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溶血过度所致贫血

红细胞在其寿命终止时(约120天)由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来清除,该过程要在脾脏血红蛋白在分解代谢,溶血要特点是红细胞的寿命缩短。当骨髓功能不再能代偿寿命短的红细胞,便发生溶血贫血。红细胞在其寿命终止时(约120天)由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来清除,该过程要在脾脏血红蛋白在分解代谢,溶血要特点是红细胞的寿命缩短。当骨髓功能不再能代偿寿命短的红细胞,便发生溶血性贫......
目录

病因

红细胞在其寿命终止时(约120天)由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来清除,该过程要在脾脏血红蛋白在分解代谢,溶血要特点是红细胞的寿命缩短。当骨髓功能不再能代偿寿命短的红细胞,便发生溶血贫血

大多数溶血是在管外发生的,也就是在脾脏肝脏骨髓的吞噬细胞里进溶血一般由于:(1)红细胞容物(血红蛋白或酶)或膜(渗透性,结构或脂质成分)的源性异常;或(2)红细胞的外源性因素(清抗体,环中的损伤或感染性因子)。脾脏通常参与发病机制,脾脏通过破坏稍有异常的红细胞或被复温抗体的红细胞,从而缩短红细胞的存活时间。若肿大甚至会阻留正常的红细胞。显著异常的红细胞或被复有冷抗体或补体(C3 )的红细胞则可在环中或肝脏中遭受破坏,由于肝脏流量大,毁坏了的红细胞可被有效地清除。

溶血不常见。当释放到浆中的血红蛋白超过浆结蛋白(如结珠蛋白)的血红蛋白结力时,便会出现血红蛋白尿血红蛋白被小管细胞重吸收,在此转变成含黄素,部分被吸收供再利用。当小管细胞落时,则有部分含黄素随之进入尿液。新鲜尿液标本检出含黄素尿则可为溶血诊断提供明确的依据。

症状体征

  临床表现多样化,乏力、贫血黄疸、尿色改变、脾脏肿大等。发生溶血危象时出现痛、寒战、高热、晕厥血红蛋白尿等。部分患者可呈长期隐匿状态,遇诱因时发作。

并发症

溶血起的并发症较多,有些很严重,如功能衰竭、休克力衰竭等。

检查化验

血红蛋白转变成红素的速度,超过肝脏红素葡萄糖醛酸化物,和将其排入胆汁的能力时,便出现黄疸。于是未结的(间接的)红素蓄积。色素分解代谢的增加,亦表现为粪便中的粪素及尿液中的尿素原增加。色素胆石症常使慢性溶血变得更加复杂。

溶血现象:一般可据这些简单指标而查出,但确实可靠的指标是测定红细胞寿命,最好使用不能再利用的示踪物,例如放射性铬(51铬)。所测得的放射示踪的红细胞寿命不仅可判断溶血,而且还可用体表计算法来判明红细胞阻留的部位,从而对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其他检查:(如高间接红素血症,粪的尿素原增加或CO的产生)或纠正贫血的迹象(如网织红细胞增多),均可支持溶血的存在但并不能确立溶血的诊断。乳酸氢酶增高亦常见。

外周检查:可显示红细胞破坏的据(例如红细胞碎裂,球红细胞)或红细胞吞噬现象,这有助于确定诊断和病理生理机制(即溶血)。对溶血机制的其他检查还包括血红蛋白电泳,红细胞酶的测定,渗透脆性试验,库姆试验,冷凝集素试验,酸溶血试验或蔗糖溶解试验等。

鉴别诊断

1、“贫血”,缺而影响血红蛋白成所起的贫血,见于养不良、大量成长期小量出钩虫病;只要是女性就比较容易患上贫血,这是因为女性每个月生理期会固定流失液。

  2、“出贫血”急性大量出(如十二指肠溃疡病、食管张破裂或外伤等)所起的。

  3、“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缺乏红细胞成熟因素而起的贫血,缺乏叶酸维生素B12起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多见于婴儿和孕妇长期养不良;巨幼细胞贫血指骨中出现大量巨幼细胞的一类贫血

  4、“恶性贫血”,缺乏因子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5、“再生障碍性贫血”。伴有酸缺乏和脊髓侧柱、后柱萎缩,病程缓慢;造功能障碍起的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AA,简称再障),是由多种原因起的骨髓干细胞、造微环境损伤以及免疫机制改变,导致骨髓功能衰竭,出现以全细胞(红细胞、粒细胞、)减少为要表现的疾病。

诊断

溶血贫血通常分为源性与外源性两类,这种常用的分类法有时在临床上是难以应用的,因为常有交叠现象发生。系列鉴诊断法是考虑有发生此病的危险人群(如地理,遗传,基础疾病等),然后再进一步考虑可能的机制:(1)由于管复性病变而致的红细胞阻留(即功能亢进或某些式的体外环如透析);(2)免疫性损伤(温抗体或冷抗体介导的);(3)机械性损伤红细胞膜(红细胞碎裂);(4)红细胞结构改变(膜异常);(5)代谢异常(酶缺陷病);或(6)血红蛋白异常。

在大多数贫血作诊断时,面的线索是很重要的,然而对于诊断溶血贫血的意义是有限的。若发现球红细胞,由于其细胞膜的表面积已减少,则可视为活动性红细胞破坏的最好据。球红细胞是输性和温抗体性溶血贫血以及少见的先天性球红细胞症的常见特征。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升高可能是球红细胞存在的迹象。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及平均红细胞体积)的升高亦见于冷抗体性溶血贫血,当液加温(在自动计数前,即使短暂手握试管)则上述结果可恢复正常。

治疗

溶血过度所致贫血的药物治疗要应针对各种特异性溶血机制采取个体化治疗。对出现血红蛋白尿和含黄素尿患者可能需要补疗法。若红细胞缺乏与选择性阻留有,则宜切除术。

调理

  1、生活调理感染、劳累、精神刺激等常常成为该病发生急性溶血的诱因。生活调理至重要,要起居有常,随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外感劳倦过度,包括体劳,劳及房劳过度,均可加重本病,应加以避免。鼓励患者据身体情况自我锻炼,以提高体质及抗病能力。

  2、饮食调理本病病机为虚夹杂,病久多为两亏,甚则俱虚。平素以虚为虚中夹实忌生冷瓜果以免损伤,辛辣滋腻之品亦当避免或少食,时时顾护。以下食疗有助本病恢复:

  (1)构把大枣小米粥:构把子209,大枣509,山药209,生米209,小米509,加水150rnl,粥食用,用于溶血发作、间歇期见面色苍白,乏力纳差者。

  (2)人参冬虫夏草鸡:人参109,冬虫夏草天,乌鸡~只,扁豆209,加水适量,加盐油调味文2小时,饮汤食肉,治疗溶血间歇期血虚见乏力、自汗气短懒言者。有阴虚者慎用。

  3、精神调理正确对待疾病,避免重体力劳动,避免精神紧张、调清志、勿激动,可适当锻炼,如打太极拳,以增强体质,但亏虚者匆练气功,以免动,加重血虚

预防

  1、去除病因:许多溶血贫血都有明确的诱因,如蚕豆病由进食蚕豆起;药物性溶血贫血由服用药物所致;感染可加重原有的溶血溶血等。因此,治疗上应首先去除溶血贫血病因

  2、切除脾脏:适用于异常红细胞要在脾脏破坏者,如遗传性球细胞增多症等。

  3、输:是治疗贫血的重要措施之一,可减轻患者的贫血症状。但它也可能带来严重的反应。故应注意掌握输指征。

  4、免疫抑制:可抑制免疫反应,对免疫性溶血贫血有效,对其他类型的贫血基本无效。

  5、防止严重并发症:溶血起的并发症较多,有些很严重,如功能衰竭、休克力衰竭等,在治疗溶血贫血时应早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力争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口舌生疮

下一篇 绞股蓝皂苷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