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铁利用性贫血

利用性贫血是体的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是由于摄入量不足、吸收量减少、需要量增加、利用障碍或丢失过多所至。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利用性贫血不是一种疾病,而是疾病的症状症状贫血程度和起病的缓急相。一、的需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在生长快速的婴幼儿、儿童、月经过多、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妇女,的需要量增多,如果饮食中缺少则易致贫血。 二、的吸收不良:因......
目录

病因

一、的需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在生长快速的婴幼儿、儿童、月经过多、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妇女,的需要量增多,如果饮食中缺少则易致贫血

二、的吸收不良:因的吸收障碍而发生贫血者比较少见。

三、失:失,尤其是慢性失,是贫血最多见、最重要的原因。消化道出溃疡病、癌、钩虫病、食道张出、服用水杨酸盐后发生窦炎以及其他可起慢性出的疾病,妇女月经过多和溶血贫血伴含黄素尿或血红蛋白尿等均可利用性贫血

利用性贫血的发生是一个较长时间逐渐成的。耗竭期,贮存耗尽,蛋白减低,此时并无贫血,若缺进一步加重。贮存耗尽,蛋白和下降,总力增高,出现利用性贫血

症状体征

一、症状

本病临床表现有①原发病的临床表现;②贫血本身起的症状;③由于含酶活力降低致使组织器官呼吸障碍而起的症状

1、上皮组织损害起的症状:细胞酶减少,是上皮变化的要原因。

(1)角炎与舌炎:约10-70%患者有角炎、面光滑与乳头萎缩,尤其老年人明显。

(2)食道蹼。

(3)萎缩性胃炎酸缺乏。

(4)皮肤与指甲变化:皮肤干、角化和萎缩、毛发易折与落;指甲不光整、扁平甲,反甲和灰甲。

2、神经系统症状

约15-30%患者表现神经痛(以头痛),感觉异常,严重者可有压增高和视乳头水肿。5-50%患者有精神面的异常,例如注意力不集中,易激动、精神迟滞和异食癖。原因是缺不仅影响组织的氧化代谢与神经传导,也能导致与为有线粒体单胺酸氧化酶的活性降低。

3、肿大:其原因与红细胞寿命缩短

贫血时,体变化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①缺潜伏期:在缺初期,仅有贮存减少,即在骨髓及其他组织贮存备用的蛋白及含黄素减少,不降低,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也维持在正常范围,细胞酶类亦不减少。当贮存耗竭,降低时,可仍无贫血表现,本阶段亦称缺潜伏期。②贫血早期:当贮存消耗,始下降,饱和度降至15%以下,骨髓幼红细胞可利用减少,红细胞生成受到限制,则呈正细胞性正色素性贫血,临床上始表现轻度贫血症状。③重度贫血:当骨髓幼红细胞可利用完全缺乏,各种细胞含酶亦渐缺乏,亦下降或显著降低,饱和度降低至10%左右,骨髓中红细胞系统呈代偿性增生,此时临床上则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的中、重度的贫血贫血症状显著。

二、诊断

1、病史提问:注意①饮食习惯,是否有偏食或异食癖。②是否有消化系统疾病(萎缩性胃炎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钩虫病;女性是否有月经过多;是否做过肠手术等。男性及绝经妇女应考虑是否为肠道肿的首发症状

2、临床症状:一般有疲乏,烦心悸气短头晕,头疼。儿童表现生长发育迟缓,注意力不集中。部分病人有厌食灼热、胀恶心便秘肠道症状。少数严重病人可出现困难、角炎和舌炎

3、实验室资料。

并发症

利用性贫血的并发症有哪些?利用性贫血易感染,如伴有口腔炎、舌炎等。

检查化验

一、象:

早期或轻度缺可以没有贫血或仅极轻度贫血。晚期或严重缺有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型贫血。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浓度降低的程度通过红细胞计数减少的程度。

二、骨髓象:

骨髓增生活跃,粒红比例降低,红细胞系统增生明显活跃。中幼红细胞比例增多,体积比一般的中幼红细胞略小,边缘不整齐,胞浆少,染色偏兰,核固缩似晚幼红细胞,表明胞浆发育落后于核,粒系细胞和巨核细胞数量和态均正常。

三、骨髓染色。

四、蛋白。

五、

鉴别

1、地中海贫血:有家族史,可见大量靶红细胞,血红蛋白A2增加,蛋白及骨髓可染增加。

2、慢性炎症性贫血:总力正常或降低,蛋白增高。

3、粒幼细胞性贫血:可见环粒幼细胞,蛋白增多,总力降低。

治疗

1、去除病因

尽可能查明病因,针对病因治疗。如:治疗溃疡病出、妇女月经过多等。

2、

富马酸硫酸亚,疗效好,济。用法:0.3,3次/d,与饭同时服用,如肠道症状明显,可先给予每天0.1,然后逐渐增加量,肠道症状会明显减轻。富马酸:0.2,服,3次/d;福乃得:1服,1次/d;速力菲:0.1,服,2次/d,等。

3、注射

下列病人可给予注射治疗:

(1)不能耐受;

(2)失过快,用不能补偿;

(3)溃疡结肠炎或局限性结肠炎病人治疗无效;

(4)不能从肠道吸收者,如肠道手术病人。用法:纠正贫血并恢复贮存的总量计算公式:量(mg)=[15-病人的血红蛋白(g/dl)]×体重(kg)×3。静给药前应作敏感试验。右旋糖酐:100mg,1次/d,深部肉注射(首50mg,观察有无过敏反应)。或右旋糖酐:500mg,1次/d,不稀释5分钟注入;或计算静注射单用量一次输入,应用生理盐水1:20稀释后静滴,始时每分钟20滴,观察5分钟无副作用后,滴速增至每分钟40~60滴。静给药反应较大,临床已很少采用。

一般来说,凡容易在肠道中转变为离子状态的易于吸收,二价比三价易于吸收,而植酸盐和磷酸盐可降低的吸收,抗坏酸和肉类可以增加的吸收。的良好来源为动物的肝脏蛋黄、豆类、瘦肉及某些蔬菜。(切忌有压者应少食用动物肝脏蛋黄等)还有就是用锅做饭并不能补贫血的人应该少牛奶牛奶会阻碍的吸收;多吃些含维生素c的东西。

预防

在易发生这类贫血的人群中应重视展卫生宣教和采取预防措施,例如:

①改进婴儿的哺乳法,及时增加适当的助食品;

②积极贯彻计划生育、防止生育过多过密;

③在妊娠后期和哺乳期间可每日服硫酸亚0.2或0.3g;

④在钩虫病地区进大规模的寄生虫病防治工作;

⑤及时处理慢性出灶。

铁元素简介

元素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人体元素含量甚微,总量只有3.0—4.5克。人体需要的要来源于食物,每天饮食中含量约10—15毫克,其中1—2毫克的被肠道吸收,以维持体平衡。

人体缺少元素会使血红蛋白的成减少,发生贫血,是由于摄入量不足、吸收量减少、需要量增加、利用障碍或丢失过多所至。出现缺时,许多组织细胞代谢和机能发生紊乱,随之就会出现食欲下降烦躁、乏力、皮肤干精神迟滞等症状

人体缺少元素还会导致胃癌的发生。这是因为人体元素一旦缺乏,上消化道迅速增殖的细胞对缺敏感,就容易导致食管小肠黏膜慢性萎缩,使酸过低或缺乏,细菌在聚集、繁殖,这些细菌能使摄入体的硝酸盐在与胺类物质化成对有强致癌作用的亚硝胺,而使某些免疫功能较弱的人患胃癌萎缩性胃炎病人患胃癌的可能性是黏膜正常者的5.7倍;而胃癌患者的80%都曾有过萎缩性胃炎

据统计,前中国贫血发生率较高,其中妇女、儿童为高发人群。儿童贫血率在25%左右,妇女贫血率在20%左右,而孕妇的贫血率则高达35%,成年男子贫血率在10%左右。也有些老年人由于摄入不足易造成贫血

因此,正确补充和吸收元素,对于预防部病变及胃癌的发生至重要。最有效的手段要就是通过饮食来补充和吸收,应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在饮食上,要多吃一些高蛋白及富含维生素C较高的饮食,每日三餐选择富含的食物,如禽动物、鸡蛋、牛奶干果香菇木耳海带及蔬菜水果等。但要注意的是,要避免食用降低吸收率的含草酸、植酸、鞣酸高的食物,如空菜。可以多吃西红苦瓜、小白菜等一些含量较高的蔬菜及多吃西瓜、苹果、葡萄等水果,要注意膳食均衡、晕素搭配,不要太单调,以提高的吸收率,食欲差的人要少量多餐进食,不可进食次数过多过猛。

第二,如果通过饮食还不能有效补,可以服硫酸亚量为每日三次,每次0.2-0.3克,如肠道症状明显,可先给予每天0.1,然后逐渐增加量,肠道症状会明显减轻。也可服用富马酸。每日三次,每次1—2,宜进餐时或饭后服,可以减少肠道刺激,如仍有不适,可先将量减半,不发生反应时逐渐增加量。需要注意的是,服药时,忌饮,因为饮能使人体对摄入食物中的吸收量减少50%%以上。这是因为含有大量的鞣酸和单宁等物质,这些物质在肠道易与食物中的,变成一种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的物,尤其是浓妨碍机体对食物中的吸收,从而被鞣酸沉淀而不能被吸收。

第三,如果通过还不能有效补,就可以通过注射量来补充,但仅限于三种情况。一、减量仍有严重肠道反应者;二、消化性溃疡溃疡结肠炎、切除后肠功能紊乱及妊娠时连续吐呕等;三、肠道对的吸收不良,如切除或术后、慢性腹泻。注射量,首次给药量应为50mg,如无不良反应,第二天可增加至100mg,随之慢慢增加量,但最多不能超过500mg,以免起急性中毒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夜啼

下一篇 痛性青紫综合征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