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水槟榔

屈头鸡,属于灌木藤本植物,高2-10米。三七土三七、水鸡头等。产于广东、广西,喜生于海拔200-2000米稍干砂质土壤的疏林或灌丛中 。果入药,性味甘、凉,有疗止咳、生津、解毒清之效。亦入药,跌打损伤。广东有的药店收购,药屈头鸡。灌木藤本植物,高2-10米,胸径4-6厘米。新生褐色短柔毛,后变无毛,但在叶柄上始终可见残存被毛;刺粗壮,平展或稍外弯,尖端黑色,有时......
目录

形态特征

灌木藤本植物,高2-10米,胸径4-6厘米。新生褐色短柔毛,后变无毛,但在叶柄上始终可见残存被毛;刺粗壮,平展或稍外弯,尖端黑色,有时只有乳头状突起或无刺。亚革质,或长,长3.5-8厘米,宽1.5-3.5厘米,急尖钝形,常微缺,基部急尖中脉表面狭而下凹,淡黄色,凸起,侧脉6-9对,表面稍明显,面近消失,网状,不明显;叶柄长5-9毫米。

花序腋生及(或)生,有2-5朵;总花梗粗壮,长数毫米至5厘米,常有棱角,端常有(1-)2(-3)败育的小型,有时单腋生而有较长的花梗花梗长1.5-3厘米,粗壮;芳香,白色红色萼片长9-11毫米,宽8-10毫米,无毛,外轮凹成舟,近花瓣至倒卵形,长12-17毫米,宽7-4毫米,无毛或面近基部被短柔毛:雄蕊50-70,丝长约2.5厘米,花药,长约2毫米;雌蕊柄长3-5厘米,丝状,无毛;子房,无毛,长的2毫米,直径1.5毫米,胎座4,胚珠多数。

果球,直径3-5厘米,成熟时黑色,表面粗糙,有时有少数状或状的突起;果皮干后坚硬,厚2-3毫米;花梗雌蕊柄果时木化增粗,直径3-5毫米。种子大,近多角,长17-24毫米,宽12-15毫米,高9-12毫米。期4-7月,果期8月到次年2月。

生态环境

生于疏林向阳处。

分布范围

分布于广东、广西等地。

主要价值

毒性

屈头鸡的果实味甘平,有毒,具有止咳平喘作用, 但用量为一天1 ~ 2个,不可过量,以防中毒。屈头鸡果含有皂甙和毒蛋白两种毒素成分。皂苷的结构近似甾醇(Slerine),具有水溶性而发泡力大, 在细胞膜上成一薄膜,降低细胞张力,改变细胞表面的通透性而成为一般原浆毒, 作用于红细胞表面的类脂质产生很强的炎症反应,被消化器官细胞膜吸收,起强烈的炎症反应。出现剧烈腹痛腹泻、频繁呕吐、甚至出、坏霍乱症状。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先产生兴奋后抑制, 表现出相应中枢神经症状。而其所含的毒蛋白可使细胞变性肿胀,而使损害。两者协同作用造成了机体多系统多脏器损害。临床出现中毒肠炎中毒炎、中毒炎、中毒肾炎溶血贫血及中枢神经症状等。

中药屈头鸡

属屈头鸡

】树屈头鸡

【来源】菜科山植物屈头鸡Capparis versicolor Griff.[C. Koi Merr. et Chum],以果实入药。秋季采果,晒干;全年可采,切晒干。

性味】甘、微苦,平。

【功能治】果:止咳平喘。用于咳嗽胸痛,哮喘。

瘀,消肿,止痛。外用治跌打损伤,骨折

【用法用量】果1~2枚,果有毒,不可过量,防中毒。;外用适量捣烂患处。

【备注】(1)有毒,不可过量,防中毒

【摘录】《全国草药汇编》

保亭槌藤屈头鸡

【拼音】 Qū Tóu Jī

】树屈头鸡

【来源】药材基源:为菜科植物保亭槌果藤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Capperis versicolor Griff.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晒干。

【原态】保亭槌果藤 蔓性灌木。无毛或幼被柔毛;和小有下弯的刺,刺坚硬,尖端暗黑色。互生;叶柄长5-10mm,幼时被微柔毛;叶片纸质,或长,长3-8cm,宽1.5-3.5cm,先端钝或急尖而钝头,基部宽楔形而稍全缘花序腋生或生,具2-4朵,有香花梗长2-3cm;萼片4,外面2卵形面2,长8-10mm;花瓣白色或淡红色,倒卵形,长于萼片雄蕊约60个,丝长约2.5cm;子房或卵,子房柄长达5cm。果球,直径3-5cm,近梗部有浅棱。种子,长1.5-2.5cm,宽1-1.5cm。期夏季。

性味】甘;苦;微温;有毒

【功能治】清热利止咳。感冒发热咽喉疼痛;咳嗽;哮喘

【用法用量】服:汤,1-2枚。

【摘录】《中华本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下一篇 四饮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