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产后血晕

产后晕是以产妇分娩后突然头晕眩,眼泛黑,不能起坐, 胸满闷,恶心呕吐气急心烦不安,甚则口噤神昏,不省人事为要临床表现的产科常见病产后晕多由于产妇素体气血虚弱,加之生产时产程过长,过多,血脱;或产时体虚受瘀,气逆于上等起。产后晕多由于产妇素体气血虚弱,加之生产时产程过长,过多,血脱;或产时体虚受瘀,气逆于上等起。常见型有:①血虚......
目录

主要介绍

产后晕多由于产妇素体气血虚弱,加之生产时产程过长,过多,血脱;或产时体虚受瘀,气逆于上等起。

病因证型

  产后晕多由于产妇素体气血虚弱,加之生产时产程过长,过多,血脱;或产时体虚受瘀,气逆于上等起。常见型有:①血虚产后晕。见产后阴道量多,突然头晕眩,面色苍白心悸,四肢冷,汗出淋漓,渐至昏迷不省人事,淡无苔,微欲绝。治宜益参附汤大补元等。②气逆产后晕。见产后阴道量少,疼痛拒胸满闷,恶心呕吐神昏口噤,面、色紫暗,涩。治宜活祛瘀,等。

症状及治疗

血虚而致

  其症状头晕眼花昏迷白面青,心慌肢冷,身出虚汗等。治宜滋补,益方药可选定坤独参汤。若汗出肢冷,则用参附汤,以回阳救逆;若伴出不止,则于参附汤中加姜炭,以止。还可采用药膳调治,如黄芪粥,取黄芪20克,加水200毫升,至100毫升,去渣留汁。用粳米50克粥,熟时加药汁和适量红糖,稍即成,每日早晚各一次。亦可用桂枣仁芡实汤,桂肉10克,芡实12克,枣仁10克,共入锅中,水,去渣取汁饮服,每日一,连服五天。

瘀阻

  其症状产后恶不下或者量少,少阵痛拒,甚至下急满,粗喘促,神昏口噤,不省人事,两手握拳,,面色紫黯,均紫等。治宜逐瘀,方药夺命当归川芎。若兼胸闷,则加姜半夏以降逆化痰。也可用下列药膳调理,如佛手山楂元胡汤,佛手6克,山楂10克,元胡6克,水取汁服用,每日一桃仁粥,桃仁15克捣烂,加水浸泡,去渣留汁。粳米50克粥,待粥半熟时加入桃仁和少许红糖,至粥熟即可,每日晨起食之。黑豆红花汤,黑豆30克,红花6克,共入锅中,水,去渣取汁,冲红糖50克温服,每日一次。

鉴别

血虚而致晕:其症状头晕眼花昏迷白面青,心慌肢冷,身出虚汗等。

瘀阻晕:其症状产后恶不下或者量少,少阵痛拒,甚至下急满,粗喘促,神昏口噤,不省人事,两手握拳,,面色紫黯,均紫等。

药膳调理

  产后晕是指产妇分娩后出现头晕眼花、不能坐起或胸满闷、恶心呕吐,甚至昏迷症状。导致晕的原因,一是生产时过多,失养,以致气虚血脱;二是气滞,扰乱而致晕。治疗时可对症用独参汤定坤夺命。还可据病症分型采用药膳调理。

  血虚型药膳

  黄芪粥:

  黄芪20克,加水200毫升,至100毫升,去渣留汁。粳米50克粥,熟后加入药汁和适量红糖,再稍即成,每日早晚各服1次。

  五味子大枣人参汤:

  五味子50克、大枣10枚、人参12克,水。取药汁加红糖适量,温服,每日1

  莲子粉粥:

  莲子共研细末,每次取15克,同粳米30克粥,熟时调入适量红糖即成,每日早晚各1次。

  当归羊肉芪姜汤:

  羊肉500克(洗净后切),当归60克,生姜黄芪各30克,大枣10枚,加水文汤,吃肉饮汤。

  瘀型晕的药膳

  桃仁粥:

  桃仁15克,捣烂后加水浸泡,取汁。粳米50克,粥,粥半熟时加入桃仁汁与适量红糖,至粥熟,每日清晨服食。

  佛手元胡山楂汤:

  佛手、元胡各6克,山楂10克,水,取汁饮服,每日1

  黑豆红花汤:

  黑豆30克,红花6克,水,取汁冲50克红糖温服,每日1次。

  艾干姜糖饮:

  艾干姜各9克,水,取汁,加入米100毫升,再加适量红糖,稍刻,温服,每日1次。[1]

中医治疗

一、急则治标,复苏为要

产后晕,不省人事,促其复苏为当务之急。一般亦要大概地辨其虚脱、实的不同,予以不同的复苏法。

1.实

一般下少,面色紫黯,粗喘促者,胸腹胀满有痛苦状者,可采用下述措施。

(1)炭熏法:即将烧红之炭,中,熏,或者将器烧红中熏也可。

(2)烧干漆法:将干漆烧燃,使产妇闻其味。

(3)韭熏法:米韭菜,乘热倒人壶中,壶嘴对准产妇,以热熏之。

(4)搐法:取嚏。

(5)针刺法:针刺、人中、涌泉,用强刺激手法。

2.虚脱

一般下多,面色苍白,汗多,手撒肢冷,胸无痛苦,微欲绝。应中西医结救治之。

(1)中医独参汤,或者参附汤频服之。

(2)西医:输液、输氧、输等措施。

二、缓则治本,分论治

本病应以虚脱为多见,故着重虚脱论治,当然要注意到实的一面。

1.血虚

:产时产后流多或特多,突然眩晕,心悸、烦闷不适,甚则昏不知人,面色苍白,眼,手撒肢凉,冷汗淋漓,舌质淡红无苔,细微欲绝或浮大而虚。

治法:益,止汗固

方药:(《傅青女科》)解晕汤

人参15~30克,黄芪30克,黑当归10克,黑芥穗5克,姜炭3—5克,牡蛎(先煎)15克,炙甘草5克。

服法:每日1,水分2次服。

加减:若出量多者,加入乌贼12克,阿胶珠10克,血余炭10克;若心慌失眠者,加枣仁9克,合欢皮lO克,夜交藤15克;若脘作胀,纳欠,大便偏软者,加入木香9克,砂仁(后下)5克,白术10克;若头晕眼花,面色咣白,贫血严重者,尚需加入熟地10克,稽豆衣9克,阿胶(另熔入)10克。

2.瘀阻

:产妇分娩后,不下或量少,色紫黑有块,小阵痛拒,甚至下急满,粗喘促,神昏口噤,不省人事,两手握拳,,面色紫黯,均紫,苔色黄白部软厚,脉象细涩。

治法:逐瘀,通窍。

方药:(《妇人大全良》)夺命生化汤

没药6克,血竭末3克,当归10克,川芎6克,桃仁10克,山楂10克,益母草15克,荆芥6克,石菖蒲6克。

服法:每日1,水分2次服。

加减:若阻,小腹胀痛有冷感,形体者,加川桂6克,肉桂(后下)5克,艾9克;脘胀呕吐者,加入广木香9克,陈皮6克,壳10克;若夹有湿热口苦口臭舌苔黄腻者,可加入川朴6克,黄连3克,大黄6克;若夹有阻者,泛黏昏迷,可加入橘红6克,竹沥半夏6克,广郁金(明矾1克拌)9克。

昏迷应急措施

  中医治病应本着“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治疗原则。当产后晕发生休克时,应首先抗休克,促其复苏,采取下列措施:

  1.立即将产妇置于头低脚高的仰卧体位,同时予以保温。

  2.针刺、人中、涌泉等,强刺激以促速醒。

  2.丹参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推注或点滴,迅速补充容量以抗休克

  4.结西医有“产后出”的原因,即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产道裂伤、凝功能障碍等,进中西医结抢救。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EPP

下一篇 一叶兰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