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先天性白血病

在出生后至第四周诊断的病称为先天性病。患者出生时皮肤表现最为常见,约50%的病例除紫癜外,常有0.2-0.3cm的病结肿大外,呼吸困难较为多见,细胞类型以非淋巴细胞型多于淋巴细胞型。多数患儿在诊断后数天至数月死于呼吸衰竭。年发病率为存活新生儿的4.7/100万占所有儿童急性病的1/1000,在先天性恶性肿中占1/4,仅次于视神经细胞居第2位绝大多数的患儿生存期不超过......
目录

流行病学

年发病率为存活新生儿的4.7/100万占所有儿童急性病的1/1000,在先天性恶性肿中占1/4,仅次于视神经细胞居第2位绝大多数的患儿生存期不超过婴儿期,病死率在92.3%以上。

病因

先天性病的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新生儿的体质与遗传因素及宫环境因素有。在同卵双胎中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如二者之一在6岁以前发生病,另一个患险为20%,通常在第一个发病后几个月发生双卵双胎及同胞中发生病的几率比一般儿童高2~4倍。先天性染色体异常多见于9-三体13-三体Turner综征及Down综征文献认为,先天性病可能是死胎的原因之一,多发生于妊娠34~38周,伴有胎儿水肿提示病变在宫已存在胎儿胎盘组织病理(宫环境因素)包括免疫组化及电镜分析,可能有助于了解先天性病产前发生的规律。

遗传因素

(1)在单合子双生“同卵双生”中,一人患病,另一人患病的机会约为20%~25%,比双合子孪生(双卵双生)者高12倍,其病类型要是急性淋巴细胞病和急性粒细胞病。  

(2)在病患者的兄弟姐妹间,病的发病率比自然人群中高约2~4倍“10/10万”,其类型也要为急性淋巴细胞病和急性粒细胞病。

临床表现

1.一般症状 发热、嗜睡食欲不振、体重不增、呼吸急促等。

2.皮肤损害 50%病理有各种各样的皮肤浸润的表现从出生至生后几周可发生皮肤结直径0.2~0.3cm青灰色或紫红色,与皮下组织无粘连分布在头部、面颊躯干和四肢由软变硬。还可呈丘疹湿疹疱疹样损害新生儿急性单核细胞病(Amol)的皮肤结可自缓解但几周或数月后又会复发,眼部受累和绿色

3.倾向 多数可见皮肤的淤点、淤斑,有时可见呕血、黑便严重时危及生命

4.肝大脾大 常见,可重度肿大,进入盆腔。但极少有淋巴结肿大

5.中枢神经系统病 发生早,生后一确诊在液中即可找到病细胞。

6.其他 除上述症状外可有腹膜及其他脏器受累起的相应症状

诊断

先天性病诊断标准为:①骨髓中出现大量细胞系或淋巴细胞系幼稚细胞;②有外浸润的表现;③排除病反应。

诊断:

要应与新生儿类病鉴多见于严重感染、新生儿血症等情况,外周白细胞总数大于50.0×109/L并可见幼稚细胞肿大此时应做培养、骨髓病碱性磷酸酶测定以协助诊断。

体外骨髓培养有助于早期鉴诊断。半固体骨髓培养检测未治疗的AML显示缺乏集落成簇成增多,骨髓从无生长到过多簇成,未治疗的ALL显示无生长或集落成率下降总之,未治疗的急性病显示集落数和集落/簇比值降低相反病反应的Down综征患儿在骨髓培养中到具有正常成熟分化为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的正常集落成,而且集落数和集落/簇的比值正常。

检查

染色体检查

实验室检查:

1.外周 出生时血红蛋白在70~200g/L;白细胞明显增高达15×109/L;以原始细胞占优势;<70×109/L,外周可见泪滴状和有核红细胞。

2.骨髓象 增生极度活跃清一色未分化细胞以急性病(AML)多见,约占70%~80%急性淋巴细胞病(ALL)较少二者比例约为2∶1~4∶1。在急性病中以AMOL较多,占20%亦可见到一些少见类型的病,如红嗜碱性粒细胞病,也可见双系或双表型病。系表面抗原单克隆抗体间免疫荧光及电镜超微结构有助于免疫分型。脂化荧光素水解酶、胺细胞等化染色也有助于分型。

其它助检查:

1.遗传改变 50%左右患儿有染色体异常最多见的是t(4;11),被认为是ALL中特征的改变约占78%,在AML患儿只有10%有此异常。在11号染色体上有许多病涉及11q同一区带,t(4;11)(q21;q23)前人类ALL中一致性的细胞基因变化之一其中ALL断裂点限制在4q13-21而1lq23外的断裂可见于淋巴系及细胞系病变可见11q23所携带的表达基因为非特异性的llq23重排在先天性或幼儿病中明显的高显率表明,这个基因区在胎儿与成人之间从属不同的转录控制。Inv(16)(p13q22)在ANLL的M2~M4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并认为16q23断裂为inv(16)(p13q22)异常的键在AML11q23与19q和19p侧端易位也较多见先天性染色体异常可在治疗后恢复正常复发时再出现。其再现早于骨髓及临床症状,故可准确及时预测病复发。

2.皮疹活检 对诊断有一定价值多为细胞系,少数为淋巴细胞系和单核细胞系。

3.据病情、临床表现及症状、体征选择做电图X线、B超生化等检查

治疗

病人

CL的治疗与一般类型的急性病的治疗相似,总的治疗原则是在排除CL的自发缓解的现象后应采取强烈联化疗有条件者可异基因骨髓移植。鉴于CL是一个罕见类型的病,多以个例报道的式出现系统治疗研究并不多见,因此无法成一个标准案。

1.先天性ALL

可采用长春新碱(VCR)、阿糖胞苷(Ara-C)环磷酰胺(CTX)、泼尼松(强的松)、甲氨蝶呤(MTX)红霉素(DNR)、门冬酰胺酶(L-ASP)、巯嘌呤(6-MP)硫鸟嘌呤(6-TG)等药物治疗,诱导案可用VP、VDP或VDCP等组维持治疗多用巯嘌呤(6-MP)、硫鸟嘌呤(6-TG)甲氨蝶呤(MTX)等中枢神经病的预防用甲氨蝶呤(MTX)阿糖胞苷(Ara-C)鞘注,一般不采用放疗。

2.先天性AML治疗

多采用红霉素(DNR)阿糖胞苷(Ara-C)依托泊苷(VP-16)HHT、米托蒽醌(MTZ)、替尼泊苷(VM-26)硫鸟嘌呤(6-TG)等药物诱导治疗以DA(T)或HA(T)案巩固强化治疗用MA、EA案等,维持治疗可用长春新碱(VCR)甲氨蝶呤(MTX)、阿糖胞苷(Ara-C)、硫鸟嘌呤(6-TG)、泼尼松(Pred)等选择allo-BMT可延长患者生存期。

3.强烈联化疗

可明显改善AML疗效 Fernandez综述29例先天性AML,20例接受不同的治疗案10例获CR,2例死于药物毒性,8例死于病耐药,完全缓解(CR)率为50%该作者报道的一例伴t(5;11)(q31;q23)的先天性AML-M5型应用强烈联化疗1个月获CR6个月时结束化疗,完全缓解持续17个月。周雅德综分析国28例CL,仅4例化疗2周以上无一例达CR最长存活13个月

4.加强支持治疗

是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通过输抗感染治疗可减少并发症死亡率

CL的自发缓解CL的自发缓解是一种罕见的现象,至今已有13例报道,James报道3例患儿并综其他9例报道发现所有患儿发病均在新生儿期,病类型为AML,以M5型居多(8/12)发病时染色体分析多数显示正常核型(10/12)只有2例为t(8;16)和t(5;6)易位发病至自发缓解的时间由数天至数月不等(3天~5.5个月,中位时间4周)。6例存活至随访期无复发,存活时间10个月至16年,中位时间3年另4例患儿历l~2次复发后仍处缓解期其中2例接受骨髓移植,生存时间为5.8~16年中位时间8年其他2例分病发病后3个月及9个月死亡中位自发缓解期为2年出现自发缓解这一现象的机制未明,James推测可能是由于发病时患儿体的肿负荷相对较低,随着患儿免疫系统的不断健全而使免疫监视的功能,消灭了体病细胞。另外发病时所观察到的病细胞仅为来源于异常的多能干细胞演化而来的克隆这些克隆缺乏无限自我更新的能力而自我消亡但恶性的多能干细胞却保留下来以致导致患者在晚期复发。

针对自发缓解这一特有的难以预料的临床现象,近年来的一些者认为对于CL患儿除非已发现如11q23异常特征性染色体改变,不应急于进早期强烈化疗,而应采取保守治疗,加强支持治疗,如出现病情进展再化疗,并不影响总的生存期。由于自发缓解的患儿常有复发,因此长期密切随访非常重要采取及时治疗仍可达到长期生存的的。

预后

t(4;11)t(1;4;11)及IgHCJ基因扩增重排者预后不良t(11;19)治疗反应较好。

护理

一、一般护理

  急性病患者本身代谢率高,加之化疗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在化疗期间宜卧床休息,鼓励病人多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嘱患者多饮水,以预防尿酸性肾病的发生。由于化疗起病人抵抗力低下,因此化疗期间须预防感染。保持病室整洁,每日用紫外线消毒室;减少探视,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定期洗澡换衣,保持皮肤清洁干;预防口腔感染,每日用抗菌素漱,如甲硝唑庆大霉素等。如有霉菌感染,可加用制霉菌素;大便后用1:5000PP粉的溶液坐,或清洗外阴,防止肛周感染;女性病月经期间应每日清洗会阴部;注射部位需严格消毒。定时测量体温、搏、呼吸、压等,注意观察有无皮肤损害、咽痛咳嗽发热等现象以便及时通知医师,作出处理。

二、理护理

  由于病病情重,发展快,加上化疗常可脱发、麻木、乏力、发热等并发症。病人容易产生悲观沮丧的情绪,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医护人员应体贴病人,在化疗前应向病人讲清可能起的反应,并说明这些反应多是暂时性的,待停止用药后多可恢复正常,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度过危险期。

三、应用化疗药物的观察护理

  化疗药物对管刺激性大,应用化疗药须注意保护管。静注化疗药必须小心仔细,确知针头在时方可推药,推药速度要慢,以减轻对管的刺激。要避免药液外溢,否则易造成组织损伤坏死。一旦外溢,立即用利多卡因局部封,减轻局部损伤。注意观察化疗药的毒副作用,如长春新碱,可造成、手、脚发麻等末梢神经炎表现。须密切观察,及时处理,以免起严重后果。

病护理的3种

  1、急性病患者本身代谢率高,加之化疗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在化疗期间宜卧床休息,鼓励病人多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嘱患者多饮水,以预防尿酸性肾病的发生。

  由于化化疗起病人抵抗力低下,因此化疗期间须预防感染。保持病室整洁,每日用紫外线消毒室;减少探视,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定期洗澡换衣,保持皮肤清洁干;预防口腔感染,每日用抗菌素漱,如甲硝唑庆大霉素等。如有霉菌感染,可加用制霉菌素;大便后用1:5000PP粉的溶液坐,或清洗外阴,防止肛周感染;女性病月经期间应每日清洗会阴部;注射部需严格消毒。定时测量体温、博、呼吸、压等,注意观察有无皮肤损害、咽痛咳嗽发热等现象以便及时通知医师,作出处理。

  2、由于病病情重,发展快,加上化疗常可脱发、麻木、乏力、发热等并发症。病人容易产生悲观沮丧的情绪,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医护人员应体贴病人,在化疗前应向病人讲清可能起的反应,并说明这些反应多是暂时性的,待停止用药后多可恢复正常,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与医护人员密切配,渡过危险期。

  3、化疗药物的观察护理。化疗药物对管刺激性大,应用化疗药须注意保护管。静注化疗药必须小心仔细,确知针头在时方可推药,推药速度要慢,以减轻对管的刺激。要避免药液外溢,否则易造成组织损伤坏死。一旦外溢,立即用利多卡因局部封,减轻局部损伤。注意观察化疗药的毒副作用,如长春新碱,可造成、手、脚发麻等末梢神经炎表现。三尖杉酯碱或红霉素可致心脏毒性等。须密切观察,及时处理,以免起严重后果。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肉豆蔻衣

下一篇 气虚崩漏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