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昏厥

昏厥是一种突发性、短暂性、一过性的意识丧失而昏倒,系因一时性,广泛性、缺氧起,并在短时间自然恢复。昏厥的产生可由于输出量的明显减少,或心脏瞬时停搏。大环中周围管阻力下降,或由于局部不足所致。当人体站立时,输出量停止1~2秒钟,就会有头昏无力感,3~4秒钟却可发生意识丧失昏厥是一种突发性、短暂性、一过性的意识丧失而昏倒,系因一时性,广泛性、缺氧起,并在短时间自然恢......
目录

概述

昏厥是一种突发性、短暂性、一过性的意识丧失而昏倒,系因一时性,广泛性、缺氧起,并在短时间自然恢复。昏厥的产生可由于输出量的明显减少,或心脏瞬时停搏。大环中周围管阻力下降,或由于局部不足所致。

词语释义

词义解释

图片  昏厥是一种突发性、短暂性、一过性的意识丧失而昏倒,系因一时性,广泛性、缺氧起,并在短时间自然恢复。

基本解释

  因贫血起供氧不足而短时间失去知觉昏厥过去。

详细解释

  较短时间失去知觉。情悲痛、精神紧张、大出心脏疾患等都能起这种症状

  明·沉周《石田杂记》:“常熟前程某者,每日至午后即昏厥,至次日天明始稣。”清·王韬 《<淞滨琐话>自序》:“一灯荧碧,几於与鬼为邻,然昏厥暋眩中,此湛然,尚觉可用。”鲁迅《野草·死后》:“我愤怒得几乎昏厥过去。”魏巍《东》第三部第七章:“由于过多,他一时陷于昏厥状态。”

发病机理

昏厥的产生可由于输出量的明显减少,或心脏瞬时停搏。大环中周围管 阻力下降,或由于局部不足所致。当人体站立时,输出量停止1~2秒钟,就会有头昏无力感,3~4秒钟却可发生意识丧失。   

当人体站立时,人体的纵轴与地力的向一致,由于力对人体流体静力压的作用,使流量下降,300~800ml液灌注下肢,影响静回流,使搏出量下降,此时通过颈动脉窦和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的反射作用等,使管运动中枢抑制冲动降低,交感神经张力增加,起加压反射,使周围管收缩,压即上升以及率加速、心脏收缩增加、输出量增加,以维持正常的流供应。当上述自动调的任一环发生一时性障碍时即有可能昏厥,故昏厥也多在直立位时发生。

疾病病因

源物昏厥

图片  由于律失常,梗塞等原因搏出量急骤降低所致。特常见于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阵发性动过速等,临床表现为突然昏厥面色苍白至出现癫痫抽搐动脉瓣狭窄和动脉高压可使心脏搏出量减低,临床表现除昏厥外甚可有绞痛,动脉狭窄时还可有呼吸困难紫绀现象。房粘液二尖瓣狭窄而梗阻起的昏厥,常发生在体位改变时,使粘液或栓子嵌顿在二尖瓣,造成二尖瓣阻塞,使输出量中断,导致昏厥

反射性昏厥

  这是一种常见的昏厥,(一)由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导致心脏搏动抑制和全身周围管扩张,心脏输出量降低而昏厥者常发生在恐惧、焦虑晕针、情绪紧张,外伤通气不良, 长时间的站立等。(二)体位性晕厥,多在卧位转成直立时发生,常见于应用某些药物,如三环类抗抑郁药,吩噻嗪类,降压药等,或某些疾病时如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等。(三)颈动脉过敏昏厥。颈动脉过敏者可发生窦性动过缓、心脏收缩力减弱或周围管扩张,多为颈动脉窦部位硬化,邻近部位的炎症、外伤或肿物等因素有,此类昏厥可自发,也可因衣领过紧或/和转头时衣领或/和颈椎横突刺激颈动脉窦而被诱发。

排尿性昏厥

  在排尿时或排尿后突然发生,多见于男性,尤易于夜间起床排尿或蹩尿过长时出现。夜间睡眠时,肉松弛,管扩张,身体突然从卧位到站立时,加之排尿进压急骤下降,而管运动调反射功能迟缓时即可导致压下降,昏厥发生。

源性昏厥

  由于颅管病变或管运动中枢本身受损致的昏厥。多见于短暂性发作、无症、锁骨动脉血症动脉硬化症和压性脑病,还有颈椎病由于质增生,当转头时受到椎刺或外界压力的突然压迫,以及动脉的突然加剧亦可致病。脑干病变,如肿、炎症,变性等,都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延髓管运动中枢而产生昏厥,常有定位体征可供诊断。

运动性昏厥

  在运动中,由于部突然液供应不足而发生的一时性知觉丧失现象!处置法:应立即使患者平卧,足略高于头部,并进由小腿向大腿心脏向推摩或排击。

其它昏厥

  常见于有慢性阻塞性部疾病或伴有肿者,在剧烈咳嗽之后意识丧失,当呼吸重新恢复后清醒,这是因咳嗽起胸腔压力升高。使静回流不畅,输出量下降而导致昏厥。屏昏厥,持续用力屏也可产生昏厥,机理同上。失失水性昏厥,可由各种原因起的急性大量失失水,有效环量急骤减低所致,高山适应浪和糖性昏厥,系由于吸入中氧含量和糖含量不够所致。

临床表现

病史特点

图片  (一)除向患者直接了解病史外,亦需请睹者提供当时情况,包括询问昏厥前的情况,有无先兆等;昏厥意识障碍的程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以及当时的面色、搏、有无尿及肢体抽动等;和意识恢复后的观不适等。

  (二)注意昏厥发作的诱因,如单纯性昏厥常有悲哀、恐惧、焦虑晕针、 见创伤、剧痛、闷热、疲劳等刺激因素;源性昏厥多见于运动过度或用药不当;还要注意有否排尿、便、咳嗽、失失水等诱因。   

(三)注意发作时的体位及头位,直立性压性昏厥多发生于从卧位转为立位时,颈动脉过敏昏厥多发生于头位突然转动等。   

(四)注意昏厥发作时的速度和时间,如反射性昏厥一般起病略缓,时间短暂;源性昏厥一般起病突然,时间长短不一;源性昏厥一般起病较缓慢,时间长短不一。   

(五)注意昏厥发生时的临床表现,一般突然意识丧失、摔倒、面色苍白、四肢发凉,无抽搐,无外伤咬伤和尿失

查体

  应特注意检查心血管系统,如有无心脏瓣膜病,律紊乱,不同体位的压、搏有无异常,颈部动脉搏动是否减弱和异常杂音等。

检查

  (一)激发试验:   

1.颈动脉窦刺激和颈动脉压迫试验。检查者先以拇指按摩患者单侧颈动脉窦,左右交替进,需要时可同时按摩双侧颈动脉窦,每次按摩时间为30秒,如有阳性反应立即停止按摩,如为阴性反应,即以拇指用力压迫患者颈动脉,左右交替进,一般压迫持续时间为30秒。如有阳性反应者一般在10-30秒即可出现异常。在作以上试验同时应严密观察患者临床表现,监测压,电图和电图, 一旦发现异常,即应终止颈动脉按摩或压迫。作本检查就在具有抢救设备和药物的条件下进,以防不测。   

2. 双眼还需压迫法:检查者以拇指和食指压迫患者双眼球,阳性者在10~15秒时可出现昏厥。体弱,高度近视和严重心脏病者用。   

3. 吹张法:患者平卧或坐位,常规电图及/或电图检查后,嘱患者深吸 后紧,立即屏,亦可使劲排,15秒钟后再作电图及/或电图复查,出现各种律紊乱或电波为阳性。部分患者可出现昏厥抽搐。上述试验阳性者有助诊断,但阴性者不能除外昏厥。   

(二)助检查:   

电图、心脏B超等检查一般适用于各型源性昏厥,反射性昏厥电图检查适用于源性昏厥源性和反射性昏厥;颈动脉和椎动脉Doppler超声检查,管造影,头颅CT及液检查等适用于源性昏厥。还有颈椎和胸糖、脂等亦可酌情检查。

疾病鉴别

失神发作

  要表现为发作性短暂意识障碍,突然失神,持物落地,无明显诱因和先兆,一般不倒地和无发作后的乏力感,电图检查有助于鉴诊断。

猝倒症

  要表现为-种突发的-过性全身张力降低,软瘫倒地,不伴有眼黑,意识障碍和出冷汗等,常在大笑时发病,病发后亦无任何不适。

眩晕

  要表现为自身或外物旋转感,因站立不隐常就地卧倒,伴有恶心呕吐和 眼震,一般无意识障碍,一次持续数十分钟,数小时或数天后逐渐好转。

休克

  要表现为面色苍白细弱,出冷汗压明显下降或测不到,早期意识清楚为其特点。

并发症

昏厥一般可在短时间自然恢复。无特殊并发症。

疾病治疗

治疗

图片  昏厥发作能迅速好转,便可因突然倒地而致外伤,故重点在于病因治疗和预防发作。   

(一)昏厥发作时的处理。使病人立即低头平卧位,解衣领和裤带,刻后常可自清醒。如意识恢复较慢,压过低,动过缓者可试针刺人中诸,一次注苯钾酸钠咖啡因0.25克或阿托品0.5毫克。必要时吸氧等。如仍属无效时,应注意排除其它各类严重器质性昏厥的可能性。   

(二)病因治疗。如病因已查明,应尽早进病因治疗,这是昏厥 的最有效措施,如有明确诱因者尽量避免之。

疾病预防

  如有明确诱因者尽量避免之。   

1.病人昏厥发作跌倒时,应让其平卧迅速解衣领,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多时应吸以免液阻塞道,不利当患者始清醒时不要急于坐起更不要站起应再平卧几分钟然后徐徐坐起,以免昏厥再发。

2.因本发作之前常有先兆,当有头晕眼花,出冷汗心慌面色苍白,等前驱症状时应立即嘱,其平卧以免跌倒受伤对于平素体质虚弱病后或老年亏虚者应注意,避免过度疲劳不要站立过,久在变换体位时动作宜缓不可过急以免诱发昏厥。   

3.应注意戒郁怒忧思避免情志相激而致病。   

4.体胖湿多之人饮食宜清淡戒烟。   

5.偶然发病者,苏醒后要注意调理,避免再发;常反复发作者要找出病因予以积极治疗。

急救

  发生昏厥,不要惊慌,应先让病人躺下,取头低脚高姿势的卧位,解衣领和带,注意保暖和安静。针刺人中、,同时喂服热或糖水。一般过以上处理,病人很快恢复知觉。若大出心脏起的昏厥,应立即送医院急救。

昏厥是一种突发性、短暂性、一过性的意识丧失而昏倒,系因一时性,广泛性、缺氧起,并在短时间自然恢复。昏厥的产生可由于输出量的明显减少,或心脏瞬时停搏。大环中周围管阻力下降,或由于局部不足所致。当人体站立时,输出量停止1~2秒钟,就会有头昏无力感,3~4秒钟却可发生意识丧失

中医治疗

 (1)肝阳上亢昏厥伴面红目赤口苦易怒,重者肢麻震颤,眩晕欲仆,头痛,语言不利,恶心呕吐舌红苔黄,弦数。

  治法:平潜阳

  方药天麻10克、钩藤10克、石决明30克、生牡蛎30克(先煎)、赭石30克(先煎)、牛膝10克、益母草10克、黄芩10克、山栀10克、杜仲10克、桑寄生12克、茯神12克。

  (2)浊中阻昏厥头重昏蒙,胸闷乏力,纳呆,或时吐涎,苔浊腻,滑。

  治法:祛健脾

  方药半夏10克、白术10克、天麻10克、橘红10克、茯苓10克、生姜2克、大枣6克、甘草6克。

  (3)淤昏厥头痛,痛有定处,心悸烦闷,疲倦乏力,紫暗或有淤斑,弦涩或细涩。

  治法:活祛淤生新。

  方药当归15克、生地15克、桃仁6克、红花6克、赤芍6克、壳10克、柴胡6克、桔梗6克、川芎6克、牛膝6克、天麻6克。

  (4)不足昏厥耳鸣遗精膝酸软,精神萎靡,嫩红,少苔或无苔,细弱。

  治法:补

  方药党参15克、熟地12克、茯苓12克、天冬12克、麦冬12克、柴河车10克、龟15克(先煎)、杜仲12克、牛膝12克、黄柏6克、菟丝子10克、枸杞子10克、山萸肉10克、女贞子10克、早莲草10克。

  (5)亏虚昏厥在活动后加重,气短,面色少华,纳差舌质淡胖,细或虚大。

  治法:益健脾

  方药人参15克(另兑人)、黄芪25克、当归12克、白术12克、茯苓10克、川芎12克、白芍12克、地黄12克、肉桂6克、牛膝12克、炙甘草10克。

  (6)针刺治疗池(双)、百会、印堂谷(双)、人中、安眠(双)、太冲。配恶心呕吐者,加门、足三里;耳鸣、听宫、率谷、中渚。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