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漆姑草

漆姑草 漆姑草(拉丁:Sagina japonica (Sw.) Ohwi),瓜槌草,珍珠草等,石竹科漆姑草一年生小草本。漆姑草高5-20厘米,上部被稀疏腺柔毛。叶片线形花瓣5,狭卵形,稍短于萼片白色,子房卵花柱5,线形蒴果种子细,,微扁,褐色期3-5月,果期5-6月。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等地,俄罗斯、朝鲜、日本印度等地也有分布。全草可供药用,有......
目录

名称差异

  漆姑(陶弘景),珍珠草(《滇南本草》),瓜槌草、牛毛粘(《植物实图考》),地松、匿药(《贵州民间方药集》),大龙(《贵州草药》),羊儿草(南川《常用草药手册》)。

  为石竹科植物漆姑草的全草。

  

形态分布

  一年生或二年生小草本。丛生,高2.6~15厘米。对生,线形,长0.5~0.9厘米,基部有薄膜相连成短鞘状。生和腋生,白色而小,直径约2毫米;花萼5,卵状,长2~3毫米,宽约1毫米,绿色,边缘膜质,无毛,分离直达基部;花瓣萼片同数而互生,卵,长约2.5毫米,宽约1毫米;雄蕊5;子房上位,卵形花柱5,外展成星柱头上有毛状突起。蒴果卵形,长约3毫米,成熟时5瓣裂种子微小,多数,种皮褐色,上有突起。期春、夏间。

  生于山野、园、路旁等阴湿处。分布江苏、四川湖南、湖北、贵州云南等地。

  

采集时节

  4~5月间采,晒干或鲜用。

  

草药性味

  苦辛,凉。

  ①《四川中药志》:"性凉,味苦,无毒。"

  ②《湖南药物志》:"酸甘。"

  功能

  治漆疮秃疮肿,瘰疬,龋齿小儿乳积,跌打内伤

  ①陶弘景:"疗漆疮。"

  ②《滇南本草》:"治面疼。新瓦干为末,热烧服。"

  ③恢参锩?低伎罚?利小便。治小儿乳积。"

  ④《国药的药理》:"绞取其汁,治恶疮、秃疮漆疮,又疗龋齿。"

  ⑤《贵州民间方药集》:"外用治肿、疮毒含治虫;塞匿。"

  ⑥《四川中药志》:"提脓拔毒;治瘰疬结核。"

  

用法用量

  服:汤,3~5钱:或研末。外用:捣汁涂或捣

  

方剂使用

  ①治漆疮漆姑草。捣烂,加丝瓜叶汁,调菜油

  ②治虫漆姑草。捣烂,塞入缝。

  ③治跌打内伤漆姑草五钱。水服。

  ④治蛇咬伤漆姑草雄黄捣烂。(①以下出《湖南药物志》)

  ⑤治瘰疬结核:羊儿草五钱至一两。服。外用鲜草捣绒。(南川《常用草药手册》)

  ⑥治虚汗盗汗:大龙一两。猪肉吃。(《贵州草药》)

  ⑦治咳嗽或小便不利:大龙一两。水服。(《贵州草药》)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