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颐
基本内容
[诊断依据]
1.多见于3岁以内的小儿。
2.唾液增多,不断流涎,浸渍于两颐及胸前,不仅衣服被浸润而常湿,且 口腔周围发生粟样红疹及糜烂。
3.全身状况均属佳良。
[鉴别诊断]
(小儿)口疮、(小儿)口糜、燕口疮:为口颊、舌边、上腭、齿龈等处或口角发生溃疡、糜烂为特征,非流涎浸渍,可伴有发热等症。
[辨证论治]
1.脾胃积热证:流涎稠粘,颐肤红赤、痛痒,口角赤烂,面赤唇红,啼声响亮,口渴引饮,大便秽臭或燥结,小便短黄,舌质红,苔厚腻,脉滑数,指纹色紫。清脾泄热。治宜清热利湿,用泻黄散。
2.脾胃虚寒证:涎液清稀,多如漏水,颐肤湿烂作痒,面白唇淡,四肢不温,啼声低弱,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沉迟,指纹色淡红。燥湿运脾。治宜温补脾胃,用益黄散或温脾丹。
"hasImageCarousel":null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痛性青紫综合征
下一篇 特发性高嗜酸性细胞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