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抗活化的蛋白C症

在进APTT、试验时若加入APC,由于APC使因子Ⅴa和Ⅷa灭活,APTT出现延长。如果加入APC后APTT不延长或延长的程度减轻,称为抗活化的蛋白C症(APCD)活化的蛋白c(apc)通过灭活因子ⅴa和ⅷa而起抗凝作用。在进aptt、试验时若加入apc,由于apc使因子ⅴa和ⅷa灭活,aptt出现延长。如果加入apc后aptt不延长或延长的程度减轻,称为抗活化的蛋白c症(apcd),也有人称......
目录

概述

活化的蛋白c(apc)通过灭活因子ⅴa和ⅷa而起抗凝作用。在进aptt、试验时若加入apc,由于apc使因子ⅴa和ⅷa灭活,aptt出现延长。如果加入apc后aptt不延长或延长的程度减轻,称为抗活化的蛋白c症(apcd),也有人称为apc抵抗。它与成密切相

流行病学

首发年龄为18~53岁,平均28岁。患者可有静栓性疾病家族史。

正常高加索人群中apc-r的发生率高达15%,其中80%~90%为因子ⅴ leiden变异。在静栓性疾病中,因子ⅴ leiden变异的发生率达40%~60%,明显高于蛋白c、蛋白s及抗酶等抗凝蛋白缺陷所致的栓病。但在中国人群中,apcd的发生率较低,约为5%,且极少由因子ⅴ leiden变异所致,地、香港台湾仅有数例报道。

病因

apcd中的因子ⅴ leiden变异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发病机制

apc-r的发生及其机制存在种族和地区的差异,除因子ⅴ leiden变异外,可能还有因子ⅴ其他基因位点突变或因子ⅷ基因突变以及获得性因素等不同机制。通过深入研究发现,apcd有先天性和获得性之分,前者多为凝因子的遗传性缺陷所致,最常见的为因子ⅴleiden变异。在正常情况下,apc在arg506处裂解因子ⅴa,使后者失去促凝活性。因子ⅴ leiden变异是指因子ⅴ基因1691位核苷酸发生错义突变(g→a),致使因子ⅴ分子第506位氨基酸由arg变为gln,从而不受apc的裂解。突变成的因子ⅴ仍具有正常的促凝活性,又能抗拒apc的裂解作用,致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其他遗传性缺陷还有因子ⅴ306位点突变、因子ⅷ变异等。获得性apcd常见于抗磷脂抗体阳性的患者。

临床表现

要表现为深成。

并发症

前暂无相资料

实验室检查

①apc-aptt试验;②发色底物法;③dna分析,采用最多的是apc-aptt试验。它包括两份aptt试验,一份标本中加入apc;另一份中不加apc。结果以apc敏感比值(apc-sr)表示:

apc-sr=(不加apc的aptt)/(加apc的aptt)

正常情况下,apc-sr≥2。

也可将患者apc-sr除以正常人apc-sr,求得校正的apc-sr,即n-apc-sr。正常情况下,n-apc-sr>0.84,<0.84可诊断为apc抵抗。对于因子ⅴ leiden变异,其杂合子患者的n-apc-sr在0.45~0.70,纯合子患者<0.45。但apc抵抗是否由fⅴ leiden所致,只有通过基因分析才能确定。

发色底物法是基于apc可灭活因子fⅷa从而限制fⅹa成的原理,通过检测fⅹa水解酚胺的活力,间接反应apc抵抗。此法测得的apc-sr与apc-aptt、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dna分析是运用pcr技术和核苷酸序列分析来确定因子ⅴ的基因突变,并判断患者为杂合子或纯合子状态。

其他辅助检查

据病情、临床表现、症状、体征选择做b超、ct、x线、电图、生化、血尿便等检查。

诊断

1.诊断标准和依据 张之南编的《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一书中拟定的国诊断标准。

(1)有成或无症状

(2)抗活化蛋白c敏感比值(apc-sr)<2或校正的抗活化蛋白c敏感比值(n-apc-sr)<0.84。

2.国外诊断标准

(1)有成或无症状

(2)常染色体显性式遗传。

(3)有纯合子和杂合子:纯合子的n-apc-sr值<0.4,杂合子的n-apc-sr在0.4~0.7。

(4)因子ⅴ基因分析大多有fⅴ leiden。

3.诊断评析

(1)虽然apcd与静栓密切相,但并非apcd者必定发生栓。欧美国家的调查表明在正常高加索人群中apcd的发生率可高达15%,但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可终身无栓发作史。apcd患者在妊娠、手术、避孕药时和伴有其他抗凝因子缺乏,如蛋白c、蛋白s、抗酶缺乏等危险因素时,成的危险性会明显增加。因此,对于有栓发作的apcd患者,应注意除外并蛋白c、蛋白s和抗酶的先天性或获得性缺乏,并除外其他栓高危因素,包括是否有抗磷脂抗体阳性。

(2)虽然apcd多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基于上述理由,家族其他成员可能不出现栓发作。所以,家族史对诊断的帮助不大。

(3)虽然诊断标准中给出了apc-sr和n-apc-sr的参考值,但采用不同来源的试得到的结果有所不同。因此,各试验室应建立自己的正常参考值。

(4)除试外,apc-aptt、试验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蛋白s和因子ⅱ、ⅴ、ⅷ、ⅸ、ⅹ水平降低,华法林治疗、抗磷脂抗体等均可影响之。因此,许多apc-r杂合子被遗漏或误诊。因此,有人采用改良试验,即用缺因子ⅴ浆稀释被测浆,可有效纠正其他抗凝因子缺乏或抗凝药物的影响,其特异性及敏感性大大提高,尤其是对于因子ⅴleiden变异所致的apc-r,特异性可达98.8%,敏感性几乎为100%。另外,发色底物法的要优点也在于它不受抗凝药或其他凝因子影响,如与apc-aptt、试验用,有利于提高诊断率。抗磷脂抗体包括狼疮样抗凝物及抗磷脂抗体可干扰apc-aptt、试验,造成apc-sr偏低。使用提取液可排除抗磷脂抗体的影响。

(5)送检标本的处理十分重要。apc-sr是计算患者与正常人的测定结果的比值,因此,如果患者的待测过冷冻保存,正常对照浆也应过相应的冷冻。另外,冻融后的可对试验产生影响,使apc-sr明显降低,故在分离标本时应尽量除去浆中的

鉴别诊断

要需除外并蛋白c、蛋白s和抗酶的先天性或获得性缺乏,以及其他获得性因素,如存在抗磷脂抗体。

治疗

1.肝素治疗 出现深静栓时,可选用肝素

2.华法林治疗 要预防复发。

预后

成后治疗症状可缓解。

预防

可服用华法林预防。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巨大血小板病

下一篇 千日红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