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肺痈

肺痈是指由于热毒瘀结于,以致生疮,肉败腐,成脓疡,以发热咳嗽胸痛,咯吐腥臭浊,甚则咯吐脓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肺痈内痈之一,是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着丰富的验,历代医家创立了许多有效,其中不少方药长期为临床所选用。本病由感受外犯于,或热素盛,脏,以致热壅瘀,蕴酿成败肉腐化脓。1.感受外多为风热或皮毛侵犯于所致......
目录

病因病机

本病由感受外犯于,或热素盛,脏,以致热壅瘀,蕴酿成败肉腐化脓。

1.感受外

多为风热或皮毛侵犯于所致,正如《类治裁·肺痿肺痈》所说:“肺痈者,干吐脓,因风热蕴毒成”。或因风寒,未得及时表蕴不解,郁而化热所为,《张氏医通,肺痈》曾说:“肺痈者,由感受风寒,未发越,停留胸中,蕴发为热。”脏受邪热熏灼,失于清肃,热壅聚而成。

2.热素盛

平素嗜太过或嗜食辛辣爝厚味,酿湿化热,熏灼于;或脏宿有热,或他脏浊瘀结日久,上干于肺痈。若宿有热蕴,复加外感风热合邪,则更易发本病。《医宗金鉴·外科法要诀·肺痈》曾指出:“此症系脏蓄热,复伤风,郁久成”。

劳累过度,正气虚弱,则卫外不固,外易乘虚侵袭,是致病的重要因。本病病位在病理性质属实、属热。《杂病源流犀烛·肺病源流》谓:“肺痈肺热极而成也。”因邪热液成滞为瘀,而致热与瘀血互结,蕴酿成败肉腐化脓,伤,脓疡溃破外泄,其成化脓的病理基础,要在热壅瘀。

正如《柳选四家医案·环溪草堂医案·咳喘门》所说:“肺痈之病,皆因瘀阻于,久蕴生热,化成”。

本病随着病情的发展,正的消长,表现为初期、成期、溃脓期、恢复期等不同阶段的演变过程。

初期,因风热)之侵犯卫表,郁于,或合邪卫同病,蓄热,热伤失清肃,出现恶寒发热咳嗽表证

期,为邪热液成热毒浸淫及,热伤血脉为之凝滞,热壅瘀,蕴酿成,表现高热,振寒咳嗽气急胸痛热毒候。

3.溃脓期

热与瘀血壅阻,肉腐败化脓,伤,脓疡溃破,排出大量腥臭脓痰或脓

4.恢复期

为脓疡溃外泄之后,毒渐尽,病情趋向好转,但因体损伤,故可见去正虚,阴伤耗的过程,继则正气逐渐恢复,疡渐告愈。若溃后脓毒不尽,恋正虚,每致迁延反复,日久不愈,病势时轻时重,而转为慢性。

临床表现

热毒瘀结,败肉腐成起的肺痈症状,如发热咳嗽胸痛,咯吐腥臭浊,甚则脓等,是肺痈的临床表现特征。本病发病多急,常突然出现恶寒寒战,高热,午后热甚,咳嗽胸痛,咯吐黏浊过旬日左右,量增多,咳痰如脓,有腥臭味,或脓相兼,甚则咯血量多,随着脓的大量排出,身热下降,症状减轻,病情有所好转,数周逐渐恢复。如脓毒不净,持续咳嗽,咯吐脓,低烧,出汗,形体消瘦者,则可转入慢性。舌红,苔黄或黄腻,滑数或实。恢复阶段,多见阴两虚,故舌质红或淡红,细或细数无力为多见。

辨证施治

1.初期

(1)症状发热恶寒咳嗽,咯黏液黏液脓性量由少渐多,胸痛,咳时尤甚,呼吸不利,口干舌苔薄黄或薄白,浮数而滑。

(2)治法清热

(3)方药银翘中用银连翘芦根竹叶辛凉宜泄,清热解毒;配荆芥薄荷、豆豉助银连翘以辛表邪,透热外出;桔梗甘草牛蒡子宣肺。若热转甚,身热,恶寒不显,咳痰黄稠,渴者,酌加石膏黄芩鱼腥草以清泄热。热蕴,咳甚多,配杏仁浙贝母桑白皮冬瓜仁、枇杷叶化痰不利,胸痛,呼吸不畅者,配瓜蒌皮、郁金宽胸理气

2.成

(1)症状身热转甚,时时振寒,继则壮热,汗出烦躁咳嗽气急,胸满作痛,转侧不利,咳吐浊,呈现黄绿色,自觉间有腥味,口干舌苔黄腻,滑数。

(2)治法清化瘀消

(3)方药千金如金解毒。千金汤用苇、苡仁、冬瓜仁、桃仁。如金解毒黄芩黄连、山栀、黄柏甘草桔梗、。两用则具清热解毒,化浊祛瘀,解、瘀、热毒之壅滞,以结消。另可酌加银蒲公英地丁、鱼腥草草等以加强清热解毒。大便秘结者加大黄通腑泻热。热毒瘀结,咯脓浊,腥臭味甚者,可犀黄以解毒化瘀。咳痰黄稠,酌配桑白皮、瓜蒌、射干蛤壳以清化痰热。浊阻,咳而喘满,咳痰浓浊量多,不得平卧者,加葶苈予以泻泄浊。胸满作痛,转侧不利者,加浙贝母乳香没药结消

3.溃脓期

(1)症状突然咯吐大量,或如米粥,腥臭异常,有时咯血,胸中烦满而痛,甚则气喘不能平卧,仍身热面赤,烦渴喜饮,舌质红,苔黄腻滑数或实数。

(2)治法排脓解毒。

(3)方药加味桔梗汤。桔梗(用量宜大)、薏苡仁、贝母、橘红、银甘草葶苈子、白及。另可加黄芩鱼腥草野荞麦草、蒲公英等清解毒排脓。咯血酌加皮、山栀、蒲黄藕节三七凉血化瘀止脓排泄不畅,脓液量少难出,配山甲皂角刺以溃排脓,但咯血用。气虚无力排脓者,加生黄芪托里排脓。津伤明显,口干者,可加玄参麦冬花粉以养阴生津

4.恢复期

(1)症状身热渐退,咳嗽减轻,咯吐脓渐少,臭味亦减,液转为清稀,或见胸胁隐痛,难以久卧,气短乏力,自汗盗汗,低热,午后潮热心烦口干,面色不华,疲,舌质红或淡红,苔薄,细或细数无力

(2)治法益养阴清

(3)方药沙参竹叶石膏汤。黄芪太子参粳米沙参麦冬石膏桔梗、薏苡仁、冬瓜仁、半夏、白及、合欢皮。低热可酌加功劳皮、白薇以清虚热。若脾虚食少便溏者,加白术茯苓山药补益脾气培土生金。若恋正虚,咳嗽,咯吐脓日久不净,或液一度清稀而复转臭浊,病情时轻时重,反复迁延不愈,当扶正,益养阴,排脓解毒,酌加鱼腥草草、野荞麦清热解毒

预后

热毒的轻重,体质的强弱,诊治是否及时、得当等因素有。凡能早期确诊,及时治疗,在初期即可断病势的发展不致酿成肺痈;若在成初期得到有力地清解消,则病情较轻,疗程较短;凡老人、儿童、体弱和饮成癖者患本病,因正气虚弱或有郁热,须防其病情迁延不愈或发生变

预防

1.平素体虚或原有其他慢性疾患者,卫不固,易感外,当注意温适度,起居有,以防受致病,一旦发病,则当及早治疗,力求在未成前得到消,或减轻病情。

2.饮食宜清淡,多吃具有润生津化痰作用的水果,如枇杷、萝卜、荸荠等,饮食不宜过咸,忌油腻厚味及辛辣刺激海腥发物,如大蒜、海椒、韭菜海虾等,严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秋葡萄

下一篇 湿热病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