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急性白血病

急性病(acute leukemia,AL)是造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发病时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病细胞)大量增殖,蓄积于骨髓并抑制正常造,广泛浸润淋巴结外脏器。表现为贫血、出、感染和浸润等征象。据受累的细胞类型,AL通常可以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和急性细胞病(acute myeloi......
目录

疾病概况

急性病常进展迅速,其特点是由造干细胞恶变而成的一个原始细胞克隆取代了正常骨髓

急性病:发病急骨髓和外周要是原始细胞,若不治疗病人常于半年死亡。病细胞的类型临床上又分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病(ALL) 和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病(ANLL)两大类,每类又有几型。前国外通用的分型如下:

①ANLL分为7型 即粒细胞病未分化型(M1) 、 粒细胞病部分分化型 (M2)、 早幼粒细胞型(M3)粒-单核细胞型(M4)、单核细胞型(M5)、红病(M6)巨核细胞型(M7); ②ALL分为L1 、L2和L3型,近年来又据细胞的免疫特点分为T B、前B、普通型和未分化型。我国病发病率约3.0~4.0/10万。在恶性肿死亡率中,病在男女性中分居第6和第8位,而在35岁以下人群中居首位。急性病多于慢性。成人急性病中以ANLL最多见,儿童中则以急性淋巴细胞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较多见;在我国慢性病中以慢性细胞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多见,而欧美国家则以慢性淋巴细胞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常见。

病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较为公认的因素有①电离辐射:接受X线诊断与治疗、32P治疗、原子弹爆炸的人群病发生率高;②化因素:苯、抗肿药如烷化和足乙甙、治疗银病的乙双吗啉等均可病,特是ANLL;③病毒:如一种C型逆转录病毒--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Ⅰ可成人T细胞病;④遗传因素:家族性病占病的7‰,同卵双生同患病的机率较其他人群高3倍,B细胞CLL呈家族性倾向,先天性疾病如Fanconi贫血、Downs综征、Bloom综征等病发病率均较高;⑤其他液病:如慢性细胞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征、骨髓增生性疾病如原发性增多症、骨髓纤维化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阵发性血红蛋白尿多发性骨髓淋巴液病最终可能发展成急性病,特是急性非淋巴细胞病。

病细胞积聚骨髓取代了正常的造细胞,并向,,淋巴结,中枢神经系统,性腺.由于这些细胞是由液所携带,因而可浸润任何器官或部位.急性淋巴细胞性病常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急性单核细胞性病常累及齿;急性细胞性病可在任何部位造成局部性损害(粒细胞性类肉瘤绿色).病浸润表现为未分化细胞成状,除中枢神经系统和骨髓外,一般其对器官功能的破坏极小.膜的浸润导致压增高;骨髓浸润取代了正常造贫血,减少和粒细胞减少

病因介绍

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病的病因已从群体医、细胞生物进入分子生物的研究。尽管许多因素被认为和病发生有,但人类病的确切病因至今未明。前在病的发病原因面,仍然认为与感染,放射因素,化因素,遗传因素有

急性病的病因与病毒感染、化因素、电离辐射等因素有

1、病毒感染:研究表明病很可能由病毒起。病毒起禽类、小、大、豚、猫、狗、牛、猪、猴的病,此外,C型RNA肿病毒与人类病的病因

2、电离辐射:日本广岛、长畸原子弹爆炸后的病发病率明显增高。离爆炸中越近,发病率越高。此外,大量放射线局部治疗类湿性强直性椎炎时,病发生率在治疗组中比对照组高10倍,而其发病机会与照射量密切相。部分国家报道放射科医师患病较多。

3、化因素:某些化物质如苯和氯霉素等通过对骨髓损害,也可诱发病。急性病与服氯()霉素可能有其它氨基比林、磺胺药、保泰松、223、乐果等。

4、遗传因素:先天性痴呆样愚型者发生病较正常儿童高15-20倍;其它伴有染色体异常的先天性疾病如Bloom综征、Fanconi综征、Klinefelter综征等患者中病的发病率也均较高。有少数家族性和先天性的病 。

疾病症状

急性病所表现的症状常是非特异性的(例如疲乏,发热,不适,体重减轻),这反映了正常造功能衰竭.尽管粒细胞减少常导致严重的细菌感染;然而发热原因常难查明.贫血常是病的首发症状要表现为脸色苍白,自觉虚弱无力、多汗。容易感觉促、跳加快,但需排除因其他原因,如痔疮消化道出月经量过多等失起的贫血及偏食等原因起的养缺乏性贫血等;半数以上的患者以发热为早期表现;多数为反复不规则的发热发热时往往有鼻塞、流涕、咳嗽咳痰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或尿频尿急等泌尿道感染症状。另外,还有的病人出现原因不明的无痛性肿大;以出为早期表现者也有近40%。伴胸骨疼痛.

临床表现

起病急缓不一。起病隐袭和数周至数月逐渐进展,或起病急骤。临床症状和体征由骨髓衰竭或病细胞浸润所致。

一、 贫血

常见面色苍白、疲乏、困倦和软弱无力,呈进性发展,与贫血严重程度相

二、 出

半数以上患者有出,程度轻重不一,部位可遍及全身,表现为瘀点、瘀斑,牙龈月经过多、眼底出等,出要是明显减少,功能异常、凝因子减少、病细胞浸润、细菌毒素等均可损伤管而起出急性早幼粒细胞病常伴有(DIC)而出现全身广泛出

三、 发热

多数患者诊断时有程度不同的发热病本身可以低热、盗汗,化疗后体温恢复,较高发热常提示继发感染要与成熟粒细胞明显减少相。常见的感染是牙龈炎、口腔炎、峡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肠炎、肛周炎等,严重感染有血症等。最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属、金黄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肠球菌属、肠杆菌属等细菌感染,以及真菌、病毒、原虫等感染。

四、 浸润

1、淋巴结脾大 急淋较急非淋多见,肿大程度也较显著。纵隔淋巴结肿大多见于T细胞急淋

2、骼和关节疼痛 常有胸骨下端压痛。病细胞浸润关节膜或在髓腔过度增殖可关节痛,儿童多见,急淋较急非淋常见且显著。骨髓坏死时可出现骼剧痛。

3、皮肤和粘膜病变 急单和急性粒-单核细胞病较常见。特异性皮肤损害表现为弥漫性丘疹紫蓝色皮肤结或肿块等。急非淋相的良性皮肤病变有Sweet综征和性脓皮病,激素治疗有效。病细胞浸润可出现牙龈增生、肿胀

4、中枢神经系统病随着病缓解率提高和生存期延长,中枢神经系统病(CNSL)成为较突出的问题。以急淋较急非淋常见,急性早幼粒细胞病也较多见。常无症状,可表现为头痛头晕烦躁,严重时出现呕吐项强直、视神经乳头水肿神经脊髓瘫痪等。

5、绿色 又称粒细胞肉瘤(granulocyticsarcoma)或母细胞(myeloblastoma),见于2%~14%的急非淋,由于病细胞大量的过氧化物酶在稀酸条件下变成绿色,故称为绿色(chloroma),常累及膜、软组织淋巴结或皮肤,但以眼眶和副鼻窦最常见。可表现为眼球突出复视或失明。

6、睾丸 病细胞浸润睾丸,在男性幼儿或青年是仅次于CNSL的外复发源。要表现为一侧无痛性肿大,急淋多于急非淋。

7、其他 病细胞还可浸润心脏、呼吸道、消化道,但临床表现不多。胸腔积液多见于急淋脏浸润常见,可发生蛋白尿血尿

疾病分类

在法、美、英(FAB)作组分型基础上,1988年天津病分类、分型讨论会建议试以下分型法;

(一)急性非淋巴细胞病(ANLL)可分为7个亚型

1、M1即急性粒细胞病未分化型,骨髓中原始粒细胞≥90%(非幼红系细胞)。

2、M2即急性粒细胞病部分分化型又分为2个亚型。 M2a骨髓中原粒细胞占非幼红细胞的30-80%,单核细胞>20%,早幼粒细胞以下阶段>10%。

M2b骨髓中异常的原始及早幼粒细胞增多,以异常的中幼粒细胞增生为,其胞核常有核仁,有明显的核浆发育不平衡,此类细胞>30%。

3、M3即急性早幼粒细胞病,骨髓中以颗粒增多的异常早幼粒细胞增生为,占非幼红细胞的>30%,其胞核大小不一,胞浆中有大小不等的颗粒,又分二亚型;

M3a为粗颗粒型,嗜苯胺兰颗粒粗大,密集甚或融

M3b为细颗粒型,嗜苯胺兰颗粒密集而细小。

4、M4即为粒-单核细胞病,粒和单核细胞态不同,可包括下列四种亚型; M4b以原始和早幼粒细胞增生为,原幼单和单核细胞占非红系细胞的>20%。

M4b以原幼单核细胞增生为,原始和早幼粒细胞占非红系细胞的>20%。

M4c原始细胞即具粒系,又具单核细胞系态特征细胞>30%。

M4Eo除上述特征外,有嗜酸颗粒粗大而园。着色较深的嗜酸性粒细胞,占5-30%。

5.M5 为急性单核细胞病,又可分二个亚型;

M5a 未分化型,骨髓原始单核细胞占非系细胞的≥80%。

M5b 部分分化型,其骨髓中原始和幼稚单核细胞占非红系细胞的>30%,原单核细胞<80%。

6.M6 红病,骨髓中幼红系细胞>50%,且常有异常,骨髓非红系细胞中的原始粒细胞(或原始+幼单核细胞)>30%,中原粒(或原单)细胞>5%,骨髓中非红系细胞中原粒细胞(或原+幼单)>20%。

7.M7 巨核细胞

分化型 外周有原巨核(小巨核)细胞;骨髓中原巨核细胞>30%,原巨核细胞由组化电镜或单克隆抗体实;骨髓细胞少时往往干抽,活检有原始和巨核细胞增多,网状纤维增加。

分化型 随及外周中以单园核和多园核病态巨核细胞为

(二)急性淋巴细胞病可分为3个亚型

1)L1: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以小细胞(直径≤12μm)为,治疗反应较好。

2)L2: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以大细胞(直径>12μm)为,治疗反应相对较差。

3)L3: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大小较一致,以大细胞为;胞浆量较多,深蓝色,空常明显,呈蜂窝状,亦称伯基特(Burkitt)性病,治疗缓解率很低。

FAB分型建立在细胞和细胞化,是病分型的基础,60%~70%病仅靠即可分类,结细胞化可使分型的准确性达到89%,如加上细胞免疫表型分析则可提高至95%以上。最近提出的临床特征结细胞(morphology)、免疫(immunology)、细胞遗传(cytogenetics)、分子生物(molecularbiology)(MICM分型)的WHO分型将使病的诊断分型更科、更确,对于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诊断治疗

急性粒细胞

疾病诊断

1.症状和体征

(1)发热:发热大多数是由感染所致。

(2)出:早期可有皮肤粘膜出;继而脏出或并发

(3)贫血:进性加重。

(4)病细胞的浸润表现:淋巴结肿大,胸骨压痛。亦可表现其他部位浸润,如出现胸腔积液腔积液或心包积液,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等。

2.细胞计数及分类:大部分患者均有贫血,多为中重度;白细胞计数可高可低,可见不同数量的病细胞;计数大多数小于正常。

3.骨髓检查:,活检(必要时)。

4.免疫分型

5.细胞遗传:核型分析、FISH(必要时)

6.有条件时行分子生物检测

诊断

据临床表现、象和骨髓象特点,诊断一般不难。由于病类型不同,治疗案及预后亦不尽相同,因此诊断成立后,应进一步分型。此外,还应与下列疾病作鉴

1.骨髓增生异常综征:该病的RAEB及RAEB-T型除病态造外,外周中有原始和幼稚细胞,细胞减少和染色体异常,易与病相混淆。但骨髓中原始细胞不到30%。

2.某些感染起的白细胞异常 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象中出现异淋巴细胞,但态与原始细胞不同,清中嗜异性抗体效价逐步上升,病程短,可自愈。百日咳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风疹等病毒感染时,象中淋巴细胞增多,但淋巴细胞态正常,病程良性,多可自愈。

3.巨幼细胞贫血:巨幼细胞贫血有时可与急性红病混淆。但前者骨髓中原始细胞不增多,幼红细胞PAS反应常为阴性。

4.再生障碍性贫血特发性减少性紫癜象与白细胞不增多性病可能混淆,但骨髓象检查可明确鉴

5.急性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在药物或某些感染起的粒细胞缺乏症的恢复期,骨髓中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加。但该症多有明确病因正常,早幼粒细胞中无Auer小体。短期骨髓成熟粒细胞恢复正常。

疾病治疗

1.支持治疗

急性病的诊断一旦可以确立,接下来的24~48h通常为患者接受诱导化疗做准备,往往患者的一般情况越好对诱导化疗的耐受性越强,下述的情况在几乎所有的要接受诱导化疗的患者均会遇到的情况。

1)利尿和纠正电解质平衡:维持适当的尿量是预防由于细胞崩解而导致功衰竭的重要手段。

2)预防尿酸性肾病

3)制品的正确使用:许多急性病的患者均伴有骨髓功能障碍,因此必须纠正症状贫血减少。

4)发热及感染的防治。

2.化治疗

(1)治疗的

治疗的的是清除病细胞克隆并重建骨髓正常造功能。两个重要的原则更需明确:(1)长期缓解的病例几乎只见于有完全缓解(CR)的病例;(2)除了骨髓移植可做为挽救性治疗的手段外,对于始治疗的反应可以预测病病人的预后。尽管病治疗的毒性较大,且感染是化疗期间起亡的要原因,但未治疗或治疗无效的病病人的中位生存期只有2~3个月,绝大部分未治疗的病例均死于骨髓功能障碍。化疗的量并不应因细胞减少而降低,因为较低量仍会产生明显的骨髓抑制而改善骨髓功能面帮助不大,但对于最大限度地清除病细胞克隆极为不利。

(2)化治疗的种类

1)诱导化疗 是始阶段的高强度化疗,其的是清除病细胞克隆而取得完全缓解(CR)。

缓解后化疗:是真对诱导化疗已取得完全缓解后的病人,为进一步消灭那些残留的病细胞。前诱导缓解的成功率较高,而治疗的键在于改进缓解后的巩固治疗。

2)巩固治疗 重复使用与诱导治疗时相同或相似的量的化疗案,并在缓解后不久即给予。

3)强化治疗 增加药物的量(如HD-Arc-C)或选用非交叉性耐药的案,一般在取得缓解后马上给予。

3.骨髓移植(BMT)

骨髓移植在AML治疗中作用的临床试验缺乏质量控制研究。BMT在AML中的治疗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移植相死亡率、年龄、和其他预后因素等均应加以考虑。诊断时有预后良好因素的(如伴有t(8;21)、t(15;17),inv(16))患者,可不必考虑年龄因素使用标准的诱导缓解后治疗。无预后良好因素者,尤其是骨髓细胞核型差的病例,应在第1次缓解后选择自体或异基因BMT。第1次缓解后便采用无供者的BMT的治疗,这种骨髓移植是否值得进应慎重考虑,既便是对于治疗相性AML或是继发于骨髓异常增生的AML均属临床研究性质。

(1)异基因骨髓移植:近年来有异基因骨髓移植的报导很多,但据估计最多有10%左右的AML患者真正适配型相的异基因骨髓移植。异基因骨髓移植一般在40或45岁以下的患者进,但许多中年龄放宽到60岁。第2次缓解的AML往往选择异基因BMT,因为该类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只有20%~30%。最近的随机对照研究表明,第一缓解后即BMT与先缓解后治疗当复发后第2次缓解后再BMT两组之间生存率上无差异。因此BMT应当用于2次缓解后的挽救治疗、诱导失败、早期复发、或某些高危病人。但适的病例仍应进入前瞻性临床研究以确定异基因BMT的效果。

(2)自体骨髓移植:采用骨髓或末梢中的造干细胞,其优点是无GVHD、不需要供者以及年长者耐受性好。但明显的缺点是病细胞的再输入。随着多种体外净化法的改进,自体BMT可能会成为早期强化治疗的最佳案。

4.靶向治疗

(1)针对发病机制的分子靶向治疗

最成功的是全反式维甲酸(ATRA)亚砷酸(ATO)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病(APL),前研究最多的是氨酸激酶抑制。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STI571,格列卫)作为氨酸激酶抑制,针对bcr/abl融基因的产物P210融蛋白在慢性粒细胞病治疗中已取得成功,对Ph1+的急性淋巴细胞病患者也有效果;它还有另一重要靶点就是III型受体氨酸激酶(RTK)家族成员C-kit(CD117)。

(2)针对表面分子的靶向治疗

AML、正常粒系和单核系均高表达CD33,25%AML细胞表面也有表达,正常造干细胞和非造组织不表达。单抗HUM195是重组人源化未结抗CD33 IgG,注射进入体后可以迅速与靶细胞结,通过抗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杀死靶细胞;药物结型单抗Mylotarg为CD33单抗与抗癌抗生素-卡奇霉素免疫连接物, 2000年5月获FDA批准用于治疗60岁以上的复发和难治性AML;抗CD33抗体还可以与放射性同位素偶联用于治疗复发和难治性AML 及联白消安环磷酰胺作为AML骨髓移植前预处理案,获得较好成果。阿仑单抗(alemtuzumab)是人源化抗CD52单抗(产品有Campath),用于治疗CD20阳性的复发或难治性急性病也取得一定效果。

急性淋巴细胞性

疾病诊断

在成人骨髓中成熟淋巴细胞可高达25%,但正常骨髓中不应见到幼稚淋巴细胞。急性淋巴细胞性病的诊断标准是幼稚淋巴细胞占骨髓有核细胞的比例≥25%。

1.症状和体征

1)发热:发热大多数是由感染所致。

2)出:早期可有皮肤粘膜出;继而脏出或并发

3)贫血:进性加重。

4)病细胞增殖浸润表现:

(1)淋巴结肿大:T细胞ALL常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

(2)关节疼痛:胸骨压痛是常见症状之一。

(3)神经系统病:多发生在病的缓解期,ALL比AML发病率高。

(4)睾丸:多为单侧性睾丸无痛性肿大。

2.细胞计数及分类:大部分患者均有贫血,多为中重度;多数白细胞总数升高,可见不同数量的病细胞;计数大多数小于正常。

3.生化检查:清尿酸浓度增高,部分患者乳酸氢酶(LDH)升高。

4.骨髓检查:,活检(必要时)。

5.免疫分型:据免疫分型,ALL分为前体B细胞ALL,成熟B细胞ALL和T细胞ALL。

6.细胞遗传:核型分析、FISH(必要时)

7.有条件时行分子生物检测

疾病治疗

与儿童相比所有的成人ALL均属高危,尽管75%~80%的成人ALL可取得缓解,但只有30%~40%病例能长期无病生存。近几年来强调更大量的诱导化疗和缓解后治疗,这使得长期无病生存率得到改善。

(一)急性淋巴细胞性病基本的化疗

1,急淋诱导

2,急淋病的巩固和强化治疗

成人急淋在获得CR后,公认的观点是继续治疗以维持缓解状态。缓解后治疗包括强化、巩固治疗和维持治疗。巩固和强化治疗往往采用与诱导化疗不同的化疗案,借此进一步消除体残留的肿细胞。常用的药物有阿霉素、阿糖胞苷、氨甲喋呤、巯基嘌呤等药物门间的组案。也有采用大量氨甲喋呤或阿糖胞苷等做为强化治疗案,其有效性仍不能完全肯定。

3,急淋病的维持治疗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巩固治疗后通常要进2年左右的维持治疗,一般采用服小量氨甲喋呤或巯基鸟嘌呤,也有采用长春新碱或小阿糖胞苷间隔给药。

(二)MRC UK ALL Ⅻ/ECOG E2993—Therapy Schedule

欧洲MRC UK ALL Ⅻ/ECOG E2993案治疗1521例15岁到59岁的ALL患者,91%的患者取得了CR,总的5年生存率达到38%;治疗相死亡率为4.8%,死亡原因接近半数为感染,其他死因有多器官衰竭、出栓栓塞、肿崩解等。预后不良因素(高危因素)要是Ph+、年龄≥35岁、初诊时WBC计数B-ALL的WBC>30×109/L、T-ALL的WBC>100×109/L和诱导化疗始后达到CR的时间≥4周。此案安全、有效率高,可作为成人ALL治疗的一线选择案。

并发症状

1.感染:由于病造成正常白细胞减少,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减少,同时化疗等因素亦导致粒细胞的缺乏,使患者易发生严重的感染或血症。常起感染的细菌有:革兰阳性菌、如金黄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棒状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如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克雷白氏杆菌等。霉菌感染白色念珠菌、霉菌、毛霉菌扩头毛孢子菌等,上述霉菌感染多发生于长期粒细胞闰少或持续发热抗生素不敏感的患者。有的接受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由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更易被病毒感染,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此外卡氏囊虫感染也常见,上呼吸道感染肺炎为其常见类型。

2.肠功能衰竭:由于治疗病中的化疗药物、放疗手段影响肠功能,而导致怕功能衰竭,患者的养补充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前采用锁骨下静插管到上腔静养输液仅解决部分问题,养缺乏可发生肺炎肠炎等并发症。

急性病作为一个难缠的疾病,它所起的并发症也是多种多样的,而就是这些疾病造成了我们身体的机能更加的衰退,也是的很多人难以忍受病痛的折磨,而最终走线灭亡。

温馨提示:提防感染,病人的家属在护理急性病者的时候,一定要谨慎预防患者出现感染。感染是导致急性病的一种原因,同时也是急性病患者的症状表现,感染的病原体以细菌多见,病毒感染虽较少见但常较凶险。

病期护理

急性病的对症护理-出贫血

1. 部冷,用1:1000上腺素棉球填塞压迫止,严重时用油纱条止粉作后道填塞止

2.牙龈 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或口腔护理,避免刷损伤粘膜。局部可用明胶海绵止

3.消化道出 可有呕血、黑便,患者出现头晕心悸细速、出冷汗压下降时应及时抢救,给予止和补充容量。

4.头面部出 患者有眼眶周围瘀斑,眼底出时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医嘱给予及时治疗。

5. 平卧位,高流量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医嘱应用药物及降低颅压药物,输注成分。头部可给予袋或帽,严密观察病情,及时记录。

6.限制活动,卧床休息,注意安全,补充足够养,有心悸促的患者可给予氧吸入,做好输护理。

急性病的对症护理-生活护理

(1)鼓励病人积极和疾病作斗争,克服悲观绝望情绪,树立信,配治疗。

(2)病人在化疗期间或化疗后应减少或避免探视,不到公共场所活动。

(3)地面要清洁消毒,室紫外线照射消毒,保持室新鲜。

(4)每日用淡盐水、呋喃西林含嗽液漱,以防止口腔感染,保持大小便通畅,注意肛门周围的清洁,大便后可用高锰酸钾溶液坐

(5)饮食搭配要理,摄入蛋白质及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多吃新鲜水果,忌烟

(6)生活起居要规律,慎避,劳逸结,调情志,忌郁怒,保持情舒畅,使机体处于良好的状态。"正气不可干"。另外在工作中接触电离辐射及有毒化物质(苯类及其衍生物)的工作人员,应加强防护措施,定期进身体检查。止服用对骨髓细胞有损害的药物如氯霉素、乙双吗琳等。

相关饮食

针对最近一段时期以来,接触到很多病患者夏天不知道如何增进食欲,食欲下降导致病情反复,因此特辨证推出了几款特色食疗,希望能够对广大病患者有所帮助。(建议在医嘱情况下,理利用。请勿乱用,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一、温热瘀体型

【临床表现】 壮热鼻衄牙宣、粘膜皮肤瘀点瘀斑,心烦便秘口干舌质绛红少津,苔黄弦滑数。

食疗药膳】

1、草莓柠檬汁:草莓90克,蜂蜜50毫升,柠檬汁90毫升,西瓜汁60毫升。将草莓绞取汁液和其他原料混调匀,加些块,即可饮服。每日2-3次。

2、芦荟饮:芦荟1(约30厘米长),白糖25克,苹果1个,1个。将芦荟、苹果、用压榨机压榨出汁,汁液加糖调和,即可饮用。每日2次。

3、生地紫草茜草根粥:生地30克,紫草15克,茜草根15克,粳米60克。将生地、紫草茜草根加水500毫升,成300毫升,药汁,加入适量清水和粳米粥食用。

二、阴两虚型

【临床表现】 心悸气短、低热盗汗头晕耳鸣口咽睡眠不宁,淡红,少苔,沉数。

食疗药膳】

1、海参天冬粥:海参100克,天冬25克,粳米100克,冰糖少许。将海参天冬切斜条取浓汁,去渣,入粳米海参粥,沸加入冰糖适量,至粥熟食用,每日1-2次。

2、沙参玉竹虫草龟肉沙参玉竹各15克,冬虫草5克,龟肉100克,同放入盅文隔水3小时,调味饮汤食肉。

预防措施

一、想要做好急性病的预防,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尽量避免接触到各种放射线,如:X射线、电离辐射等。这类物质对人体的伤害很大,若长期接触的话,会严重损害自身健康。

二、莫要滥用药物。生活中,在服用一些免疫抑制、各种抗癌药物或者是某种降压药物时,一定要小心,千万不要擅自服用,更不可滥用或者是长期服用。必须要遵医嘱,以免损害自身健康,导致急性病的发生。

三、减少苯等化物质的接触,也是急性病的预防之一。因为,这类化物质能够影响人体中的造系统,导致减少,从而增加了患病的几率。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定要尽量减少这类物质的接触。

四、作息时间正常。太晚睡觉,或者常加夜班,也会增加患急性病几率。很多年轻人工作压力较大,常加夜班,食用过多的加工处理过的肉类食品,都会增加患急性病几率。

预后影响

1、 男孩比女孩差;

2、年龄在l岁以下和9岁以上的儿童,60岁以上的老人尤其差;

3、治疗前计数<20×10-50×110/L者;

4、治疗前白细胞计数在50×10-100×10/L以上者;

5、FAB分型属于L1、L3、M4、M5、M6、M7者;

6、淋巴细胞病免疫分型属于T细胞或某些B细胞型者;

7、伴有某些染色体异常,尤其是断裂和易位者,如t(9;22)等;

8、治疗后骨髓病细胞减少缓慢,达到缓解需时较长或缓解时间短者;

9、肿大较明显或有中枢神经系统病者。

其他病症

特殊类型急性

低增生性急性病:外周细胞减少,偶见原始细胞,一般无肿大,骨髓增生减低,有核细胞减少,原性细胞〉30%,骨髓活检增生低下。

②成人T淋巴细胞病,有浅表淋巴结肿大,外周核淋巴细胞占10%以上,属T细胞型。

浆细胞病:外周中浆细胞〉20%或绝对值≥2.0×109/L;骨髓象浆细胞明显增生,原始及幼稚浆细胞明显增多,伴态异常。

肥大细胞病:临床有病或肥大细胞增生症的表现,有淋巴结肿大,外周中有肥大细胞,骨髓像中肥大细胞明显增生,占有核细胞的50%以上;尿中组织胺增多。

⑤嗜酸粒细胞病,象中嗜酸粒细胞明显而持续增多,多数高达60%,异常有幼稚型嗜酸粒细胞,骨髓中嗜酸粒细胞增多,态异常,核左移,有多各阶段幼稚嗜酸粒细胞。

⑥嗜碱粒细胞病,象中嗜碱粒细胞明显增多,异有幼稚型嗜碱粒细胞,骨髓中可以大量嗜碱粒 细胞原性粒〉5%,嗜碱早、中、晚幼粒细胞亦增多,有核左移现象。

⑦混细胞病,指急性病中细胞系和淋巴细胞系共同累及的一组疾病。细胞来源和表达不同可分为3型。a.双表现型病,每个细胞能同时表达细胞系和淋巴细胞系特征。b.双克隆病,病细胞不均一、一部分表达细胞系特征,另一部分则表达淋巴细胞系特征。c.双系列型病,与以双克隆病相似,但这两部分病细胞系来自同一多能干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病,1)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2)有液的改变,涂中见到病细胞,3)排除其他原因造成的中枢神经系统或液的相似改变。

急性早幼粒细胞病的临床特点

急性早幼粒细胞病是以早幼粒细胞增生为急性病,为FAB分型的M3型。起病多急骤,迅速恶化,倾向明显,易发生弥漫性。外周白细胞数常不增高,骨髓中早幼粒细胞>30%。这类病可通过诱导病细胞成熟分化或凋亡使之缓解。

急性病饮食

液病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贫血、出发热,所以日中备有即清淡又富有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高养饮食至重要,比如:鲜奶、鸡蛋、猪瘦肉;新鲜蔬菜(比如菠菜、油菜、胡萝卜银耳香菇木耳),但不宜吃韭菜、蒜苔、洋葱、新鲜水果。阵发性睡眠血红蛋白尿(PNH)的病人不宜吃酸性水果,如酸苹果、猕猴,同时避免吃一些辛辣油炸食物,比如辣椒、生葱、生姜、生蒜、羊肉狗肉、海鲜,以及乌鸡、甲也不宜过量服用,如果进补也要吃些平补食物比如大枣、桂园、生生、红豆黑豆黑芝麻、黑米、紫米。总之在这个喜庆的时刻我们液病患者的饮食更要讲究,不然会造成许多不良后果,使病情加重或复发。广义来讲白细胞可以分为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凡是白细胞系统的细胞发生恶变称为病细胞,而白细胞细胞占据了造器官,蔓延到外周则为病.

病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急性病:急性病是以其起病急,表现为贫血,出,感染,发热明显特征,在骨髓和外周中存在大量清一色的病细胞.组织染色及免疫标记又分为两大类:急性淋巴细胞性病和非淋巴细胞性病。

慢性病:慢性病起病隐匿,属于细胞发育的中晚期细胞的恶变所致.据细胞系列不一样,又分成慢性粒细胞性病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病.前者常因急变而死亡;后者常因免疫功能差,感染而死亡.两者至今尚无很好的办法治疗。

⑶少见及特殊类型病:该类病以难治预后差为特点,包括毛细胞病,嗜碱粒细胞病,嗜酸粒细胞病,肥大细胞病,成人T淋巴细胞病,绿色或粒细胞肉瘤,浆细胞病,淋巴肉瘤细胞病,全病等。

哪些人易得病? 为什么会得病?

这问题研究了好久,至今不完全清楚,但有几种因素和病的系比较明确。

首先,是病毒。1980年美国和日本先后发现有一种成人T淋巴细胞病确实由病毒起,而且有一定的流区域,这样更肯定了病和病毒的密切系。

其次,是放射线接触者,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了原子弹后,当地一些埋头幸存者中病发病率显著提高;平时长期接触射线的工作者比其他人群的病发病率高。

再次,某些化物质和药物也可成为病的诱因.其中比较明确的是"苯",如长期接触会起再生障碍贫血,造紊乱,继而发展为病。还有药物乙双吗林和病的系也甚为密切,已有多例报道. 化抗癌药物是抗病的药物,也是治疗其他恶性肿的常用药物,但是也看到一种现象,在长期应用该药的患者中,由于免疫功能被抑制,也会产生第2肿,包括病。

最后,某些先天性疾病和病的系也十分密切.如先天愚型(唐氏综征)的小孩,范科尼贫血等等,这类人群发病概率比一般人高几十倍。 病患者中有病家史者占8.1%;近亲结婚的人群中,急性淋巴细胞性病发病率比一般人高30倍;单卵孪生子如一人患病,则另一人患病的机会是20%。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千针万线草

下一篇 痿症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