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狐惑

狐惑 因感染虫毒,湿热不化而致的以目赤眦黑、口腔咽喉及前后阴腐蚀溃疡为特征的疾患。以情恍惚,口腔、眼、外阴溃烂为特征的一种疾病。中医认为,其发病初期多由感受湿热所致,继之,中阳受损,脾虚而聚湿酿热,湿热生;或烁伤阴津,虚火炽。热则扰乱神明,在外则发为疡。与西医的白塞氏病类似。①湿热狐惑。多在初起,发热心烦,坐卧不宁,纳少,尿黄便干,口腔及外阴溃破,舌红苔黄腻滑数。治宜清热......
目录

病因

感染因素

因感染虫毒,湿热不化而致的以目赤眦黑、口腔咽喉及前后阴腐蚀溃疡为特征的疾患。以情恍惚,口腔、眼、外阴溃烂为特征的一种疾病。

环境因素

中医认为,其发病初期多由感受湿热所致,继之,中阳受损,脾虚而聚湿酿热,湿热生;或烁伤阴津,虚火炽。热则扰乱神明,在外则发为疡。与西医的白塞氏病类似。

临床表现

湿热狐惑。多在初起,发热心烦,坐卧不宁,纳少,尿黄便干,口腔及外阴溃破,舌红苔黄腻滑数。治宜清热除湿龙胆泻肝汤加味。

脾虚湿狐惑头重倦怠,身热不甚,烦扰不安,纳呆口干腹胀便溏,口腔外阴溃疡久不愈淡苔白,沉细弦。治宜健脾湿补中益汤。

阴虚热型狐惑潮热心烦头晕失眠,手足心热口干口苦便秘尿赤口腔外阴溃疡,局部暗红舌红苔黄,弦细数。治宜滋,清虚热六味地黄加味。本病易反复发作,应坚持长期治疗。

本病在早期多为实证,中、晚期多为本虚标实,其病变涉及诸脏,其病机要是热扰,湿热熏蒸则扰乱神明,外则发为疡。本病的治疗,初期以清热利湿解毒祛,中、晚期则以补虚以祛解毒之法。

检查

妇科检查:外阴黏膜有多处黄豆大小溃疡,表面有灰白脓样物。常规:白细胞4600/mm3,红细胞400万/mm3,色素11g,中性63﹪,淋巴25﹪,单核3﹪,沉为26 mm/h。

眼科检查:包括视力、眼睑、毛、结膜、瞳孔、眼底和眼压等,以及CT和MRI检查。

治疗

本病在早期多为实证,中、晚期多为本虚标实,其病变涉及诸脏,其病机要是热扰,湿热熏蒸则扰乱神明,外则发为疡。本病的治疗,初期以清热利湿解毒祛,中、晚期则以补虚以祛解毒之法。

湿热蕴型

[见] 发热,默默欲眠或卧起不安,食欲不振,甚至厌食,欲呕,口腔咽喉外阴溃疡灼痛、腐臭,尿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舌苔色黄粘腻,滑数。

[治法] 清热,除湿,解毒。

[方药]

1、龙胆泻肝汤(李杲《兰室秘藏》)黄散(钱乙《小儿药直诀》)

龙胆草15克,栀子黄芩各12克,黄连10克,石膏30克,柴胡12克,防风10克,车前子、泽泻各10克,生地黄15克,藿香12克,金银18克,甘草6克。水服。若温热伤阴者,可选加玄参15克、天花粉20克。湿盛者可加六一30克,薏苡仁、士茯苓各20克。便秘者加实、大黄各12克。

2、中成药⑴牛黄解毒,每次4,每日3次。⑵服液,

每次2瓶,每日3次。⑶羚翘解毒,每次1,每日3次。

阴虚热型

[见] 午后低热,手足心热烦躁不安,头晕,多失眠口干苦,尿短赤,大便干结,外阴溃疡,患处暗红,溃烂灼痛舌质红,苔干黄,或少苔,细数。

[治法] 养肝,清热。

[方药]

1、一贯(魏之琇《柳洲医话》)加减

:生地黄20克,枸杞子12克,麦冬沙参玄参白芍各15克,女贞子12克,旱莲草12克,川楝子10克,山药18克,龟30克,甘草6克。水服。

热盛者,选加玄参白薇、地各15克,知母黄柏各12克。阴两虚者,。本病的眼部症状一般发生较晚。红肿羞明者,可用温清饮(即四物汤黄连解毒汤),并酌加菊花密蒙夏枯草草等。红肿清退之后,即改用滋

2、中成药

知柏地黄,每次9克,每日3次。

单方玄参地黄汤(张俊雄《福建中医药》1988.6)

玄参、生地黄熟地黄党参茯苓皮各15克,山药20克,山茱萸菟丝子泽泻各12克,郁金牡丹皮各9克,甘草6克。水服。

外治法

1、 外治法本病除服药外,还须配外洗,促进溃疡

苦参30克,水洗外阴,每日2次。

⑵陈艾30克,黄药子20克,白矾3克,水洗外阴,每日2次。

,撒于患处,每日3次。

双料喉风,吹口腔溃疡处,每日3次。

竹茹,研为细末,清毒处理后,撒于口腔溃疡处,每日3次。

吴茱萸适量,研为细末,用调成糊状,置于纱布上,贴两足涌泉,每晚1次。

预防调护

⑴本病常继发于外感之后,故凡遇外感,应及时治疗,避免反复迁延。

⑵饮食应清淡,对于肥甘厚味、烟、等蕴热生湿之品应严加制。

⑶避免过劳,保持情愉快,保持足够睡眠,增加户外活动。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下一篇 狐疝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