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绒背蓟

绒背蓟,中药。为菊科蓟属植物绒背蓟Cirsium vlassovianumFisch.的块根绒背蓟分布于黑龙江省。具有祛,除湿,止痛之功效。常用于湿关节炎,四肢麻木块根。味微辛,性温。祛,除湿,止痛。用于湿关节炎,四肢麻木。1、治湿关节炎:绒背蓟12克,白0.5公斤,浸7日。每服10-15毫升,每日3次,儿童酌减。2、治四肢麻木绒背蓟10g,千年健20g。水服。3、......
目录

入药部位

块根

性味

味微辛,性温。

功效

,除湿,止痛。

主治

用于湿关节炎,四肢麻木

相关配伍

1、治湿关节炎:绒背蓟12克,白0.5公斤,浸7日。每服10-15毫升,每日3次,儿童酌减。

2、治四肢麻木绒背蓟10g,千年健20g。水服。

3、风寒湿痹:绒背蓟10g,黑老虎威灵仙各20g,川乌6g,蜈蚣1条。浸,每次服10-15ml,每日早晚各服1次。

4、寒疝绒背蓟10g,小茴香槟榔各15g,草乌3g。水分3次冲热服。(2-4出自《中国民间生草药原色图谱》)

用法用量

服:入汤,3-6g。外用:适量,鲜品捣

采集加工

春秋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形态特征

绒背蓟多年生草本。块根肥大,呈脚指状互相重叠,鲜时灰白色,多汁,干时黑棕或黄棕色直立,高50-80厘米,上部分枝,表面暗紫色或绿色,有棱。无柄;叶片长卵状披针至卵披针,长2.5-8厘米,宽0.4-2厘米,先端窄尖,基部,边缘密生细刺,全缘,上面绿色,疏毛生,下面灰绿色,密被灰白色毡毛。夏季头状花序单生,单一或2-4个,径1.5-2.5厘米;苞片多层;全为管状紫红色至蓝紫色,管状的下筒部比上筒部短。瘦果有羽状冠毛

生长环境

生于河岸、山坡草地、林缘等处。分布于黑龙江省。

附注

可提取淀粉,用于酿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