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先天性无转铁蛋白血症

先天性无转铁蛋白血症 先天性无转蛋白血症又称先天性转蛋白缺乏症(congenital atransferrinemia),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患者浆中缺少或缺乏转蛋白,导致出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腺等脏器中大量蓄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在哺乳动物,体含量几乎完全依赖于通过肠道吸收来调正常人清转蛋白浓度200~300mg/dl,高于20mg/dl者可不出现临床症状贫血,低于......
目录

发病病因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发病机制

哺乳动物,体含量几乎完全依赖于通过肠道吸收来调正常人清转蛋白浓度200~300mg/dl,高于20mg/dl者可不出现临床症状贫血,低于10mg/dl者则可能发生严重生长迟缓及贫血。提示最低转蛋白需要浓度为10~20mg/dl。该病患者肠黏膜对鶒的吸收功能鶒是正常的。由于患者浆中缺少转蛋白来将肠道吸收的转运至骨髓骨髓的幼红细胞血红蛋白成受到严重障碍,出现显著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而大量蛋白和含黄素的式沉积在腺等脏器中严重者表现为相应脏器的功能异常罐网。

临床表现

要是自幼即有慢性贫血症状,如面色苍白、疲乏无力等。多数病例出现心脏收缩期杂音一些病例可有肝大健康搜索。患者肝脏脾脏甲状腺上腺、心脏等脏器有明显的沉积一些脏器还可伴有纤维化,临床还可出现色病征象,所不同的是本病患者骨髓中可染缺乏。个病例因体过多给细菌的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而反复发生感染。患儿多有生长发育迟缓。患者的父母为杂合子,其浆转蛋白浓度鶒是正常的一半鶒但无贫血。患者为纯合子,其兄弟姐妹也可罹病健康搜索

并发症

1.心脏肝脏脾脏腺、甲状腺上腺等脏器由于沉积而纤维化出现力衰竭肾病征等。

2.反复并感染、发热,最常见于慢性尿路感染。

3.由于长期贫血,反复输可并发色病。

诊断鉴别

诊断:

本病的诊断据自幼出现慢性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而总力极低。一般不难诊断。

诊断:

应与其他低色素性贫血相鉴据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家系调查也不难与继发性病例相鉴

蛋白缺乏还可继发于某些疾病鶒,如肾病征,由于大量蛋白尿而导致转蛋白大量丢失;有人报告血红蛋白病时并发无转蛋白血症伴永久性胎儿血红蛋白出现的复杂病例。慢性尿路感染亦可出现转蛋白水平下降。还有出现转蛋白-IgG-转蛋白复物病例的报告,临床和实验室呈色病特征,骨髓可染缺乏。

检查

实验室检查:

贫血的程度相差很大血红蛋白32~91g/L;1.8~6.8 μmol/L;总力4.1~14.0μmol/L。转蛋白浓度采用放射免疫扩法测定,正常值为25~40μmol/L(200~300mg/dl)https://www.huoguan.com,没有沉淀环或仅有很小直径的沉淀环是转蛋白数量不足的有力据。患者的转蛋白浓度为0~5μmol/L。代谢研究显示肠道对吸收正常或增高,利用率减少至7%~55%(正常人为70%~100%)。输入正常人浆或纯品转蛋白后,可在10~14天见到网织红细胞上升,随后血红蛋白也上升。

其它助检查:

据病情可选择穿B超、X线组织活检功能检查、生化检查。

治疗

治疗概述

就诊科室:液科

治疗式:药物治疗 支持治疗

治疗周期:2-4个月

治愈率:40%

常用药品:乳酸亚富马酸亚咀嚼

治疗费用: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0——200000元)

(一)治疗

输入纯化的转蛋白或正常人浆可获良好疗效,患儿贫血症状渐消失并恢复生长发育。用纯化的转蛋白可减少由输带来的炎等疾病的危险,应尽量避免输红细胞以防骨髓积聚过多,继发色病的危险。输入纯化的转蛋白或正常人浆后患者体蛋白的升高持续不超过1周,但此期间一批幼红细胞摄取后逐渐成熟,可维持正常造达4个月,故每2~4个月输1次即可。有些患者每3~4个月静注射1~2g高纯度转蛋白,共治疗4~7年疗效良好,未产生转蛋白抗体。

(二)预后

于患者预后资料有限,长期预后尤为如此。未治疗者多死于含黄素沉着和力衰竭。接受转蛋白治疗者有存活26年的报告。早期诊断、早期足量人转蛋白治疗对防止脏器含黄素沉着非常重要。

预防

做好遗传咨询,检出致病基因携带者,并就生育问题给予医指导。

1.纠正饮食习惯,进食含丰富的事物,如香菇、肉类等;进食含叶酸维生素b12丰富的食品,如、肉类、蛋类、瓜果。

2.遵医嘱并饭后服用、忌,若为水制,用吸管吸人,防止牙龈染色,注意观察副作用。

3.提供相应的医知识,纠正偏食习惯。

4.嘱病人坚持服药,一般能治愈。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蕤核

下一篇 蕤仁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