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系统性血管炎

系统性管炎就是常说的管炎,系统性管炎(SystemicVasculitis)是一组以管的炎症与坏死为病理改变的炎性疾病。临床表现因受累管的类型、大小、部位及病理特点不同而表现各异。其常累及全身多个系统,起多系统多脏器功能障碍,但也可局限于某一脏器。系统性管炎常累及的部位为皮肤、脏、神经系统等。本组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变化多端,大多数属疑难杂症。(一)发病原因系统性管炎......
目录

病因

(一)发病原因

系统性管炎的病因相当复杂,由感染致的感染性管炎的病因比较明确,如某些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又如某些化物质,药物,其他致敏原,烟草等,这些致病抗原或有毒物质或其代谢产物,可直接损害皮细胞管炎性改变或介导免疫异常反应,如感染性管炎时,病原体在管壁大量增殖,在启动免疫反应之前或同时即可致炎性细胞聚集和管炎性反应。

另一类管炎是由免疫异常介导的管炎反应,其病因则不甚明了,从免疫发病机制的不同,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免疫复物介导 免疫复物在管壁沉积,招和激活补体,激肽,纤溶酶,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皮细胞,等,使其释放炎性介质,管炎症,成甚至管坏死或破裂,这些致病性免疫复物有些是在管外成,游离于液中,再沉积于某些特定部位的管壁上,有些是在管壁原位成的原位免疫复物。

2.抗体直接介导 某些自身抗体对皮细胞或管的其他成分有较强的亲和力并可与之紧密结,直接成抗原抗体复物,直接招致已被激活的T细胞或吞噬细胞的攻击,管炎症,如-肾炎征时,抗隔膜的抗体直接攻击基底膜成的Ⅱ型免疫反应损伤。

3.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介导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是针对中性粒细胞胞质颗粒及单核细胞中溶酶体成分的抗体总称,如针对蛋白酶-3抗体(PR-3-ANCA),过氧化酶(MPO-ANCA),乳蛋白及组织蛋白酶G等的抗体,此种抗体可直接激活此两种细胞释放炎性介质而管炎症,如韦格纳肿,Churg-Strauss综征等的发病都与此相

4.T细胞介导 T细胞能识变异的自身抗原和移植抗原,对突变的细胞或移植物攻击,组织损伤或肿性炎症,如巨细胞动脉炎及急性移植物排斥反应等。

在临床系统性管炎疾病中,上述免疫发病机制可单独存在,但大多数情况是复杂存在的或以某一种机制为,而兼有其他情况,因而给系统性管炎病因分类带来很大困难,有些管炎病因至今未明,如动脉炎,巨细胞(颞)动脉炎等的病因及致病机制至今仍不甚清楚,而且管炎的发病机制及病因的知识,仍然很不完善,有时甚至是矛盾的,相信随着研究的进展,必将揭系统性管炎的发病之谜。

(二)发病机

一般认为系统性管炎的要发病机制与感染原对管的直接损害和免疫异常介导的炎症反应这两面的因素有

许多病原体感染可导致管壁的炎性反应及对管壁的直接损害,或因病原体的代谢产物而触发管炎,更多的情况是病原体抗原与抗体成免疫复物在管壁中沉积,启动免疫反应,导致炎性细胞在管壁浸润,聚集和坏死。

免疫异常介导的炎症反应包括多种式,如免疫复物介导,抗体直接介导,皮细胞损伤激活的中介物和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介导等,造成免疫复物沉积在管壁,激活补体,导致管炎症,坏死,或是在炎症介质作用下,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与中性粒细胞的靶抗原成分结,导致中性粒细胞活化,产生氧自由基和颗粒,起呼吸爆炸,以致皮细胞损害,产生管壁炎症,坏死。

病理系统性管炎的病理随受累管的类型,部位,大小及病期各异,但基本的病理改变为中小动脉局灶性全层坏死性炎性改变,病变可呈段性,病变部位可有成或动脉样扩张,愈的病变可出现纤维组织皮细胞增生,可导致管腔狭窄。

发病特点

了解管炎的发病谱,如好发年龄、性等会有助于我们对其的认识,有时会对诊断有很大的作用

(1)年龄、性分布

系统性管炎性分布随疾病不同而不同,总规律是除多发性动脉炎和巨细胞动脉炎以女性多见外,其他疾病均为男性略多于女性,或无明显性差异。总的分布是50岁以上的患者患病率为50岁以下患者的5倍。

A如PAN、CSS、WG及超敏性管炎等发病高峰期在50多岁;B川崎病则均发生于儿童期;C多发性动脉炎以青年发病为,40岁以上很少发病;D过敏紫癜绝大多数发生于4~7岁的儿童,成年发病的较少;

E巨细胞动脉炎(又称颞动脉炎,TA)均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随年龄的增高发病率亦增加,80岁以上TA发病率是60岁的6~30倍。

注意:老年患者尤其注意TA,年轻患者的中动脉炎要注意

(2)相对构成比

巨细胞动脉炎占21.4%

性多动脉炎(包括典型PAN和MPA)占11.8%

过敏紫癜占9.3%

韦格纳肿和白细胞碎裂性管炎各占8.5%

多发性动脉炎占6.3%

川崎病占5.2%

变应性肿性管炎占2.0%

其他(包括其他类型管炎和未分类的管炎)占27.0%

临床表现

1.系统性管炎鵻的临床表现下述诸情况无确定解释时往往提示系统性管炎的可能

(1)一般情况:发热、体重下降乏力、疲倦。

(2)骼:关节关节

(3)皮肤:可触知的紫癜、结荨麻疹、网状青斑浅层炎、缺性皮损。

(4)神经系统:头痛、卒中单或多神经炎。

(5)头颈部:鼻窦骨炎虹膜炎。

(6)脏:肾炎梗死、

(7)脏:咯血浸润病变炎鵻。

(8)化验异常:贫血沉增快、功能异常血尿ANA阳性RF阳性

冷球蛋白阳性低补体血症、ANCA抗体阳性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升高。

上述表现并不是特异性的也见于感染、肿等但在无可解释的情况下这些情况对系统性管炎诊断提供某些线索:①提示管炎的非特异性表现(贫血沉升快);②提示脏受累范围(尿象、功能、功能、电图、胸X射线旁窦X射线);③除特发性管炎、乙型炎、结缔组织脏病等。

2.常见管炎活检的异常发现。

3.管炎的临床表现因受累管的种类,部位及程度的不同而异,起病可隐匿性或呈急性发作,病变的程度和范围也轻重不一,有的表现为致命性的多器官受累,病情发展迅速难以控制,有的仅表现为轻微的皮肤损害,各种管炎的临床表现可相互重叠,而且同一疾病在不同的患者或同一患者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差异也很大,常见管炎发病的一般情况和要临床表现。

诊断

(1)首先区分原发与继发性

(2)ANCA,以上已对ANCA的意义进了说明,这里要强调下其在管炎诊断中的应用。近来研究表明联使用IIF法检测ANCA和ELISA法检测PR3和MPO抗原,对于ANCA相管炎具有很高的特异性。

ANCA相管炎:WG、CSS、MPA,这三种疾病在病理、临床、实验室特点面有很多相似性,因此三者被归为一类。

1)它们并的小球损伤(如灶性坏死、新月体成、无或寡免疫球蛋白[Ig]沉积)相似;

2)有时还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如征。

3)这些疾病的组织特点都是小管(如小静毛细管和小动脉)易受累;

4)最重要的是,它们都是ANCA阳性。

(3)病理诊断:

管炎可以累及体任何管,据侵润细胞的种类与病理特点可分为:

白细胞破碎性管炎;

淋巴细胞肿性动脉炎;

巨细胞管炎;

坏死性管炎。

这些病变构成管狭窄或管壁样变,使局部组织

(4)管炎的影像诊断:

很多影像检查有利于相管炎与其他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炎可通过彩超来鉴动脉硬化塞症患者二维超声显示动脉膜增厚、毛糙,塞腔为大小不等、态各异的强回声斑块堆积,部分显示为局限的低回声,成不同程度狭窄或塞,CDFI显示塞管腔流信号,动脉周围可见侧支流。动脉炎超声显示管壁长堤状增厚,呈中低回声,正常结构消失,管腔呈连续性狭窄或塞。重度狭窄时CDFI表现为色变暗的纤细状流,塞段显示管腔流信号。动脉管呈向性变化,动脉粥样硬化呈偏性变化。

鉴别

应该鉴不同部位炎症:

部:出现弥漫性、间质性或结性病变,可以有咳嗽气急呼吸困难等表现;:出现血尿蛋白尿,发生率高,常较早出现功能减退;

肝脏:出现区不适、功能损害;

心血管:出现无、双侧肢体压差异增大。

神经系统:因向颅管病变,症状、颅管炎可或结样病灶。供应周围神经管病变,可以神经病变而出现神经感觉、运动障碍;

鼻咽部:在韦格纳肿(管炎中的一种),可有鼻咽肿样病变,出现鼻塞症状;

皮肤:很多管炎都会出现皮疹、皮肤管改变,有时皮疹是唯一的临床表现。在过敏紫癜时,可以有皮肤出点、出斑。有些表现为结样病灶,似蚊叮虫咬后出现的疙瘩,在变应性管炎、白塞氏病等病种中,都会出现这种皮损。此外还有关节痛、消化道症状等。

治疗

系统性管炎的治疗药物要有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两大类。一般都需要长期治疗,但这两类药物长期应用都会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有效地控制炎症反应又要避免治疗药物所带来的严重并发症是治疗管炎应遵的原则。许多临床医生往往只注意药物的治疗作用而忽视它们的毒副作用。致使许多管炎病人由于药物的副作用不能继续用药而导致治疗失败。

饮食保健

1、丹参:白500克,紫丹参90克,浸泡一周后,每次饮30毫升,1日1-2次。适用于管炎初期肢冷麻木者。

2、赤豆米仁:赤豆100克,生熟米仁各30克,红枣7枚,红糖适量,著熟后服食。适用于肢体浮肿者。

3、黄豆冬瓜皮汤:冬瓜皮60克,黄豆60克,清水3碗,至1碗,去渣饮用。适用于患肢浮肿,全身贫血者。

4、赤豆桃仁莲藕汤:桃仁15克,赤豆60克,莲藕100克,洗净切成小块,加清水适量汤,以食盐少许调味,饮汤食赤豆及莲藕。适用于肢冷血脉不和者。

5、桑椹汤:桑椹子60克,加清水3碗,至1碗半。用白砂糖或红糖适量调味,去渣饮用。适用于腰酸头晕者。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痼疾

下一篇 血清病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