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蕤仁

蕤仁,中药。为蔷薇植物蕤核齿扁核木的干成熟果核,夏、秋间采摘成熟果实,除去果肉,洗净,晒干。用于目赤肿痛,昏暗羞阴,眦烂多泪,鼻衄。亦治邪热,结。今人惟用疗眼。(陈藏器曰)生治足睡,熟治不眠。蔷薇植物蕤核齿扁核木的干成熟果核。甘,。归服:汤,7.5—15克。外用:去油研成膏点眼或水洗。疾非头风热,而因两虚者,不宜用。除去杂质,洗净,晒干,用时......
目录

入药部位

蔷薇植物蕤核齿扁核木的干成熟果核。

性味归经

甘,。归

用法用量

服:汤,7.5—15克。外用:去油研成膏点眼或水洗。

禁/宜人群

疾非头风热,而因两虚者,不宜用。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洗净,晒干,用时捣碎。

地理分布

分布在陕西、甘肃、山西蒙古等地。

相关配伍

①配蝉蜕:本品甘,有明退之功。蕤仁疏风清热,又可清。两药配应用可加强疏风热,明退之功。可治疗肝经风热所致的目赤肿痛,多泪,羞明畏光膜遮睛等疾病。

②配草:草甘平走上焦,直达,善于疏头部风热,而无凉遏抑之弊,其明退之功长于菊花。善治风热升袭,重于热之不明实证蕤仁甘以补能清热,养,专在治本,两药用,标本同治,疏风热,明退

③配白蒺藜:白蒺藜苦泄,专入肝经,除能平降肝阳升,又能祛蕤仁疏风热明之功。两药用,可共奏祛风热雨明之效。

生理特性

蕤核蔷薇科、扁核木属落灌木类,灌木,高约1.5米;褐色状;小灰绿色,无毛,有刺,刺长6-15毫米。叶片条状至狭,长2.5—5厘 米,宽约7毫米,先端钝有短尖头,基部宽楔形全缘或有浅细锯齿,上面暗绿色,下面色较浅,无毛;叶柄短或近无叶柄期4-5月,果期8-9月。生于向阳低山坡或山下稀疏灌丛中。

相关论述

①《医林纂要》:“白蕤仁,功略同酸枣仁,生则咸多,布神明之用;熟则甘多,安定神明。入知其治疾,而不知其能补久矣。”

②《农本草》:“,明目赤痛伤泪出。”

③《吴普本草》:“补中强志,明。”

④《录》:“肿眦烂,破下给痞气。”

⑤《本草纲拾遗》:“生治足睡,熟治不眠。”

⑥《本草蒙筌》:“专治眼科,消上下胞肿烂弦,除左右眦热障胬肉,退止泪,益水生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