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继发性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继发性粒幼细胞性贫血是由多种药物、毒物及某些疾病抑制血红素的成而导致本病。特征为骨髓中出现大量环状粒幼红细胞,红细胞无效生成,组织储量过多和外周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本病分为获得性和遗传性,还有维生素B6反应性贫血。获得性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利用不良,血红成障碍和红细胞无效生成是本病发病的要环。与血红成有的各种酶和辅酶的缺乏,活性减低和活性受阻是本病的发病机理。继发性......
目录

概述

继发性粒幼细胞性贫血是由多种药物、毒物及某些疾病抑制血红素的成而导致本病。

病因

发病原因

病因:①药物,如结核药氯霉素;②有害物质,如清重金属铜锌等。能够起本病的疾病有造系统疾病:如溶血贫血、恶性贫血及其他巨幼细胞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多发性骨髓、红病等;恶性肿:如恶性淋巴前列腺癌等;炎症疾病:类湿关节炎、性多动脉炎及感染等;其它,如低体温黏液性水肿甲状腺功能亢进、尿毒症、红细胞生成性及迟发性卟啉病

病机

这些药物都是PLP的拮抗物。氯霉素硫唑嘌呤氮芥苯丙酸氮芥能抑制骨髓细胞的RNA成,更重要的是抑制线粒体的蛋白质,包括某些细胞色素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成。用氯霉素酶和ALA成酶活力减低,可能与线粒体中的细胞色素的损害相,可抑制吡哆醇转变为PLP,可以抑制ALA脱水血红成酶及抑制粪卟啉原Ⅲ转变为原卟啉Ⅲ,因而在慢性中毒时可发生粒幼细胞贫血。完全肠外养而未补充铜可致铜缺乏。此时可因浆铜蓝蛋白(亚氧化酶)缺乏,导致肠吸收和转运,从单核巨噬细胞和细胞到浆转蛋白出现障碍而原卟啉,甘氨酸和ALA的产生及血红成酶的活性并不减少,红细胞线粒体出现代谢障碍由于细胞色素氧化酶减少,使三价还原为二价减少。

肠道细胞含酮酶(如细胞色酶)的减少还可能有其他式干扰造并导致粒细胞减少。锌可诱发产生肠道蛋白金属硫蛋白,后者有与铜结的优势,能阻止铜的吸收和促进排泄,继发铜缺乏而致病。另外还有一些疾病也可伴发粒幼细胞贫血,如造系统疾病、恶性肿、炎症性疾病、低体温等,机制未明。

临床表现 

要表现为贫血由药物起的贫血可相当严重,甚至需要输。但停药或(和)用吡哆醇后症状迅速改善。慢性中毒者停止饮贫血也能逐渐减轻铜缺乏的贫血常较明显,血红蛋白有降至30~40g/L者,且进性加重。医源性的长期补锌可使体锌超过正常2~3倍,造成明显的粒幼细胞贫血,应起医生警惕。补充铜或停用锌后可逐渐恢复极罕见鶒的病例用某种药物后出现本病,而停用可疑药物后病情仍进展,有人认为所患的是原发性粒幼细胞贫血而非药物性。

检查

实验室检查

1、外周贫血的程度差很大,血红蛋白减低大多较明显低色素性贫血的特征很明显。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大多降低,少数正常,个增高。红细胞态常呈双向,即可见态正常和不正常的两类细胞红细胞明显大小不均;异、靶和点彩红细胞增多。网织红细胞正常,偶见增高白细胞及数正常。红细胞的渗透脆性呈明显不一致性可增高亦可降低。

2、骨髓中红系细胞过度增生染色显示含黄素显著增多粒幼细胞增至80%~90%并可见到约10%~40%的环粒幼细胞,后者大多为中晚幼红细胞。中亦可发现粒幼细胞。偶尔出现巨幼样红细胞可能为伴有叶酸缺乏。

其它助检查

1.大多增高,饱和度常显著增加动力研究通常显示清除率加快为正常的1/4~1/2;利用率减低,约为正常的1/5~1/3。活检显示质沉积不输者之肝脏也可有同样的改变,常伴无症状的细小结硬化遗传性色病的肝脏病变很相似。

2、红细胞FEP减少或健康搜索在正常下限,红细胞FEC大多正常。吡哆醇治疗无效的病例,FEC可很高,而FEP显著减少。

3、用51Cr测出的红细胞生存时间正常或稍缩短,红细胞平均寿命40~100天。4.尿中黄尿酸(48-二羟基喹林甲酸)和(或)犬尿喹啉酸的排泄增加,表示色氨酸的代谢异常。

诊断 

据本病的特点,一般不难做出粒幼细胞贫血的诊断。

鉴别诊断

但需与遗传性的粒幼细胞贫血相鉴。因此,必须根据详细的病史与体检综考虑,除外遗传性幼细胞贫血

治疗

如果是药物或毒物起的,最好的治疗就是立即停用致病物继发于其他疾病者则应以治疗原发病为。如果是可治愈的疾病,原发病治愈后粒幼细胞贫血即消失。贫血严重是可以应用大量VitB6100~200mg/d,必要时可输,另外如有缺的指标可补充

预后

因药物所致,一般停药贫血即可纠正。如因恶性肿液所致预后较差。

预防

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或减少抗结核及氯霉素药物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痰积

下一篇 奇蒿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