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痿症

痿症是以肢体筋弛缓,软弱无力,不得随意运动,日久而致肉萎缩或肢体瘫痪为特征的疾病。导致痿病的原因非常复杂,感受外,情志内伤,饮食不劳倦久病等均可致病。基本病机等脏腑精气受损,肢体筋失养,如肺热津伤,津液不布;湿热浸淫,不运;亏虚,微不输;亏损,筋痿辨证要分清虚实,明确病位。治疗虚者宜健脾,滋补,实者清热化湿,祛。要重视"治痿者独取阳明",调......
目录

简介

痿症是指肢体筋迟缓,手足痿软无力,日久因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肉萎缩的一种病,以下肢不能随意运动及走者较为多见。中医对“痿”早在2000年前即有较深刻的认识。《黄帝》设《痿》专篇,对痿病因病机作为较为系统详细的描述,提出了“肺热焦”为病机的观点和“治痿独取阳明”的基本大法,并病因影响脏腑的不同,分为脉痿肉痿骨痿筋痿、皮等五痿,并认为痿要与四脏有。这些基本原则直到今天仍然对临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这个基础上,历代医家做了更为详尽的发挥和完善,使痿在诊断与治疗上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值得指出的是,祖国医在理论不断完善的同时,总结出了一大批有效方药和单验,为后世研究和施治积累了丰厚的实践资料和有效的验。

中医所论述的痿症,在临床上相当于现代西医所论述的肉疾病,包括重症无力养不良症、运动神经元疾病、多发性炎及炎、周期性麻痹多发性神经炎、脊髓空洞症、代谢性疾病、甲亢性疾病、强直性疾病等等。1672年,英国者Thomas Williks 首先描述了极易疲劳和休息后症状减轻的重症无力典型病例;1868年,杜兴氏首次描述了临床特征为无力和萎缩,多由肢体近端始,呈两侧对称性进性的无力和萎缩的养不良症的典型病例。1865年,Charot详细描述了运动神经元疾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所见等。其它肉疾病以后也陆续为一些者所报道。

现代医对本的认识相对较晚。随着人类对自身免疫系统及神经肉的养作用被认识之后,现代医对于痿相类似的疾病才有较完整的论述。而治疗上的进一步深索与实践,一般地说还不能尽如人意,对某些病几乎是束手无策。但是由于现代科技的进步很快,现代医的发展也较快,尤其是病因病理认识上的不断深化,对本病的发病情况更具体,更明朗,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对于肉性疾病,由于西医尚无特效药物,而中医在千年的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验,从《》以后,历代医家都有于痿的论述,在痿病因病机、辩治疗面有所发展。所以前一般提倡使用中医中药来预防和治疗。

病理学假说

1、体乙酰碱受体抗体出现异常增多,导致其相应受体活性的下降,神经传导阈值增高,敏感度降低,相应群出现运动传导障碍。

2、受累机群的相应支配神经接头处,其神经突触后膜上的乙酰碱受体数量减少,且由于乙酰碱抗体的复作用,降低了该部位的敏感程度,或由于其他异常复物的聚集,影响了该受体的兴奋。

诊断依据3、胸腺或其他胸腺疾病,影响了胸腺成乙酰碱的促进作用,同时由于胸腺素与胸腺肽分泌量的下降,降低了骨髓淋巴细胞转化成为T淋巴细胞的能力,导致免疫机能的下降。

4、X染色体隐性遗传、常染色体遗传等障碍,可导致进养不良,进而发展成为全身性重症无力

5、某些病原体侵害导致的脊髓前脚损伤、桥与延髓部分运动神经核损伤,锥体束变性等,可导致上下运动神经元的损害,累及相应机群出现无力症状

6、因脊髓手术导致下肢痿软不能走,也属痿症。如无需化疗、放疗的良性肿或恶性肿早期即手术后也无需化疗、放疗病人,可以在康复治疗的同时,进针灸(可加罐)结汤药治疗。

痿症临床表现

辨证分型

肺热津伤

症见始发热,或热退后突然肢体软弱无力,皮肤枯心烦渴,干咳呛少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细数。

湿热浸淫

初期表现为四肢感觉异常,继而手足无力,大多见于下肢,肢体困重麻木,胸脘痞闷,大便粘浊,小便赤涩,黄厚腻,滑数而濡。

胃气

临床症状有四肢软弱无力,渐致缓纵不收,肉枯萎,瘦削伴见疲乏力,食少便溏,面虚浮无华,淡胖,沉细或沉弱。

亏损

症见一侧或双侧下肢感觉障碍,或感觉消失,渐致下肢痿废不用,痠软,头晕耳鸣遗精滑泄,或月经不调,谈红少苔,沉细数。

阻滞

症见四肢软弱无力,或麻木不仁,筋抽掣,甚者萎枯不用,青,或见瘀斑,四肢青涩,涩滞。

痿症患者注意事项

生活上注意注意慎房事,避免损耗 ,保持精神乐观,避免七情过极,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起居有常,首先要排好一日生活秩序,睡眠时起床,不要夜,要劳逸给

2、避风寒、防感冒,无力患者抵抗力较差,伤风感冒不仅会促使疾病复发或加重,还会进一步降低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3、饮食要有,痿病机脾气亏虚系密切,故调饮食更为严重,不能过饥或过饱,在有规律,有度,同时各种养要调配恰当,不能偏食。

4、注意适量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但不能运动过量,特重症无力病人运动过量会加重症状,所以病人要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些有助于恢复健康的运动。病情较重的病人或长期卧床不起病史的病人,应给予适当的按摩防止褥疮的产生。

5、在治疗上病人应有良好的态与康复的信。鼓励病人和病人本身应该有积极乐观的治疗信,减少病人的理负担,避免精神剌激和过度力(体力)劳累。

6、注意各种感染,生活保持有规律,饮食面应多食富含高蛋白的食物如:鸡、、瘦肉、蛋类、豆制品及新鲜蔬菜水果,养搭配对病人来讲非常重要。同时应该注意食物的易消化性。

7、忌食:生、冷、辛、辣性食物以及烟等刺激。服药其间绿豆

病因病机西医认为由运动神经元病、全身养障碍、废用、分泌异常而起的肉变性、结构异常,遗传、中毒、代谢异常、感染、变态反应等多种原因均可无力肉萎缩等。

中医认为痿发生的原因颇多,如阴血虚则濡养不足;阳气虚则温煦不充;湿痰着滞、瘀血停留阻遏气机,妨碍运,皆能导致筋肉、皮肤失养 ,发为痿。临床以津伤,亏损,湿热浸淫三个类型最为常见。

1.肺热津伤,津液不布 感受温热高热不退,或病后余热燔灼,伤津,皆令"肺热焦",不能布送津液以润泽五脏,遂致四肢筋失养,瘦弱不用。此即《素问·痿论》"五脏肺热焦,发为痿留"之谓也。以上病机重点在于肺热焦,导致五脏失濡,筋失养。若不及时调治,可能重伤五脏精气,使痿病更加严重。

2.湿热浸淫,不运 久处湿地,或冒雨,浸淫经脉,使卫运受阻,郁遏生热,久则不利,筋肉失却濡养而弛纵不收,成为痿病。即《素问·痿论》:"有渐于湿,以水为事,若有所留,居处相湿肉濡,痹而不仁,发为肉痿。"也有因饮食不,如过食肥甘,或嗜,或多食辛辣,损伤湿热,阻碍运化,导致不输运,筋肉失养,而发生濡病。同时阳明湿热不清,易灼金,加重痿病。以上病机重点在湿热,久则伤及中气,转为脾虚湿热虚实互见,或流注于下,伤及肾阴

3.亏虚,微不输 为后天之本,素体胃虚弱,或久病成虚,中气受损,则受纳、运化、输布的功能失常,津液生化之源不足,无以儒养五脏,运,以致筋失养,关节不利,肉瘦削,肢体痿弱不用。如果原有痿病久不愈,导致胃虚弱则痿病更加严重。《医宗必读·痿》云:"阳明者也,纳水谷,化微以资养表里,故为五脏六腑之海,而下润宗筋……束骨而利机";"阳明虚则少,不能润养宗筋,故弛纵;宗筋纵则带脉不能收,故足痿不用"。即是造成痿病进展的原因。以上病机重点在,多属虚证。但胃虚弱,往往夹杂湿热滞,或湿不化。

4.亏损,筋痿 素来肾虚,或因房色太过,乘醉入房,损难复,或因劳役太过,罢极本伤,明亏损,导致水亏旺,筋失其养,而成痿病。或因五志失调,起于水虚不能制,以致金,失治,不能通调津液以溉五脏脏气伤则肢体失养,发生痿壁。因此正如《儒门事亲·指风痹痿厥近世差玄说》:"痿之为状,……由水不能胜,……两足,故骨髓衰竭,由使太过而致然。"

调养

的调养之道注意慎房事,避免损耗

贪淫好色,房事太过,纵欲耗,导致减,是痿成的重要原因。正如《素问·痿论》指出:“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因此,预防痿,贵在欲保,力慎房事,勿房事过度。

的性生活,应该是在晚婚之后,房有度,房有术。20-29岁之间的人,每4天房1次,30-39岁之间的人,每8天房1次,40-49岁之间的人,每16天房1次,50-59岁之间的人,每20天房1次,60岁以后的人,最好断绝房事。若体力犹壮,可每月1次。同时,要懂得人房忌:后、情绪不好、身体疲劳候异常时勿房事,避免滥用壮阳药物,刺激性欲勉强房,以保,免发痿

保持精神乐观,避免七情过极

七情过极常是痿发病的直接或间接原因。七情之中,尤其悲哀、思虑、忧伤、惊恐等情志变化是易伤耗精气,导致正气虚,肢体失养而发痿。因此,平时要养成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思想宁静,胸宽广,“志闲少欲”,顺应自然。

避免过度劳,患得患失,多愁善感,忧郁寡欢。凡事要与人为善,严以律已,宽以待人,光明磊落,安然处世,遇到突如其来的变化和打击要冷静思索,认真分析,妥善处理,避免惊慌失措,使思想常处在乐观的状态之中。

预防建议

父母精血旺盛,先天禀赋强壮

的发生,既可由后天因素所致,也可由先天因素所造成。如养不良症等类似于痿者,都与遗传有。因些,对于痿的预防来说,其父母精血是否充盛?身体状况如何?是否适宜婚配?有无遗传疾症?都是至重要的因素。只有父母精血充盛,身体强壮,没有遗传疾病,其子先天禀赋良发,才能避免痿的发生。因此,痿重要预防,既要自身保重,又要责之于父母。

谨适候居处,避免六淫为患

的发生常与自身摄护不慎有。诸如自然界的湿、热、六淫邪气乘机而入,侵害身体而发生痿,现代医多责之于细菌、病毒感染。因此,预防痿必须顺应四时候变化,御保暖、避防热,谨防湿气。居室应清洁干、通透光,外出活动要注意温,适当增减衣服,防止感冒。尤其要避免久卧湿地或遭雨淋湿,避免出汗后湿衣久著于身。长期在水中作业者,或在岁土太过,湿气偏盛之年,以及长夏暑湿之季,更当格外注意防止湿气侵袭,而发痿

加强体质锻炼,保持通畅

常参加一定的体育锻炼,能使流通,关节疏利,筋强健,肉发达,肢体活动有力,脏腑功能旺盛,不致痿发生。因此,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常做体操,打太极拳、练"五禽戏"、八段锦,以及跑步、打球等,都对痿的预防具有积极意义。

痿症病人饮食的注意事项

痿症是肢体筋弛缓软弱废用的病。调畅肢体气,恢复肢体功能活动是痿调护的键。肢体活动功能训练可采用动练功和被动练功两种,从容上可有传统体育训练、生活作业训练等不同。若肢体瘦削枯萎,运动无力,不能步履,卧床阶段可采用卧位被动练功,随时变换姿势,防止"畸天"发生。继则采取动练功训练,如坐位,立位和步练功。据病情,可选用相应的导引按摩气功以及五禽戏、八段锦等传统体育锻炼法。生活作业法更为实用易。若上肢活动障碍者,采用写、投掷、接球、弹琴、编织、拨算盘等,若下肢活动受限者,采用踏三轮车、缝纫等作业训练法。

除肢体功能训练调护之外,痿的饮食调护也很重要,重在增加养,增强体质。在食的基础上,要加用补益八宝粥龙眼肉粥、山药粥、海参粥和补益精血的肉食。平时要多食豆菜、菠菜、白菜、萝卜、西红等蔬菜,我饮甘泉水柠檬汁等饮料,尤以牛乳、丰乳为佳。水果宜多食山楂大枣之类。有饮习惯者,可适量饮用果,如葡萄、啤洒之类。饮食宜五味得当,不可偏嗜。避免暴饮暴食,尤其是饱餐高糖饮食,对周期性麻痹,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全身性瘫痪患者,应当忌。同时还要注意食品可,易于消化吸收,特是对一些吞难者,要少食多餐,给予半流质饮食,既有利于吞和消化吸收,又避免流质饮食起的呛咳

痿症患者的自我调理措施

注意慎房事,避免损耗

贪淫好色,房事太过,纵欲耗,导致减,是痿成的重要原因。正如《素问·痿论》指出:“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人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因此,预防痿,贵在欲保,力慎房事,勿房事过度。科的性生活,应该是在晚婚之后,房有度,房有术。20-29岁之间的人,每4天房1次,30-39岁之间的人,每8天房1次,40-49岁之间的人,每16天房1次,50-59岁之间的人,每20天房1次,60岁以后的人,最好断绝房事。若体力犹壮,可每月1次。同时,要懂得人房忌:后、情绪不好、身体疲劳候异常时勿房事,避免滥用壮阳药物,刺激性欲勉强房,以保,免发痿

保持精神乐观,避免七情过极

七情过极常是痿发病的直接或间接原因。七情之中,尤其悲哀、思虑、忧伤、惊恐等情志变化是易伤耗精气,导致正气虚,肢体失养而发痿。因此,平时要养成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思想宁静,胸宽广,“志闲少欲”,顺应自然。避免过度劳,患得患失,多愁善感,忧郁寡欢。凡事要与人为善,严以律已,宽以待人,光明磊落,安然处世,遇到突如其来的变化和打击要冷静思索,认真分析,妥善处理,避免惊慌失措,使思想常处在乐观的状态之中。

会科饮食,防止饮食不

饮食状况与痿的发生有一定的系。饥饿,长期养不良,四肢肉失于水谷水气的禀养,萎而无力,可成痿,若恣食膏梁厚味、肥甘之品而不运化,则湿阻滞、筋弛纵而成痿。因此,痿的预防,必须做到理饮食,谨和味,避免偏嗜,量,以五谷为养,五菜为充,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严过食五味,尤其是食勿过咸。既要摄入足够的蛋白和脂肪,又要防止恣食膏粱厚味,大忌饥饱失常,饮食不洁,恣食生冷。平时要戒烟淡,饮则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量。

加强体质锻炼,保持通畅

常参加一定的体育锻炼,能使流通,关节疏利,筋强健,肉发达,肢体活动有力,脏腑功能旺盛,不致痿发生。因此,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常做体操,打太极拳、练“五禽戏”、八段锦,以及跑步、打球等,都对痿的预防具有积极意义平时注意安全、避免意外伤害。俗语说:天有不测云,人有旦夕祸福。意外的事故,常会给人带来不幸、坠落、摔伤等常易损伤脏腑筋经络,导致肢体萎废无用。因此,生活中必须具有安全意识,切不可麻癖大意,掉以轻。特是在现在化的大工业的今天和人拥挤的城市,尤要注意工作安全和交通安全,避免外伤事故的发生。

诊断

1.以肢体痿软无力,和/或肉萎缩为症。

2.有感受外内伤积损的病因,缓慢起病或突然发病。

3.神经系统检查力降低,肉萎缩,必要时做电图、活检与酶检查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近代医家在总结古代文献基础上认为病是一种慢性虚损性疾病,以两手笨拙、取物不稳、站立走不稳等运动失调症状要临床表现,大体相当于西医的遗传性小脑共济失调等病。中医认为由亏虚所致。

治疗痿症的偏方

治痿汤

组成:淫羊藿30g,熟地黄18g,巴戟天12g,附(先煎)18g,龙骨(先煎)18g,天麻12g,杜仲12g,白蒺藜30g,茯苓18g,猪苓12g,桂枝15g,白术24g,山药18g。

用法:水服。

功效:培补健脾湿

治: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神经中医辨证不足,失健运,筋失养所致者。

语:本筋痿骨痿,为之病。治当补益,以地黄饮子五苓培补健脾湿。其中前温而不,为补之良。配后以祛湿湿去本虚则温补为宜,八味天雄加减。

起痿汤

组成:沙参9g,党参9g,石决明15g,牡蛎30g,当归9g,赤芍药12g,丹参15g,小蓟草30g,牛膝9g,仙茅9g,仙灵15g,虎潜(分吞服)9g。

用法:水服。

功效:平潜阳滋阴

治:运动神经元病,症见下肢瘫痪有冷感,麻木痿软无力,不能站立,舌质红,细弦。

语:本可因情绪激动,气逆于上,肝阳随之升动,不畅而致下肢筋失常。故以石决明、牡蛎、沙参滋阴潜阳党参赤芍牛膝仙茅、仙灵虎潜养筋;或加丹参狗脊续断桑寄生强筋。在痿症已基本痊愈时给当归赤芍丹参珍珠母、牡蛎、牛膝狗脊桑寄生虎潜以巩固疗效。

中医对痿证的认识

中医对“痿”早在2000年前即有较深刻的认识。1672年,英国者Thomas Williks 首先描述了极易疲劳和休息后症状减轻的重症无力典型病例;1868年,杜兴氏首次描述了临床特征为无力和萎缩,多由肢体近端始,呈两侧对称性进性的无力和萎缩的养不良症的典型病例。1865年,Charot详细描述了运动神经元疾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所见等。其它肉疾病以后也陆续为一些者所报道。

现代医对本的认识相对较晚。随着人类对自身免疫系统及神经肉的养作用被认识之后,现代医对于痿相类似的疾病才有较完整的论述。而治疗上的进一步深索与实践,一般地说还不能尽如人意。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急性白血病

下一篇 胃咳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