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

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post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PTLD)作为器官和细胞移植后发生的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在30多年前已被认识,但是当时提出的有问题至今仍不能完全回答。基本明确起PTL的要原因是免疫抑制和EBV感染。 尽管各种免疫抑制在发病中的具体作用尚不清楚,但总体的免疫抑制程度是决定发生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要因素。EBV特......
目录

病因

基本明确起PTL的要原因是免疫抑制和EBV感染。

尽管各种免疫抑制在发病中的具体作用尚不清楚,但总体的免疫抑制程度是决定发生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要因素。EBV特异T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损伤在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在正常情况下,EBV感染的B细胞受控于细胞毒T细胞,B细胞的生长和死亡处于平衡状态。一旦T细胞功能损伤,这种平衡即被打破,从而导致PTL的发生。
感染了EBV的骨髓供者机体中约有1/100万的B细胞为携带病毒的转化B细胞,这些细胞在健康的供者体如前所述处于平衡状态。但是,为了减少植物抗宿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 GVHD)进去T细胞移植时 移植物中保留的转化B细胞将逃逸细胞毒T细胞的监护而迅速增殖。已有资料显示同时去除移植物中的成熟T和B细胞(如soybean lectin去除法)能明显减少异基因骨髓移植后EBV相PTLD的发病率。另一面,骨髓移植受者在移植前自身免疫功能摧毁也为转化的B细胞带来增殖机会 骨髓移植后早期是发生PTLD危险的时期。

PTLD在儿童较常见的原因也与这一人群在移植前EBV阴性比例较高有

病机制:

大多数移植后NHL的发病机制是病人在长期的免疫抑制状态下,感染的EBV诱导B细胞增殖。EBV诱导B细胞增殖的在机理已基本清楚:一个EBV相蛋白LMP-1触发了宿细胞的肿坏死因子家族的一些成员,从而导致细胞转化和生长

PTLD有多种组织病理表现,现分叙述如下:

1.早期病变 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病变的共同病理特征是受累组织保留一定程度的正常结构淋巴结窦、扁体隐窝和残留的反应性滤,不同的是前者以大量的浆细胞增生为特征,含极少量免疫母细胞,而后者具有典型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特征,表现为副皮质区扩大,在T细胞和浆细胞的景下含大量的免疫母细胞。

2.多性PTL 又称多性B细胞增生和多性B细胞淋巴,其病理特征是,受累组织正常结构完全破坏 代之以多种B细胞分化阶段的细胞浸润,包括免疫母细胞、浆细胞、小和中等大的淋巴细胞以及具有不规则核的中细胞样细胞。此外,还可见坏死区和在的大的不典型免疫母细胞浸润,有丝分裂象多见。

3.单性PTL

(1)单性B细胞PTL:淋巴结或其他受累组织结构消失,代之以大量转化细胞成状肿生长,肿细胞胞体大、核仁明显,胞质嗜碱性。值得注意的是,单性不是绝对的,仅指大多数细胞为均一性,可含一定数量的怪状和多核细胞以及浆细胞样或浆细胞分化的细胞。大多数单性B细胞PTL为DLBCL,并且其中多数为免疫母细胞变异型,其次为中母细胞型和间变细胞型,少部分病例为BL。浆细胞骨髓和浆细胞样PTL最少见。

(2)单性T细胞PTL:较少见 占PTL病例总数的4%~14% 已报道的组织病理类型多样,几乎覆盖整个T细胞肿谱,包括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T细胞淋巴,NK/T细胞淋巴、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病和外周T细胞淋巴(非特殊型)等。

4.HL和HL样PTL 因为R-S样细胞也可见于一些多性PTL病例,因此在诊断HL时应该据典型的和免疫表型特征 HL样PTL的EBV总是阳性。 细胞免疫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病变的免疫表型分析显示同时存在多克隆的B细胞、T细胞、浆细胞。免疫母细胞典型地EBV-LMP+。多性PTL的病灶同时存在B和T细胞,sIg和cIg为多型或单型,大部分病例的免疫母细胞中可测到EBV-LMP1和EBNA2。单性B细胞PTL的肿细胞表达CD19、CD20 CD79a,其中50%病例表达单克隆IgH,大多数病例EBNA2和LMP1阳性,一些肿细胞也表达T细胞抗原,尤其是CD4和CD45RO,这些抗原在EBV感染的B细胞中表达上调,因此,不能单凭测到这些抗原的表达就认为是T细胞系来源 此外,许多病例尚可表达CD30,不管肿细胞是否为间变性细胞。单性T细胞PTL的表型为全T抗原阳性,并据不同的类型可表达CD4或CD8,CD56或CD30,αβTCR或γδTCR。部分病例EBV阳性。典型HL表达CD15和CD30,HL样PTL的表型常不典型,往往表达B细胞抗原,几乎所有病例均为EBV阳性。

临床表现

在临床上多归于三种类型:①表现为感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的急性疾患,常在抗排异治疗后的2~8周发生;细胞和分子遗传分析显示为多克隆B细胞增殖,即无细胞核型异常及IgH基因重排等恶性转化的据;约占PTL病例的55%。②临床表现与前者相似;也为多克隆B细胞增殖,但存在早期恶性转化的依据如克隆性细胞遗传异常和(或) IgH基因重排;约占30%。③临床上常表现为结外的局部实体病变;为单克隆B细胞增殖,伴恶性细胞遗传异常和IgH基因重排;约占15%。最新的WHO分型又进一步地对PTL进单独分型,为将来深入认识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奠定基础。

50%以上PTL病人表现为结外肿块,累及器官包括肠道、、皮肤、、CNS和移植物自身,尤其CNS受累,见于20%~25%病人,这在普通人群少见。移植物受累的概率也很高,与CNS的相似。移植物受累可以导致移植脏器的功能异常。临床分型见表1。

诊断

组织活检是确诊的要依据。但是,已认识到,与其他大多数淋巴不一样,单凭组织病理的检查往往难以诊断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在诊断时尚需考虑下列情况:①疾病呈多克隆或单克隆过程的定义;②用于诊断的非组织特征如DNA重排、突变和克隆性测定的标准化;③肿组织EBV阳性的应用;④肿细胞来源的鉴定:供者或宿。尽管这些问题在临床上往往难以处理 有专家最近提出,肿型的EBV阳性PTL的最佳诊断标准如下:①具备由淋巴增殖性疾患起的结构破坏;②存在由细胞或病毒标志确定的单克隆或寡克隆的细胞群;③存在许多EBV感染的细胞。具备上述3个条件中的任何2个条件即可确诊。

诊断:

PTL在临床上要表现为结外的病变,且多为非特异性表现,因此需要高度的警惕性才能发现。并且,各型PTL的生物特征和组织病理特点均不一样,因此需要多种检查法加以诊断和鉴

治疗

1.减低免疫抑制强度 减低免疫抑制强度后大部分多克隆淋巴增殖性疾病能得到完全控制或明显改善。

对于严重病人可将泼尼松减至维持量7.5~10mg/d 并停用其他免疫抑制,如果无疗效(指在10~20天肿块无缩小)则需考虑其他治疗。对于病灶局限的病情较轻的病人,停用硫唑嘌呤泼尼松环孢素(或他克莫司(FK506))量减半,必要时在2周后再减半免疫抑制强度。

2.抗病毒治疗 阿昔洛韦有或更昔洛韦与其他法一起用于治疗PTL。

3.化治疗和放射治疗 对于单克隆恶性转化的PTL,首选的治疗法也是减少免疫抑制强度,如果没有效果再选择化疗或其他法 新近的资料表明强烈化疗如CHOP或ProMACE-CytaBOM等案对于这些病人具有更好的疗效。在化疗期间停用所有的免疫抑制治疗,在最后一个疗程化疗结束后再重新始应用。对有局灶性病变或CNS受累的病人,在受累部位进放疗是有益的。

4.干扰素α 干扰素α具有抗病毒作用,因此也用于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的治疗,干扰素α(500万U,每周3次)治疗3个月为一疗程。

5.免疫治疗

(1)抗B细胞抗体:应用小克隆抗体CD21和CD24治疗。此外,抗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美罗华)也在临床试验之中,并已初步取得较好的疗效。
(2)过继免疫治疗:LAK细胞治疗。另一用于严重的多克隆PTL和一些单克隆B细胞淋巴的过继免疫治疗的法是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或EBV特异的T细胞株细胞输注。
(3)静输注免疫球蛋白:常与其他法联应用。

预后及预防

预后:

文献报道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的总的生存率为25%~35%,预后随着疾病的克隆性和严重程度的不同而变化。单克隆恶性淋巴的死亡率高达80%,其中T细胞淋巴的预后更差。用于普通人群NHL患者的国际预后指数(IPI)在PTL病人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有限,一组61例病人的多元分析资料表明,一般状况2级和累及1个以上病灶是2个预后差的指标,中位随访22个月时,在有1个和2个预后差指标的两组病人中,前者和后者的中位生存期分为34个月和1个月。

预防:

由于PTL的发生与免疫抑制程度密切相,预防的措施要是减少病人应用过多的免疫抑制,一组82例移植儿童病人的资料显示,1989~1992年的29例病人在用以FK506为基础的抗排异案治疗后,其中5例发生了PTL,发病率为17%;1993~1996年的53例病人采取了快速减少FK506和糖皮质激素用量,而仅2例发展为PTL 即发病率降为4%。

抗EBV特异的细胞毒T细胞已预防性地用于高危发生EBV诱导的淋巴的异基因骨髓移植受者中。此外,由于供者B细胞似乎是骨髓移植后EBV相淋巴的起源,去除供者B细胞可能也是一种较简单的预防措施。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产后腹痛

下一篇 产后三急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