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痰饮

痰饮指体水液不得输化,停留或渗注于体某一部位而发生的病,这是广义的痰饮,其中和饮既有区,又有联系:首先它们都是津液代谢障碍所成的病理产物,所谓“积水成饮,饮凝成”,其次它们又可能成为新的致病因素。一般以较稠浊的称为,清稀的称为饮。不仅是指咳吐出来有可见的液,还包括瘰疬、痰核和停滞在脏腑经络组织中的液,临床上可通过其所表现的候来确定,这种称为“无”。的产生多由外......
目录

病因病机

的产生多由外感六淫、饮食所伤及内伤七情等,脏气化功能失常所致。,若失宣肃,津液不化,则可凝聚成运化,受伤,运化无权,水湿停,则可凝聚成开合肾阳不足,开合不利,水湿上泛,亦可聚而为。由于的生成原因不同,所以有寒痰、热湿痰、郁顽痰之异。热互结,则为热寒痰互凝,则为寒痰湿象,则为湿痰象,则为燥痰

饮的成,多由肾阳素虚,复加外感寒湿、饮食劳欲之伤,以致脏腑功能失调,水液在体不得输化,停聚或流注于某一部位所致。饮停肠者为痰饮,水流胁下者为悬饮,淫溢肢体者为溢饮,侵犯胸者为支饮。其病机性质总属阳虚阴盛溢饮水肿支饮与哮喘有联。

临床表现

痰饮为有之阴,故痰饮成以后,具有湿浊粘黏滞特性,既可阻滞气机,影响经脉,又可表现病缠绵难愈。

留于体,随升降,无处不到,或阻于,或停于,或蒙窍,或郁于,或动于,或流窜经络致诸多病的发生,症状表现各不相同。阻于宣降不利,则出现胸闷咳嗽气喘多;阻于心血不畅,常见胸闷心悸窍,则神昏痴呆,或突然昏仆,不省人事,鸣,两上视,手足抽搐痰火,则失眠心烦躁狂妄动,语言错乱,或打人毁物;停于失和降,则脘痞满,恶心呕吐涎;扰,则惊悸不寐,烦躁不宁,口苦呕恶,胸闷胁胀,头晕耳鸣浊上犯于头,干扰清空,则眩晕、昏冒、头重凝结咽喉,可出现中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称为经络,可致瘰疬痰核,肢体麻木,或半身不遂,或成阴流注等。

饮在肠间,则肠鸣沥沥有声;饮在胸胁,则胸胁胀满,咳唾痛;饮在胸,则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如肿;饮溢肤,则见水肿,无汗,身体疼重。饮在中,则腹胀大如鼓,壁青筋显形体消瘦,尿少。

痰饮的患者舌苔多滑腻,脉象多滑、弦或沉迟。

辨证施治

辨证论治原则有二:一是掌握该病的脏腑虚实缓急,急则先治其,以化痰、祛,缓则求其本,治在。二是依据的不同性质,采用不同法则。对失健运,湿聚成者,宜健脾燥湿化痰;对郁,炼津为者,宜清热化痰肺燥阴虚虚火灼津为者,宜润化痰肾阳虚,寒痰停者,宜温阳化痰。若外失宣降,聚液为者,宜宣肺化痰窍者,宜涤开窍痰火者,应清心停于,宜健脾燥湿化痰动挟上扰者,宜熄风化痰扰者,宜清化热、降逆和浊上犯于头,宜健脾湿化痰熄风凝结于咽喉,宜化痰解郁经络,宜软坚消结、通化痰

饮为阴,遇而凝,得温而,故《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并治》说:“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不仅阳虚而饮不甚者应予温化,而且逐饮、利水、发汗之中均应以温药;二是应分清标本缓急、表里虚实的不同,“病溢饮者,当发其汗”;病悬饮者,应攻逐水饮;支饮饮伏,应温化饮。肾阳虚者,则宜温补脾,以化水饮

1.阻于

(1)候常因感受风寒湿热之,或咳喘日久出现,咳嗽气喘,或鸣有声,多色白,易于咯出,或伴有表证,苔薄白腻,浮或滑。

(2)治则宣肺化痰

(3)方药定喘汤

2.

(1)候多因七情所伤,如抑郁、暴怒等,或感受湿浊邪气,可见神昏癫狂胸闷不痛,或昏倒于地,不省人事,鸣,苔白腻,滑等症状

(2)治则化痰开窍

(3)方药礞石

3.

(1)候多由饮食不,思虑劳倦所致。可见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痞满不舒,倦怠乏力,身重嗜睡,苔白腻,胖,濡缓。

(2)治则健脾化痰

(3)方药香砂君子汤

4.肝经

(1)候多由肝气郁结所致。可见中不适,似有物梗塞,胸胁隐痛,嗳,易怒善郁,苔薄白腻,弦滑。

(2)治则解郁化痰

(3)方药半夏厚朴汤

5.动于

(1)候多因久病及阳虚水泛,或虚火灼津为。可见喘逆促,动则尤甚,或浮肿畏寒膝冷痛,晨泄尿频淡,沉细,或头晕耳鸣膝酸软,舌红少苔,弦细带数等。

(2)治则肾阳虚者应温化痰肾阴虚者应滋化痰

6.经络

(1)候因多种原因成的浊流窜于经络,可见疼痛肿胀,肢体麻木不仁,或半身不遂,或眼歪斜,或见瘰疬,,结,肿块,苔白腻,弦滑等。

(2)治则软坚消结、通化痰

7.痰饮(狭义)

(1)脾阳虚弱,水饮停留于肠,可见脘坚满而痛,中有振水声,呕吐涎清稀,不渴或渴不欲饮,头眩晕,或肠间水声漉漉,舌苔白滑或黄腻,弦滑等症状

(2)治则以温阳化饮或攻逐水饮为原则。

(3)方药茯桂术甘汤。

8.悬饮

(1)水饮流注于胁间,道被阻,气机升降不利,可见胸胁胀痛,咳唾、转侧、呼吸时疼痛加剧,气短息促,舌苔白,沉弦。

(2)治则逐水饮。

(3)方药半夏葶苈大枣汤。

9.溢饮

(1)候因输布失职,水饮流溢于四肢肉,可见肢体疼痛而沉重,甚则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见发热恶寒而无汗,咳喘沫,舌苔白,弦紧。

(2)治则逐水饮。

(3)方药小青龙汤。

10.支饮

(1)水饮侵犯胸上逆,可见咳喘胸满,甚则不能平卧,如白沫量多,久咳面浮肿,舌苔白腻,弦紧等。

(2)治则饮伏者,治宜温化饮;肾阳虚者,治宜温补脾

(3)方药苓甘五味姜辛汤。

的发病过程是涉及机体多系统的全身性病理改变,临变化多端,治疗当辨清局部与整体、定位脏腑、确定虚实轻重缓急,才能有的放矢,准确治疗。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奇林翠雀

下一篇 己糖激酶缺乏症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