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

正常成人外周的嗜碱性粒细胞占白细胞分类计数的0%~1%,绝对值为(0.02~0.05)×109/L。如分类计数>2%(至少计数200个白细胞)或绝对值>0.15×109/L(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算)或>0.1×109/L(直接计数法计算),称为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basophilia)。正常成人外周的嗜碱性粒细胞占白细胞分类计数的0%~1%,绝对值为(0.02~0.05)×109/L。如分类计......
目录

概述

正常成人外周的嗜碱性粒细胞占白细胞分类计数的0%~1%,绝对值为(0.02~0.05)×109/L。如分类计数>2%(至少计数200个白细胞)或绝对值>0.15×109/L(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算)或>0.1×109/L(直接计数法计算),称为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basophilia)。

病因

骨髓增生性疾病(20%):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增多症,骨髓纤维化,慢性粒细胞病特是加速期和急变期,嗜碱性粒细胞明显增多,嗜碱性粒细胞病时还有早期嗜碱性粒细胞增多,有的急性粒细胞病特伴有染色体易位如t(3;6)或t(6;9)者,亦可有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感染、中毒变态反应、代谢及分泌紊乱(25%):

结核(特是播性无反应性结核),水痘,钩虫等感染。,铋,锌,药物(特是全反式维A酸),注射异体蛋白后,某些食物过敏。黏液性水肿糖尿病等。

其他(15%):

肥大细胞增多症切除后,恶性肿,霍奇金病,溶血贫血溃疡结肠炎,肾病,照射,幼年型湿关节炎,月经初期,重组IL-3注射后等。

症状

由于嗜碱性粒细胞富含组胺,其增多可致高组胺血症起高组胺综征,表现有发热,全身潮红,动过速,哮喘,压降低,甚至休克溃疡病及出等,此种情况可见于全反式维A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病,作为其治疗相征之一,一般于用药2~4周出现,嗜碱性粒细胞随白细胞计数增多而增多,lwakm等发现一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病患者用全反式维A酸治疗有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在嗜碱性粒细胞高峰时,白细胞维A酸受体α重排明显减少,说明嗜碱性粒细胞不是来自病细胞克隆,而是反应性增多,此外,嗜碱性粒细胞含肝素,其增多可致出,以上是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特有的情况。

检查

外周细胞可正常或增高,嗜碱细胞增高分类计数>2%,绝对值>0.15×109/L,血红蛋白,红细胞,依不同的原发病会有不同的程度的增高。

诊断

据外周嗜碱细胞增高,即可诊断本病。

治疗

(一)治疗

1.基本要点

(1)理—环境治疗:这是应激相障碍的要治疗之一,应尽可能去除精神因素或精神创伤的环境,转移或消除应激源。通过疏泄、解释、支持、鼓励、指导等,帮助病人摆痛苦,认识疾病,面对现实,配治疗,提高适应能力。

(2)药物治疗:对适应障碍的病人药物治疗不必作为首选的法,但对情绪异常较明显的患者,为加快症状的缓解,可据具体病情酌情选用抗抑郁药或苯二氮卓类等焦虑药。对焦虑、恐惧不安者,可使用焦虑药;对抑郁症状突出者,可选用丙米嗪、阿米替林抗抑郁药;对有妄想、幻觉、兴奋激动者或出现冲动为威胁到自身或他人安危时,可给予短期精神病药物治疗,如氯丙嗪氟哌啶醇等,症状消失后可继续服药数周再停药。以低量、短疗程为宜。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理治疗应继续进,特是对那些恢复较慢的患者,更为有益。

(3)电痉挛治疗:严重消极自杀企图者或兴奋躁动者,可作电痉挛治疗2~4次。

(4)支持治疗:如对不能动进食或进食量少的病人,应注意补充养、饮水或输液。

2.理治疗

当应激源消失后,而情绪异常仍无明显好转,则需要进理治疗。理治疗除与患者交谈外,更应帮助他们如何解决应激性问题,也可让他们发泄一下情绪,这对改善社会功能有积极作用。对青少年的为问题,除个指导外,还要进治疗,定期进理咨询是必要的,给予鼓励,再保建议和环境重新安排等具有支持治疗的作用。

(1)危机干预:当个体遭到社会理应激因素的冲击,其理稳定性受到破坏而出现理危机时,危机干预就是从理解决迫在眉的危机,使症状得到立即缓冲和持久的消失,使理功能回到危机前水平,并获得新的应付技能,以预防将来新的危机发生。

(2)认知为治疗:应激源消失后,患者情绪为异常仍无明显好转时需要进认知为治疗。任何对应激产生的情绪和为改变都受思维过程的控制,不良的认知导致不良的情绪,以致产生不良的为,因此认知为治疗通过矫正患者的思想、信念和态度,从而达到治疗的的。认知为疗法可分3个步骤:①找出与不良为有的错误认识;②据,论这一认知的错误;③分析错误认知的源,帮助病人重建认知。

(3)支持性理治疗:当应激源停止后支持性理治疗是最常用的一种,这对适应不良的为和改善社会功能有积极的作用。

需要指出,人的需要与个性特点是精神应激的部条件。人们面对同一外在客观世界,由于反映式不同,可成了不同的世界。例如有的人感知世界认为充满爱,而有的人感知世界认为充满敌意;有人快,有人城府很深。对满足需要的具体动,有的人犹豫不决,自我克制过多;有的人说干就干,不顾为规范。对于外界事物的认知、利害系的辨认,有人当机立断,有人充满冲突,结果造成精神应激或焦虑状态。面对失败,有人自责自咎,有人怨天尤人,进而有的人潮起伏,有的人泰然处之。因此治疗时既要尽量消除应激事件的影响,也要注意改造对个性特征有重要影响的个人价值观及其应激障碍。如果个人存在过高的部需要和愿望,在此景上成不够恰当的价值观,养成对社会环境和人际系适应不良的个性特征,由此产生特殊的认知、情绪反应与式,可以成为应激相障碍的重要原因。因此,通过治疗使认知式与价值观转变,可以继而起情绪与为反应转变。以转变价值观为的的认知理治疗,在减缓应激与防治相疾病面,具有治本的效果。转变价值观的正确途径是使个人的价值观更加接近客观实际,更好适应社会生活。总之,对于完美义、以偏概全的思维式,以及在这基础上成的价值观,必须通过理治疗予以矫正。

总之,通过集体宣传与个,针对病人的生活事件、理冲突、性格特征与失败的应对法,共同找摆理危机的出路。在认知治疗时,应列出失败的认知式,找新的认知式,接受道家处世养生法的价值观,反复练习,不断解决生活中遭遇的生活事件,达到重新适应生活、回归社会和促进精神健康的的。

(二)预后

只要给予适当治疗,临床实践显示预后良好。当应激源消失后,一般几个月,最长不超过6个月即可恢复正常。有报道指出,青少年比成年患者病程要稍长些,并有伴发自杀为者。还要注意这些青少年来门诊时有无物质滥用或依赖问题。对那些数年不愈的患者,应考虑应激源是否未完全消除,并仔细深入接触,观察有无其他精神障碍未被发现的可能。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