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型卟啉病
概述
混合性卟啉病(variegatedporphyria),又称杂色卟啉病,为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临床上既有腹部和神经系统症状又有慢性光敏皮肤症状。少数人仅有皮肤光敏症状常误诊为迟发性皮肤光敏性卟啉病 流行病学: 本病为常染色体显形遗传,多见于南非的Dutch家族中,共发现于13个家族。白人中患病估计300/10万。瑞士、荷兰、英国、丹麦、美国和我国台湾都有病例报道。男女均可发病,发病年龄一般在青春期后至30岁前。
病因
发病机制
本病主要由于遗传性原卟啉原氧化酶缺陷所致,酶基因定位在染色体1q23,患者基因有多种类型点突变,致使患者酶活性仅为正常50%导致原卟啉原在体内蓄积,同时原卟啉原为粪卟啉原氧化酶竞争性抑制剂,继而形成粪卟啉原在体内蓄积。部分患者发现合并有血红素合成酶缺陷或尿卟啉原脱羧酶缺陷。说明可能有2个不同突变基因导致本病的遗传缺陷。此外,由于血红素合成受阻,其对ALA合成酶反馈抑制减低。以上综合原因造成卟啉前体及卟啉均增高,产生相应的神经和皮肤光敏症状。
临床表现
本病很少在青春期前发病,临床症状出现常在青春期后至30岁前,症状的轻重很不一致男女均可发病,女性患者常有急性发作史,可能与体内激素变化或经常服药有关,男性患者皮肤损害往往更常见,可能因为更多暴露于日光有关。临床症状与急性间歇性卟啉病相似。
主要的表现为皮肤表现为光敏性皮炎皮肤脆性增加,损伤后,出现浅表糜烂和水疱,常继发感染愈合很慢,愈合后自有色素沉着和微凹的瘢痕健康搜索。皮肤损坏只出现于皮肤暴露处,面部和手的皮肤并且肤色较深多见。多毛症在女性患者常很明显,尤其在颞部、发缘。重者慢性皮肤的损害感染和瘢痕等可毁容多数患者症状逐渐减轻持续数月,最后完全消失急性发作时可导致死亡。还可出现腹痛神经系统症状和精神症状的发作,都可因巴比妥酸盐、磺胺药等诱发,饮酒和雌激素等也可诱发与急性间歇性卟啉病的症状相同皮肤症状可持续存在。
检查
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一般正常。
2、便常规急性发作期和无症状期,粪便中原卟啉和粪卟啉都明显增高,即使症状很轻微或在儿童期,也有同样发现。粪卟啉通常多于尿卟啉原卟啉与粪卟啉的量之比>1.5∶1。3、尿液在急性发作时尿中ALA卟胆原均明显增多有时尿卟啉和粪卟啉也明显增多,可能因血红素的反馈抑制减弱所致。
诊断
鉴别诊断
单纯有神经系统症状者须与外科急腹症、癔症、多发性神经炎鉴别。同时本病患者粪中排出大量原卟啉和粪卟啉,尿中粪卟啉亦明显增高。可与急性间歇性卟啉病鉴别如仅有皮肤症状,可根据患者有无肝病及肝功能异常,尿中粪卟啉高于尿卟啉等以资鉴别急性发作时,要与急性间歇性卟啉病相鉴别。原卟啉病和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都有对日光敏感而发生健康搜索的皮肤损害,自幼年起即有症状出现。红细胞及血浆中卟啉增多,红细胞在紫外线照射下发出红色荧光。而混合性卟啉病没有这些特点症状往往出现于青春期迟发性皮肤性卟啉病也有类似皮肤症状,粪中粪卟啉和原卟啉的含量也是增多的,但尿中ALA及卟胆原的排泄不增多,家族史不明显,患者大多有肝病或慢性酒精中毒、肝功能损害等表现,可与混合性卟啉病相鉴别。
并发症
治疗
预防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枪刀药
下一篇 海绵状血管瘤血小板减少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