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楸 (qiū)(拉丁:Catalpa bungei C. A. Mey),金丝,紫葳科梓属小乔木株高8-12米;三角状卵形卵形或卵状长,长6-15厘米,宽达8厘米;叶柄长2-8厘米;生伞房状总状花序花冠红色面有2条黄色条纹及暗紫色斑点,长3-3.5厘米;蒴果线形,长25-45厘米,径约6毫米;种子狭长,长约1厘米,宽约2厘米,两端生长毛;期5-6月,果期6-......
目录

物种起源

树原产中国,为紫葳科梓树乔木树的历史久远,据研究,上溯至地质年代四季川前的始新世华北及其它地区就有树分布,是历中国史前地质地貌结构变迁得以保存下来为数不多的古老活化石树种之一。

古代树的称,历代史书叫法不一。春秋《诗》称树为“椅”。《左传》记为“萩”。战国时期《孟子》谓树“贾”。到了西汉,《史记》始称。东汉时期《说文》注云:“贾”,也。宋《埤雅》又为“木王”。该书还解释:“椅即梓,梓即是。”又因与梓外相象,古人常二者混称。《汉书》说:“也,亦有误称为梓者。”

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从事栽培的生产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种植验。因为树多而不实,所以《齐民要术》中说:“既无子,可与大树四面,掘坑取栽之。两步一。”明《农政全书》论述埋繁殖树的法:“春月断其于土,遂能发条,取以分种。”清《三农记》记述种之法:“实熟收种熟土中,成条,移栽易生。”该书还记载分植树之法:“于树下,取傍生者植之。”可见,古时候人们就已掌握了培育树的多种法。树的栽培历史见了中国劳动人民生产不断进步的文化史。

西汉著历史家司马迁,在所著《史记·货殖传》中记载:“淮北、常山已南,河济之间千树。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描绘出2000多年前树在中国中原、华北、西北广大区域栽培的盛况,而大面积树的人家都成为当时富甲一的大户。古时人们还有栽树以作财产遗传子孙后代的习惯。南宋朱熹曰:“桑、梓二木。古者,五亩之宅,树之墙下,以遗子孙,给蚕食,供器用也。”中国很多地仍流传有“千年柏,万年杉,不如树一桠。”的林谚。

形态特性

楸树乔木,高8-12米。三角状卵形或卵状长,长6-15厘米,宽达8厘米,端长渐尖,基部截形,阔楔形心形,有时基部具有1-2牙齿深绿色,无毛;叶柄长2-8厘米。生伞房状总状花序,有2-12朵。花萼蕾时,2裂,端有;2尖齿

花冠红色面具有2黄色条纹及暗紫色斑点,长3-3.5厘米。蒴果线形,长25-45厘米,宽约6毫米。种子狭长,长约1厘米,宽约2厘米,两端生长毛。期5-6月,果期6-10月。

生长习性

喜光树种,喜温暖湿候,不耐冷,适生于年平均温10-15度、年降水量700-1200毫米的地区。根蘖和萌能力都很强。在深厚、湿润、肥沃、疏松的中性土、微酸性土和钙质土中生长迅速,在轻盐碱土中也能正常生长,在干瘠薄的砾质土和结构不良的黏土生长不良,甚至呈小老树的病态。对土壤水分很敏感,不耐干旱,也不耐水湿,在积水低洼和地下水位过高(0.5米以下)的地不能生长。对二氧化硫、氯等有毒体有较强的抗性。幼苗生长比较缓慢。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江苏、浙江湖南。在广西、贵州云南栽培。模式标本采自北京

繁殖栽培

繁殖

播种

在15-30年生的健壮母树上采种,当果实黄绿色变成灰褐色端微裂时,表明种子即已成熟,可剪下小果,摘下果实。采用春播3月,播前用30度温水浸种4小时,捞出晾干,再用3-5倍种子湿沙混均匀,堆在屋,定期洒水、翻动,使外温度均匀一致。10天左右,有30%的种子裂嘴时即可播种。采用条播,20-25厘米,亩播种量1-2千克。播前灌足底水,播后覆盖细土和细沙,厚度0.5厘米左右,以微埋没种子为宜。最后,床面用塑料布覆盖遮荫。待幼苗出齐后,撤除覆盖物。以后加强肥水管理和松土除草等管护工作。

扦插

选取1年生苗干做种条,成15-20厘米的插穗,每50或100插穗扎成一捆,竖立于天沙坑中,一层插穗,一层湿沙,至坑20厘米处盖土,天冷时要加厚土层。坑中每隔1米竖立一个草把,以便通气。早春要勤检查,防止地温升高造成插穗霉烂。3-4月扦插,株20-30厘米,当年苗高可达1-1.5米以上。

采集粗1-2厘米的条,剪成长15-20厘米的段,上平下斜。挖在春季解冻后末萌前进,做到随挖、随剪、随埋条。秋季采要用湿沙层积贮藏到春季使用。3月下旬至4月上旬,于埋条前15天选向阳处,将种条混湿沙催。粗细条分级埋,可保出苗整齐。斜埋:大头向上,小头向下斜放40°,上端与地面平,埋后覆土1-1.5厘米,压实。在干旱地区可培成土垄,高15-20厘米,萌发时扒土垄,不要伤。辨不出上下头的条用平埋法。将条平放在埋条沟,覆土1-1.5厘米,压实。苗高10厘米时去除萌,只留一个发育好、长势旺的条。

嫁接

于晚秋和早春树木末萌动时,采用梓树播种苗作砧木,从树优良母株采健壮当年生条的接,进木质部接法育苗。梓树嫁接苗适应性强、生长快,表现了很好的抗逆性,嫁接成活率高达85%至90%。

栽培技术

整地

一般整地季分为春季和秋季,整地式又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

  • 全面整地

最好于秋收后的农田深翻整平,不耙,冻垡,积雪蓄墒,杀灭病虫,疏松土壤。翌年春在过冻垡的土壤上面均匀撒施生物有机肥150-200公斤/亩、磷酸二铵25-30公斤/亩,随即旋耕至土壤细碎。春季整地深翻后施肥,随即耙平,以利保墒。

  • 局部整地

直接在造林地规定株标记打

种苗选择

选择1-2年生3-5厘米优质种苗,3米处定干。要求苗木健壮通直,无病虫,根系完整。

栽植密度

为有效利用土地,增加单位面积济效益,可先密后疏设置株树高效栽培的最佳密度为4×3米,每亩地栽植55株。因此初植密度应设置为3×2米,即每亩地110株。二年后出圃销售二分之一8-10厘米大苗,最终保留55株培养大径用材林。

造林

在整好的造林地2×3m标记打,造林规格60公分见间呈品排列。

  • 栽植

先于栽植填进地表疏松熟土约二分之一,每撒施生物有机肥和磷酸二铵各0.5千克,与下土层充分拌匀,上覆5-10厘米素土,避免与苗木根系接触。亦可以后追肥。在封填好的栽植植入苗木,前后对齐,填土至略低于地表,稍踩,然后将苗木向上轻提,使根系舒展,再填土至略高于地面,踩实与地表平。即所谓的“三埋两踩一提苗”科栽植法。如在生长需带土球栽植,视土球大小先于栽植填封适量熟土,然后将苗木土球表面以略高于地表植入,封土后踩实。浇水后自然与地表平。苗木从出圃、运输、直至造林结束尽量在3-5日完成。

管理

  • 打畦

苗木栽植后统一打畦。在定植好苗木的间作畦,畦宽高各30厘米。

  • 浇水

打好畦立即浇水。第一遍水最好大水漫灌,使每个栽植充分灌透灌满。一周后浇第二遍水,法同上。如造林地为沙土壤土,因其保墒能力差,要至少浇三遍水。为充分发挥树良种的速生性能,干旱季每隔20天浇一遍水。

  • 松土、除草

林地要常保持整洁卫生,采用小型机械松土保墒,除草要做到“除小除了”。

  • 施肥

第一年前期不施肥,7月中下旬追施一遍尿素,每亩25-30千克。以后在每年的5月中旬和7月中下旬各施一遍尿素,每亩25-30千克。这是因为树每年分在6月上旬和8月上旬有2个速生高峰期,在此之前施肥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条件的最好于每年的10月中下旬追施一次生物有机肥或磷酸二铵,提供树木的全效养,提高越冬能力,滋养根系,来年有利于增强根系的吸收功能。

抚育

树栽植后前期不修剪任何条,以保地上部分吸取养分的动力。10月中下旬苗木停止生长后,对树干分枝点以下萌生条全部修除,修除条时要做到不留结疤,保持树干光滑美观。树自然冠型秀美,自第二年起于每年秋季只对分枝点以下干修除萌生条,分枝点以上不作任何修剪,保留其自然景观效果。

间伐

苗木生长2-3年后,树冠郁,须作密度调整,这时可隔株起苗销售8-10厘米大苗。最终保留55株培养大径用材林。

病虫防治

要病害有根瘤线虫病,虫害有螟、大青蝉。防治措施:根瘤线虫病。可将病圃深耕、灌水,把线虫翻入深层土窒息而死。用80%二溴氯丙烷乳土壤消毒。圃地每隔30厘米沟,沟深15-20厘米,亩用药量1.5千克,加水300倍稀释,浇在沟,然后覆土耙平。螟。结秋剪,从条基部剪去带有虫瘿条,集中烧毁。成虫出现时喷洒敌百虫或马拉松1000倍液,毒杀成虫和初孵幼虫。大青蝉。喷洒20%扑虱灵可湿性颗粒10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3500倍液。

主要价值

济价值

树是中国珍贵的用材树种之一,其材质好、用途广、济价值高,居百木之首。树环孔材,早材窄,晚材宽,年轮清晰;心材中含有浸填体。木材密度0.617克/平米,相当于楠木、苦楝,高于核桃楸、黄菠椤的木材。木属阔树高级材种;抗拉强中等,小于栎类等硬材,大于杨、柳、榆类等软材种;抗弯强度极大超过多数针阔树种;抗冲击韧性较高,列阔树材之前茅。树木材具有许多构造上的特点和工艺上的优良特性。其树干直、少、材性好;木材纹理通直、纹美观、质地坚韧致密、坚固耐用、绝缘性能好、耐水湿、耐腐、不易虫蛀;加工容易、切面光滑、钉着力中等、油漆和粘力佳。材用途广泛,在中国被列为重要材种,专门用来加工高档商品和特种产品。要用于枪托、模型、船舶,还是人造很好的贴面和装饰材;此外还用于车厢、乐器、工艺、文化体育用品等。

园林价值

树树优美、大色艳作园林观赏;或被密毛、皮糙密,有利于隔音、减声、防噪、滞尘,此类型分、果、树皮、冠面独具姿,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绿化效果。树对二氧化硫、氯等有毒体有较强的抗性、能净化空,是绿化城市改善环境的优良树种。

医用价值

皮、种子入药,“木白皮气味苦,小无毒治吐逆,夺三虫及皮肤虫,膏粘恶疮瘘,;除脓、生肤,长筋、消食,涩肠下气,治上气咳嗽生疮贴之,颇易取效,”(本草纲);果实味苦性凉,清热利尿尿路结石、尿路感染、热毒疮廊,孕妇忌用。

食用价值

楸叶含有丰富的养成分,嫩可食,菜或提炼芳香油。明代鲍山《野菜博录》中记载:“食法,采炸熟,油盐调食。或晒干,炸食,食皆可。

饲用价值

树用作饲料,宋代苏轼《格致粗谈》记述:“桐二树,花叶饲猪,立即肥大,且易养。”

植物文化

唐 韩愈

止五株,共生十步间;各有藤绕之,上各相钩联。

各垂地,树各云连。朝日出其东,我常坐西偏;

夕日在其西,我常坐东边。当昼日在上,我在中央间。

仰视何青青,上不见纤穿。朝暮无日时,我且八九旋。

《和王仲仪十二韵》

尧臣

春阳发草木,美好一同时。李杂山樱,红白

英独妩媚,淡紫相参差。大与劲干,簇萼密自宜。

图出帝宫树,耸向白墀。高绝不近俗,直许天人窥。

今植郡中,远未可移。但欣东来,不恨和煦迟。

山禽勿蹙踏,蜂蝶休掇之。昔闻韩吏部,为尔作好诗。

爱阴无纤穿,就影东西随。公今亦牵此,端坐曾莫疑。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热汗

下一篇 肝紫癜病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