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皮下脂膜炎性T细胞淋巴瘤

皮下脂膜炎性T细胞淋巴(subcutaneous panniculitic T-cell lymphoma,SPTCL)是一种少见的原发性皮肤淋巴。临床特点为深部皮下结或斑块,质硬,棕褐色红色,几乎均为多发,最大直径可达10cm以上,好发于四肢,其次为躯干,也可累及面部和颈部皮肤,有的可自发消退,有的病人皮下结反复发生,确诊前病史可达数年至10余年,多数病人有全身症状发热寒战,乏力,......
目录

概述

皮下脂膜炎性T细胞淋巴(subcutaneous panniculitic T-cell lymphoma,SPTCL)是近年来才认识的一种少见的原发性皮肤淋巴

病因

1.病理特点

皮下脂肪被弥漫性致密的淋巴样肿细胞浸润,脂肪间隔带和脂肪小均受侵,肿细胞围绕单个脂肪细胞呈边状排列是本病特征性的浸润式,细胞大小不一,小细胞的特点为核显著不规则,染色质深染,核仁不明显,胞质稀疏淡染,大细胞的特点为细胞核大而染色质在,核仁明显,胞质丰富,透明至双嗜色性,肿组织中常有大量的组织细胞,在于肿细胞周围,其胞,外可见大量的核碎裂小体,60%的SPTCL组织有大的脂肪坏死和因此继发的肿反应,多数病例有管的肿细胞浸润。

2.核碎裂小体和凋亡

组织细胞外大量的核碎裂小体提示肿组织存在普遍的凋亡现象,前尚不清楚凋亡小体来源于何种细胞,推测可能来源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的靶细胞如脂肪细胞或其他非肿性细胞,但也有可能来源于肿细胞本身,前已清楚CTL可通过多种途径诱导靶细胞的凋亡,在效应细胞/靶细胞比例很高时,某克隆的CTL细胞可对其他克隆的CTL细胞产生攻击作用而使之凋亡。

3.免疫表型

表达一种或多种T细胞的特征性标志,如CD3,CD2,CD43或CD45RO,新近研究表明,大多数肿细胞CD8阳性,肿细胞细胞毒颗粒蛋白T细胞抗原-1(T-cell intracellular antigen-1,TIA-1)和穿孔蛋白(perforin)弥漫性强阳性,这两点强烈提示肿源于CTL,个同时表达CD4和CD8,也有的CD4和CD8均阴性,少数CD30阳性,CD56阳性,B细胞特异性标志,CD69和溶酶体阴性。

基因型分析显示大多数有TCRγ的克隆性重排。

症状

皮下脂膜炎性T细胞淋巴局限于皮下组织,甚似脂膜炎,为原发性T细胞淋巴。本病要见于成人,患者平均年龄为47岁。皮肤损害好发于肢体,其次为躯干,也可累及面、颈、、腋窝、沟和部,大多为多发,黄褐红色皮下结或斑块,直径为0.5~13 cm,无压痛。至少在早期无明显淋巴结受累。噬红细胞综征不出现时无系统性症状,但可在1/3病例初诊时和绝大多数病例的病程中发生,此时表现全身症状,如体重减轻寒战发热、疲倦、乏力和痛。骨髓淋巴结部病变可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减少或细胞减少等异常,因而常导致患者死亡。 预后:Marzano等指出皮下组织T细胞淋巴可区分为原发性或继发性,有无发生噬细胞综征、肿的亚型以及免疫表型等与预后有

临床特点为深部皮下结或斑块,质硬,棕褐色红色,几乎均为多发,最大直径可达10cm以上。好发于四肢,其次为躯干,也可累及面部和颈部皮肤,有的可自发消退,有的病人皮下结反复发生,确诊前病史可达数年至10余年,多数病人有全身症状发热寒战、乏力、消瘦痛。肿复发时,常局限于皮下组织,很少播

并发病症

要的并发症为感染及出,也是本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诊断

皮下脂膜炎性T细胞淋巴

的诊断要靠活组织病理检查。最有助于诊断的特点为:结细胞不典型和病变的结构式。常需数次活组织检查,在随后标本细胞不典型性变得较明显时即可确诊。需与下列疾病鉴

组织细胞吞噬性脂膜炎:1980年首先报告,现多认为与此为同一疾病;

②良性反应性脂膜炎(包括性红斑、硬红斑):无不典型淋巴样细胞;

③原发性CD30+大细胞淋巴:患者双峰年龄分布,高峰为20~30岁和60~70岁,皮肤结较浅,呈红或紫色,可破溃,偶或自消退。常累及淋巴结,细胞浸润常集中于真皮,而累及皮下组织较不明显。细胞要为大淋巴细胞,有些为多核,胞核往往排列成环状,核仁常明显,胞质丰富;

④多T细胞淋巴,中等大和大细胞型:见于老年人,不伴噬细胞综征。细胞要在真皮。胞核明显不规则、深染,有不同程度明显的核仁,胞质常透明或淡染;

管中性免疫增殖性损害:此概念由Jaffe1985年提出,包括部和型自然杀伤细胞(NK/T)T细胞淋巴(NNK/TL)、淋巴肿病等,病变特征为管中性和破坏性不典型淋巴样细胞浸润,常见广泛坏死和核碎裂。NNK/TL与EB病毒(EBV)相。NK/TL不典型细胞无克隆性TCR基因重排,CD56+,而本病的细胞示克隆性TCR基因重排,与EBV无

检查鉴别

一、检查

早期活检病理往往诊断为非特异性脂膜炎症。部分病人有功能异常。

1、外周贫血、粒细胞和减少,白细胞可降至1×109/L,低至20×109/L。

2、组织活检 早期可表现为非特异性脂膜炎,其后出现淋巴样肿细胞浸润。

据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可做相的检查。

二、鉴

1、良性皮下脂膜炎症 临床上也表现为相似的深部皮下结组织上皮下组织也被致密的淋巴细胞浸润,可伴有脂肪坏死。但临床进展缓慢,有自发消退倾向,一般不发展为淋巴和全身侵犯。组织上浸润细胞有典型性表现和围绕单个脂肪细胞边样排列的现象,这两点可将大多数病例与本病鉴。但在淋巴的早期阶段,肿细胞的不典型性不明显,此时可借助免疫表型来区分这两种疾病。良性皮下脂膜炎症的细胞群要为B细胞和非单一态的浆细胞,T细胞在其中,常以CD4 细胞占多数或CD4 和CD8 细胞两者比例相近,只有少数细胞细胞毒颗粒蛋白染色阳性。而皮下脂膜炎淋巴以CD8 细胞为,细胞毒颗粒蛋白TIA-1和穿孔蛋白普遍强阳性。良性皮下脂膜炎症无TCR基因的克隆性重排,这一点对两者的鉴也很有帮助。

2、其他T细胞淋巴 如大细胞间变性淋巴(large cell anaplastic lymphoma,ALCL)、型T/NK细胞淋巴,非特殊型外周T细胞淋巴,这些淋巴均可继发侵犯皮下组织,易与本病混淆。但这些肿的浸润式与本病不同,常融,而无围绕脂肪细胞呈边样排列的现象,核碎裂小体少见。

3、非特殊型外周T细胞淋巴 常为CD4阳性,胞无细胞毒颗粒蛋白。型NK/T细胞淋巴管中淋巴,也可表现为深部皮下结和皮下脂膜的坏死,有侵犯管的倾向,部分病人也有噬细胞综征。但多有皮肤器官的侵犯如鼻咽。肿细胞常为CD56阳性,无TCR基因的重排,常与EB病毒感染

4、大细胞间变性淋巴 也可同时表达穿孔蛋白和TIA-1。虽然少数SCPTCL也可表达CD30,但ALCL的CD30常呈普遍强阳性表达,具有膜和高尔基体染色的特征性表现。再则,t(2;5)或p80 NPM/ALK融蛋白的检测,有助于ALCL与SPCTL的诊断。

疾病治疗

治疗

中高度恶性淋巴治疗。 

预后

约50%的病人于诊断后3年死亡,60%以上的病人死亡原因与噬细胞综起的感染和出

饮食保健

皮下脂膜炎性T细胞淋巴饮食平时多服用以下食物:

1、选择具有抗肿作用的食物,如芹菜菜、芋头、慈姑、角、胡萝卜等。

2、宜多吃增强免疫作用的食物:甲乌龟海龟、沙虫、青鱼、鲨水蛇蛇、鲫鱼、桑椹、无花果荔枝、胡、瓜蒌、马齿、豆豉、橄榄杏仁丝瓜

3、多吃富含维生素A、B族及维生素C的食物,如子、苹果、西红等水果蔬菜。

皮下脂膜炎性T细胞淋巴变性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忌烟、、腻、油、霉变、腌制食物。

2、忌生蒜、芥菜等辛辣食物。

3、少吃含化物质、防腐、添加的饮料和零食。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七爪风

下一篇 解颅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