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口舌生疮

生疮或溃烂、出现局部疼痛的口腔病。部分患者常反复发作,甚至溃疡久不愈。多由积热,外感,或湿热阴虚阳亢所致。生疮或溃烂、出现局部疼痛的口腔病。部分患者常反复发作,甚至溃疡久不愈。多由积热,外感,或湿热阴虚阳亢所致。古代文献中,又称此病为破、疡,发生在的称疡。可见于现代医口腔溃疡疮疡皆属于,但有实火虚火的区,如因烟,或多食肥甘厚味......
目录

概述

生疮或溃烂、出现局部疼痛的口腔病。部分患者常反复发作,甚至溃疡久不愈。多由积热,外感口舌生疮湿热阴虚阳亢所致。古代文献中,又称此病为破、疡,发生在的称疡。可见于现代医口腔溃疡疮疡皆属于,但有实火虚火的区,如因烟,或多食肥甘厚味,留滞生热,或外感风热湿热,入里化火,或情志郁结,久而化火,多属实火;素体阴虚热病伤阴,或睡眠不足,长期疲劳而致人身体衰弱

病因

多由积热,外感,或湿热阴虚阳亢所致。

临床表现

口舌生疮本病的症状口腔黏膜反复出现溃疡,可单发或多发在口腔黏膜的任何部分,有剧烈的自发痛,一般在10天左右可自愈。局部症状比较显著,全身症状多不明显。愈不留任何瘢痕,但可以反复发作。好发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发病时、颏、边缘、牙龈等处出现孤立的成浅层小溃疡,有的同时多处发生。疼痛剧烈似烧灼样。随天、情绪、劳累等因素可复发。本病可迁延数年,数十年不愈。

中医将本病分实火虚火两型,前者表现:恶寒发热头痛便秘、溲黄、舌苔黄厚干,有时伴颌下淋巴结大疼痛,后者可无明显全身症状或有低热。一些人伴有干、手烫、失眠多梦舌苔剥落等。

鉴别诊断

口腔黏膜溃疡和糜烂虽然都是口腔黏膜疾病中常见的症状,但临床表现糜烂与浅表溃疡是有区的。

1.口腔溃疡

由全身或局部因素起,各种溃疡虽有上皮或上皮下,浅层或深层,急性或慢性,良性与恶性之分,但都有凹陷性;外规则,呈;边界分明,与周围正常黏膜“纬分明”。

2.口腔糜烂

临床表现为与正常黏膜表面齐平的充和糜烂,并无凹陷,上覆渗出性假膜,状多样,并不规则,与周围正常黏膜间界限不清。其次,两者的病程和预后不一样。溃疡一般病程较短,一旦愈,就“干脆利落”,浅在的和良性的溃疡后都无瘢痕,但深及层的溃疡和恶性口腔溃疡例外。糜烂一般病程较长,反复迁延,而且愈过程“拖泥带水”,但糜烂一般不留瘢痕。最后两者在显微镜下的表现不一样。溃疡表现为上皮连续性有中断,糜烂比较浅表而无上皮连续性的中断。当溃疡和糜烂不太典型时,鉴就会有难度,但只要细观察,一般来说还是可以区的。这两种病损是可以相互转化或两者同时存在。

辨证施治

(一)分型施治

1.外感时毒型

候:多发于外感后1~2天,伴有外感症状。初起口腔黏膜局部充、红肿,微痛,尖或出现粒样小红点或小疱疹,12小时疱疹溃破,呈表浅溃疡,边界清楚。治则清热解毒健脾化湿方药:银连翘藿香木香、佩兰、茯苓神曲壳、葛根白术赭石旋覆花包煎)。水,日1

2.积热

候:多处糜烂生疮,疮面红肿,灼热疼痛,甚则口臭牙龈肿痛,伴多饮,尿黄便秘舌红苔黄,滑数。治则:清热泻,荡涤胃热方药:山栀、黄芩连翘大黄芒硝、薄、黄连竹叶甘草。水,日1

3.肾阳

候:生疮,溃疡面色白,周围不红,数量少,久治不愈,伴四肢不温,口干喜热饮,酸痛,尿频清长,大便溏,淡苔白腻,沉弱。治则:温补脾归源。方药:制附、(先煎30分钟),肉桂、熟地、山茱萸山药皮、茯苓泽泻苍术。水,日1

4.胃虚

候:生疮反复发作,疮面色淡凹陷,伴气短,不思饮食,四肢不温,大便稀溏,淡苔白,细弱。治则补中益健脾化湿方药黄芪党参当归陈皮柴胡升麻藿香茯苓白术甘草。水,日1

5.肾阴

候:溃疡鲜红,数量多,状不一,大小不等,疼痛昼轻夜重,伴心悸心烦失眠多梦健忘,眩晕耳鸣膝酸痛,,小便短黄,舌红苔薄,细数。治则滋阴,养方药:生地、皮、山药泽泻山茱萸野菊花连翘升麻、砂仁、桑寄生。水,日1

6.血虚阴亏

候:溃烂多发于月经前后,伴月经先期量多,五心烦热,口干喜饮,淡苔薄白,细数无力治则:养益阴,潜降虚火方药当归白芍、生地、淡竹叶茯苓皮、山栀、柴胡麦冬五味子玄参。水,日1

7.虚火上炎

候:、颊部黏膜有溃疡面,红肿疼痛难进食,说话困难,舌质红,弦滑数。治则:去腐、解毒。方药胆矾。用法:将胆矾涂于溃疡面,不要研成粉,以防过量。

(二)药物疗法

1.常用成药

(1)杞菊地黄用于慢性溃疡反复发作者;

(2)知柏地黄用于慢性溃疡反复发作者;

(3)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B等。

2.验

(1)金银、生甘草水冲饮。

(2)决明知母决明子知母水冲饮。

(3)蔷薇甘草蔷薇根、生甘草饮,每日1

(4)生麦斛麦冬、生地、石斛、水后分3次服,每日1,连服4

(5)明矾漱明矾5克加水至100毫升,含漱1~2分钟。

(6)浓坚持用浓,能促口腔溃疡面的愈

(三)外治法

1.青黛黄散、四药任取一种患处,每日4~5次。

2.炮姜、木鳖子、吴茱萸。将上药共研为细末,用水调匀,贴脐上,以纸盖之。

3.干姜黑)、黄连研细末,将末搽患处,涎出即愈。

饮食疗法

1.莲子萝卜汤:莲子、白萝卜共服,每日2次,汤食莲。

2.莲子莲子芯适量,水冲饮,每日1

3.绿豆生地饮:绿豆、生地水后去生地,食豆饮汤,每日1

4.沙麦灯粥:沙参麦冬、灯粳米冰糖适量。适用于反复生疮,形体消瘦干、心烦失眠等症。注意:大便溏者不宜。

5.苦瓜冰糖汁:新鲜苦瓜洗净去籽、捣茸,用干净纱布包裹,取汁50毫升,加上适量冰糖频频喂服,不拘时间。

6.绿豆饮:绿豆、白菜2~3个,将绿豆洗净放小锅至将熟时加入白菜,再20分钟,然后取汁顿服,每天1次,发病早期食用效果好。

疾病预防

1.注意口腔卫生,避免损伤口腔黏膜,避免辛辣性食物和局部刺激。

2.保持情舒畅,乐观朗,避免情绪波动。

3.保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4.注意生活有规律、养均衡,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防止便秘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瓦韦

下一篇 溶血过度所致贫血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