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无转铁蛋白血症
发病病因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发病机制
在哺乳动物,体内铁含量几乎完全依赖于通过肠道吸收来调节正常人血清转铁蛋白浓度200~300mg/dl,高于20mg/dl者可不出现临床症状及贫血,低于10mg/dl者则可能发生严重生长迟缓及贫血。提示最低转铁蛋白需要浓度为10~20mg/dl。该病患者肠黏膜对铁鶒的吸收功能鶒是正常的。由于患者血浆中缺少转铁蛋白来将肠道吸收的铁转运至骨髓,骨髓的幼红细胞血红蛋白合成受到严重障碍,出现显著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而大量铁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沉积在肝、脾、胰腺等脏器中严重者表现为相应脏器的功能异常火罐网。
临床表现
主要是自幼即有慢性贫血症状,如面色苍白、疲乏无力等。多数病例出现心脏收缩期杂音一些病例可有肝大健康搜索。患者肝脏、脾脏胰腺甲状腺、肾上腺、心脏等脏器有明显的铁沉积一些脏器还可伴有纤维化,临床还可出现血色病征象,所不同的是本病患者骨髓中可染铁缺乏。个别病例因体内铁过多给细菌的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而反复发生感染。患儿多有生长发育迟缓。患者的父母为杂合子,其血浆转铁蛋白浓度鶒是正常的一半鶒但无贫血。患者为纯合子,其兄弟姐妹也可罹病健康搜索
并发症
诊断鉴别
诊断:
本病的诊断根据自幼出现慢性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而总铁结合力极低。一般不难诊断。
鉴别诊断:
应与其他低色素性贫血相鉴别根据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家系调查也不难与继发性病例相鉴别。
转铁蛋白缺乏还可继发于某些疾病鶒,如肾病综合征,由于大量蛋白尿而导致转铁蛋白大量丢失;有人报告血红蛋白病时并发无转铁蛋白血症伴永久性胎儿血红蛋白出现的复杂病例。慢性尿路感染亦可出现转铁蛋白水平下降。还有出现转铁蛋白-IgG-转铁蛋白复合物病例的报告,临床和实验室呈血色病特征,骨髓可染铁缺乏。
检查
实验室检查:
贫血的程度相差很大血红蛋白32~91g/L;血清铁1.8~6.8 μmol/L;总铁结合力4.1~14.0μmol/L。转铁蛋白浓度采用放射免疫扩散法测定,正常值为25~40μmol/L(200~300mg/dl)https://www.huoguan.com,没有沉淀环或仅有很小直径的沉淀环是转铁蛋白数量不足的有力证据。患者的转铁蛋白浓度为0~5μmol/L。铁代谢研究显示肠道对铁吸收正常或增高,铁利用率减少至7%~55%(正常人为70%~100%)。输入正常人血浆或纯品转铁蛋白后,可在10~14天见到网织红细胞上升,随后血红蛋白也上升。
治疗
治疗概述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治疗
治疗周期:2-4个月
治愈率:40%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0——200000元)
(一)治疗
输入纯化的转铁蛋白或正常人血浆可获良好疗效,患儿贫血症状渐消失并恢复生长发育。用纯化的转铁蛋白可减少由输血带来的肝炎等疾病的危险,应尽量避免输红细胞以防铁在骨髓外积聚过多,继发血色病的危险。输入纯化的转铁蛋白或正常人血浆后患者体内转铁蛋白的升高持续不超过1周,但此期间一批幼红细胞摄取铁后逐渐成熟,可维持正常造血达4个月,故每2~4个月输1次即可。有些患者每3~4个月静脉注射1~2g高纯度转铁蛋白,共治疗4~7年疗效良好,未产生转铁蛋白抗体。
(二)预后
关于患者预后资料有限,长期预后尤为如此。未经治疗者多死于含铁血黄素沉着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接受转铁蛋白治疗者有存活26年的报告。早期诊断、早期足量人转铁蛋白治疗对防止脏器含铁血黄素沉着非常重要。
预防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