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酒中毒
原因
指慢性持续性饮酒或周期性饮酒导致对饮酒的自控力受损、频繁中毒发作,尽管已有不良后果,仍对饮酒难以舍弃。狭义的定义是对饮酒丧失自控力,导致各种躯体、心理、社交、社会性损害,为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 莎士比亚说,每一杯过量的酒,都是魔鬼酿成的毒水,一个人只要恶醉一次,对身体的伤害就相当于害了一场伤筋动骨的大病。
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乙醇),喝下的酒80%由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20%由胃吸收,吸收的速度很快,据测定,5分钟后酒精即进入血液,二个半小时被全部吸收。吸烟有害,无人不知,但对过量饮酒危害健康有些人总是认识不足。
专家指出,当血液中酒精超过0.1%即进入醉态,醉酒伤肝不亚于轻型肝炎,而超过0.4%便可招致生命危险。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因饮酒而死的人数超过因吸毒而死的,酒成为仅次于香烟的第二大杀手,世界卫生组织还将酒精和吗啡一起列为心理依赖性、生理依赖性和耐受性最强的毒品,其致依赖性是烟草的3倍,甚至远远大于可卡因和大麻。所谓酒依赖者就是酗酒成瘾,孤僻呆痴,明知饮酒对身体健康有害,仍然不能控制,只有喝了酒他们才有精神,并产生某种特殊“快感”。
酒对人体健康的损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双手震颤、行走不稳、四肢发麻等神经系统症状;2.有记忆力减退、计算能力下降、认识功能缺损等;3.导致食道癌、喉癌,以及肝、脾、肾和心肌血管系统的大量病变;4.损害人体的生殖细胞,性功能减退、阳痿,造成后代体能和智力的缺陷等。一个人只要恶醉一次,对身体的伤害就相当于害了一场伤筋动骨的大病,有资料显示,临床心血管病患者,63%有过长期饮酒史。
其次,精神障碍也是慢性酒精依赖患者的一个突出症状。因饮酒而导致家庭贫穷,暴力冲突时有发生,因饮酒而导致刑事犯罪逐年增多,社会学家称之为“社会性酒中毒”。如震惊世界的尼泊尔王宫血案,主要原因就是前王储迪彭得拉喝威士忌酒过多。过去,人们不认为嗜酒过多是一种疾病,只是认为酒鬼多为行为道德品质有问题,对他们大多采取歧视的态度,这个观念是错误的。医学证明,“酒精依赖”就是一种慢性脑疾病,酒瘾就是毒瘾,但是,目前还没有找到根本解决或克服酒瘾的药物。
酒是一种文化,与民族、民俗、医药饮食、文学艺术都有密切的关系,礼尚往来,以酒助兴,少饮无害,过则伤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协作研究指出:为了预防酒依赖的发生,男性安全饮酒的限度是每天不超过20克、女性不超过10克纯酒精的饮用量,我国精神专家对此给予了通俗的解释,男性每天饮酒不超过2瓶啤酒或一两白酒,女性每天不超过1瓶啤酒,决不可混饮。此外,每周至少应有两天滴酒不沾。莎士比亚说,每一杯过量的酒,都是魔鬼酿成的毒水。
症状
1.患者常有l0年左右长期大量饮酒史,每天饮酒量(以普通白酒折算)多在250g以上,常有普通醉酒史,表现为无法控制对酒的渴求,不断饮酒强迫感,固定饮酒模式,病人必须在固定时间饮酒而不顾场合,需依赖饮酒支持精神生活和身体的良好感受,缓解戒断症状,酒成为生活中的必需品,不可一天或缺,饮酒已成为一切活动的中心,明显影响工作,家庭生活以及社交活动,成瘾不久或程度较轻者一旦停饮,感到若有所失,空虚惆怅,饮酒后心情愉快,精神振奋,心理获得满足,耐受性增高是依赖性加重的重要标志,但依赖形成后期耐受性下降,只要少量饮酒也会导致身体损害。
2.停止或减少饮酒及延长饮酒间隔,因体内酒精浓度下降反复出现戒断症状,常见手,足,四肢和躯干震颤,共济失调,情绪急躁,易激惹,常有惊跳反应,或心情郁闷,思维停滞,反应迟钝和不想说话,可有全身无力,胃部不适,心慌,多汗,食欲不振,失眠多梦,恶心呕吐等,若及时饮酒戒断症状迅速消失,并可出现短暂错觉,幻觉和视物变形,发音不清,严重者相对或绝对戒断后可出现痫性发作,意识混乱,震颤和谵妄,经一夜睡眠血酒精浓度明显下降,故戒断症状多出现于清晨,多数患者需“晨饮”缓解戒断症状引起的不适,晨饮对酒依赖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3.酒依赖常呈复发和缓解模式,停止饮酒表现为心理和生理戒断症状,近半数酒精滥用或依赖者有精神异常,最常见的为焦虑症(终生患病率19.4%),敌视社会人格(14.3%)和情感障碍(13.4%)等,酒依赖较轻者经戒断治疗和改变生活习惯往往能够控制,严重酒依赖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戒断后如重新饮酒,可在数天内恢复酗酒状态,会较以前更快出现酒依赖症状。
4.酒依赖的某些临床问题
(1)精神依赖性(psychological dependence):早期对酒的一般渴望到出现明显躯体依赖,此期为轻度精神依赖,发展为严重躯体依赖时,患者恐惧戒断症状,出现强烈的饮酒要求,不可遏制地搜寻酒的行为,戒酒誓言化为乌有。
(2)躯体依赖性(physical dependence):是反复饮酒使CNS发生某种生理,生化变化,以致体内需有酒精持续存在,避免发生戒断综合征。
(3)耐受性:是饮用原有酒量达不到期待效果,必须增加用量,患者常表述“以前喝醉的量现在不醉了”,依赖者对酒的耐受性增加缓慢,最多不过是初期酒量的几倍,耐受性一般在青壮年达到平均高水平,后随中毒加重及年龄增长耐受性降低,至中老年期继续下降,这时酒依赖者无“陶醉”感,为追求“真的醉感”而连续饮酒。
(4)常见的饮酒方式:酒依赖者常不分时间,地点在短时间内大量饮酒,满足对酒的渴求心理和解除戒断症状,饮酒时往往不需任何佐菜,喝酒如喝白水一样,酒量持续每天达纯酒精150ml以上,患者可连续数天饮酒,不吃,不喝,不洗漱,与外界隔绝,直到身体脱水,喝水也要呕吐,不能再饮酒而终止,以后数天处于严重的戒断状态,不久又陷于醉酒状态,这种反复饮酒称为连续饮酒发作,另外,酒依赖患者可表现为饮酒→醉酒→入睡→清醒→饮酒→醉酒→入睡的饮酒周期反复,称为“山型”饮酒,“连续”和“山型”饮酒是酒依赖患者饮酒方式达到的极端状态。
(5)酒依赖的症状轻重取决于饮酒量,种类,饮酒时间及方式,种族及个体素质等,判定酒依赖者应结合文化背景,某些不受酒量,时间和场合限制均可饮酒国家的人们易陷于酒依赖。
检查
诊断
诊断
(2)对酒有强烈的渴求。
(3)至少有下述情况之一,停止饮酒可出现肢体震颤,静坐不能,恶心,呕吐,大汗或易激惹等戒断症状;继续饮酒可避免戒断症状的出现,经常清晨饮酒或随身带酒频繁饮用;多次试图戒酒失败;对酒精产生耐受性,饮酒量增大;为饮酒而放弃其他娱乐活动或爱好,须注意排除其他躯体疾病,尤其精神活性物质依赖,情感性精神障碍如抑郁症和焦虑症等。
2.涉法特点及法律能力评定 酒依赖患者出现违法犯罪行为时,责任能力评定应从严掌握,多数司法精神病学专家主张,单纯酒依赖患者违法应评定完全责任能力,如伴显著智能障碍,导致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明显削弱时可评定部分责任能力。
鉴别诊断
酒依赖患者的中枢神经抑制症状,应注意与引起昏迷的疾病相鉴别,如镇静催眠药中毒,一氧化碳中毒,脑卒中,颅脑外伤等,慢性酒精中毒的智能障碍和人格改变,应与其他原因引起的痴呆鉴别。
并发症
酒依赖患者是长期过量饮酒引起的特殊心理状态,属于慢性酒中毒,最终表现为慢性酒中毒综合征,是长期(数年至数十年,通常10年以上)酗酒出现的多种躯体和精神障碍,甚至不可逆性病理损害,如肝功能损害或肝硬化,多发性周围神经炎,中枢神经系统变性或脑萎缩等。
临床可伴有震颤,谵妄,幻觉,嫉妒妄想,柯萨可夫综合征和痴呆等,可出现精神症状,称为慢性酒中毒性精神障碍,停止饮酒后精神病样症状可较快或缓慢消失,躯体症状往往难以痊愈,但慢性酒中毒也可不伴有酒依赖。
我国对慢性酒中毒的概念,着重强调长期过度饮酒导致器质性精神障碍,社交功能,职业功能和社会适应能力严重损害。
另外,滥用酒精对人体许多器官系统均有很大的损害作用,已证实酒精中毒可引起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附壁血栓形成,心肌病,心肌梗死,高血压,以及血小板数增多,凝集功能增加和纤维蛋白自发性溶解时间延长等。
治疗
许多酒精损害患者可能由于症状较轻或仅有亚临床症状,未引起家人的充分注意而不来就诊,就诊者多为酒依赖、慢性酒中毒出现各系统症状或戒断症状者。
酒精滥用、酒依赖和慢性酒中毒已是全球性社会问题,治疗对策有以下几点可参考:
(1)向酒依赖者提供忠告和简单的医疗干预,进行治疗及观察治疗反应等。
(2)Prochaska等描述的戒断过程6-阶段模式,可评估患者的状态,这一评估对采取针对性阶段性干预有益。
②观望:对干预治疗不感兴趣。
③观察:通过接触,帮助患者克服抵触心理,开始考虑自身行为的严重性。
⑥维持:戒酒成功,需监测复发表现。
2.危险饮酒的简短干预措施 FRAMES策略包括:
②责任(responsibility):改变饮酒是患者本身的责任。
③建议(advice):减量或戒酒。
⑤移情(empathy):应用移情方式。
⑥自我效用(self-efficacy):鼓励对行为改变采取乐观态度(Secretary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1997)。
3.酒依赖的强化治疗 虽然戒酒是最佳目标,但酒依赖者完全和持久戒断并非易事,达到戒断、减量、健康及社会能力改善均属好的结果。治疗可能需持续数年,一旦症状复发须给予强化治疗,但高达78%的终生酒依赖者未经正规治疗获得缓解,一旦戒酒应给予必要的心理及药物治疗,预防复发,对某些人可建议继续中度或少量饮酒。
(1)戒酒是慢性酒中毒惟一的治疗方法和成功的关键,多数轻微戒断症状(如清晨震颤)患者无须治疗,轻~中度症状可门诊治疗,中~重度患者宜住院治疗,住院期间应杜绝酒的来源。目的是预防和处理严重戒断症状(如痫性发作和谵妄),促使戒断成功,取得较好的远期预后。可用修订的酒精戒断评估标准(revised clinical institute withdrawal assessment for alcohol,CIWA-Al)评估戒断症状的严重性、症状进展及对治疗的反应,根据病人酒依赖的严重程度灵活掌握戒酒进度。轻者可尝试一次性戒酒,重症者可用与酒精交叉依赖的镇静药,或抗焦虑药如苯二氮卓类替代,然后再递减替代药,以免替代药依赖;安定的药效短,由肾脏排出,适于伴肝病的患者。递减戒断法适于慢性酒中毒伴严重躯体症状者,避免出现严重的戒断症状。临床均应密切观察监护,尤其戒酒后第1周,注意病人的体温、脉搏、血压、意识状态和定向力,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戒断反应。
(2)药物治疗:
①苯二氮卓类:是治疗戒断最安全有效的药物(Secretary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1997;O’Connor etal,1998),该药可减少癫痫和谵妄性震颤的发生率,氯氮卓(利眠宁)、地西泮(安定)、劳拉西泮(氯羟安定)和奥沙西泮(去甲羟基安定)等是美国住院治疗患者最常用的药物。长效苯二氮卓类可使戒断缓和进行,有效预防痫性发作。短效制剂对肝功能障碍者较安全。采用固定剂量、负荷剂量和个体症状激发疗法服药均有效。安定的负荷剂量为20mg,必要时可追加剂量直至患者安静。
②目前尚无成熟的戒酒药,临床试用纳洛酮和纳曲酮(naltrexone)可能有效,作为常规使用仍需积累资料。作用于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系统的戒酒药还处于研制阶段。
③戒断的辅助治疗可用β-受体阻滞药阿替洛尔(atendol),可明显改善戒断症状,也可用可乐定和卡马西平。有报道戒断症状明显者冬眠疗法可取得较好疗效,小剂量氯丙嗪25~50mg,合并异丙嗪25~50mg肌内注射,2次/d,14天为一疗程。
④防止复发: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心理治疗可用换位条件反射疗法,让病人把嗜酒不良瘾癖与自己经历过或耳闻目睹的事件相联系,如酒后驾车遭致车祸惨景,弱化或纠正不良癖好,警戒自己,抑制嗜酒欲望。
⑤目前美国FDA已批准两种药物:
A.戒酒硫(disulfiram):1948年丹麦学者介绍使用,迄今仍在心理治疗或行为疗法中采用,最后一次饮酒后24h开始口服250mg或500mg,1次/d,3~5天为宜,不可长期使用;抑制乙醇脱氢酶使出现脸红、恶心、呕吐和腹泻等不良反应,如服药期间饮酒,数分钟可使乙醛在体内聚积,引起恶心、头痛、焦虑、胸闷和心率加快等,建立对饮酒的厌恶反射,一般服药1次,5天左右不能饮酒,应提醒大量饮酒产生严重乙醛综合征有生命危险;由于该药有一定毒性,应在监护下服药,心脏病、严重肝病、急性中毒状态禁用,宜在认真选择的能接受忠告的患者中使用。
B.环丙甲羟二氢吗啡酮(naltrexone hydrochloride):每天量50mg.可阻断酒依赖者的酒精快感和成瘾性,减少酒精摄入,帮助成功戒断,需配合心理治疗;已报道存在剂量依赖性肝毒性,急性肝炎和肝功能衰竭的患者不宜使用。
Voegtlin (1940)用阿朴吗啡和催吐剂吐根厌恶疗法,2/3戒酒有效,皮下注射阿朴吗啡后让病人闻酒味,产生恶心欲吐时立即给病人饮一杯酒,如此1次/d或隔天1次,连续l0~30次后形成对酒的呕吐反射,对酒产生厌恶戒酒。
(3)支持疗法:慢性酒依赖患者常以酒代饭,导致营养不良和维生素缺乏,应大量补充营养和B族维生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给予促神经营养药。合并胃炎或肝功能障碍者可用治胃炎药和保肝药。胰岛素低血糖疗法对改善酒依赖者的营养,减轻中毒及戒断症状有较好疗效。
(4)对症治疗:及时治疗戒断症状及慢性酒中毒的躯体及神经系统合并症。
①酒中毒性幻觉症及妄想症可给予小剂量抗精神病药,无效时改用苯二氮卓类可有效。
②抑郁状态可用抗抑郁药:西酞普兰20mg/d、氟西汀20mg/d等,紧张、焦虑、恐怖和失眠等可用抗焦虑药:安定30~60mg/d。
③戒断所致痉挛发作可用安定10~20mg缓慢静脉注射,每2~4小时重复给药。
④震颤性谵妄应使其安静,给予对胃无刺激的流质、多种维生素,纠正水、电解质失调。
(5)康复治疗:是避免复发的重要措施,病人回归社会后应消除借酒消愁的不利因素,改善环境,鼓励病人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激发病人的戒酒愿望,促进职业康复及社会适应。可参加多种形式的戒酒组织,包括:
①以医生为主导的集体治疗:对约10名酒依赖者进行讲解和指导,参加者自由讨论,促进戒酒动机和决心,每周约2h。
②以戒酒者为主导的集体治疗:戒酒成功的依赖者把亲身体验和经验教训介绍给参加者,增加支持、友好和激励气氛,达到戒酒目的。1935年美国建立嗜酒者互助协会,通过交流、鼓励已有200万人参加戒酒;北京安定医院的中国药物依赖治疗中心2000年也成立了互助治疗协会。
③戒酒会:如美国酒依赖者不记名戒酒会(Alcoholics Anonymous,AA)以上帝为中心,酒依赖者以自愿和匿名方式,在牧师面前坦白、忏悔自己的饮酒行为,以求宽恕;日本的断酒会以行政为主体或酒依赖者为主的集体治疗,从住院开始,出院后继续参加,家属也参与,通常每周1次,逐渐增加酒依赖者的戒酒决心和信心,加强人际交流,促进社会康复,一般坚持参加约2年活动可巩固戒酒效果。
总之,酒依赖是生物、心理及社会等复杂因素导致的后果,戒除酒瘾无特效疗法,治疗酒依赖仅靠单纯生物学治疗很难取得满意效果,须采取药物治疗、心理支持和社会干预等综合措施,经不懈努力才能取得疗效。
预后
大量饮酒对许多人体器官系统都有很大的损害。依据中毒程度不同,预后不同。慢性酒精中毒则产生慢性神经精神症状,甚至出现神经系统不可逆性损害,最终酒精将损害判断和认知能力,直至丧失所有的思维和推理能力。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