵌淡黄白色纵条纹,或半黄,半绿。装饰应用:中小型盆栽。因耐阴性特强,置于室月余,植株状态依然良好。

清新空

植物都有一定的空清新作用,一叶兰有吸收甲醛的作用,另外对二氧化碳、氟化氢也又有一定的吸收作用,还可以吸附一定的灰尘,而且一叶兰耐阴、适应性强,不易病虫害,是很好的居室绿化、空净化植物

各家论述

1.《植物实图考》:治热症痛,咳嗽

2.《贵州民间药》:止,接,补虚弱。

3.《湖南药物志》:行气,止退热,强筋。治泄泻腹痛,跌打损伤,筋骨痛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产后血晕

下一篇 知风草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