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打嗝

打嗝 打嗝即呃逆(hiccup),是指部多余的体从中上逆,在间频频作声,声音急而短促。属于生理上常见的现象,由膜痉挛收缩起的。健康人也可发生一次性呃逆,多与饮食有,特是饮食过快、过饱,摄入很热或冷的食物饮料、饮、碳酸饮料等,外界温度变化和过度吸烟亦可起。呃逆频繁或持续24小时以上,称为难治性呃逆,多发生于某些疾病。打嗝膈肌痉挛起的收缩运动,吸时声门突然发出一种短促的声音......
目录

临床表现

打嗝膈肌痉挛起的收缩运动,吸时声门突然发出一种短促的声音。可发于单侧或双侧的膈肌。正常健康者可因吞过快、突然吞气压骤然增高而打嗝。多可自消退。有的可持续较长时间而成为顽固性打嗝

病因简介

打嗝是一个生理上常见的现象。打嗝是因为膈肌不由自地收缩(痉挛),空被迅速吸进,两条声带之中的裂隙骤然收窄,因而起奇怪的声响。病变部位其病因分为:

1.中枢性

打嗝反射弧抑制功能丧失,器质性病变部位以延最重要,包括管意外、炎、膜炎,代谢性病变有尿毒症、中毒,其他如多发性硬化症等。

2.外周性

打嗝反射弧向路径受刺激。神经的刺激包括纵隔肿食管炎、食管癌、动脉等。膈肌周围病变如肺炎胸膜炎、心包炎、梗死、脓肿食管裂孔疝等,迷走神经刺激有扩张、胃炎胃癌腺炎等。

3.其他

药物、全身麻痹、手术后、精神因素等,内耳前列腺病变亦可打嗝

检查方法

发作时胸部透视可判断膈肌痉挛为一侧性或两侧性,必要时做胸部CT检查,排除神经受刺激的疾病,做电图判断有无心包炎和梗死。疑中枢神经病变时可做头部CT、磁共振、电图等检查。

疑有消化系统病变时,进部X线检查、B型超声、肠造影,必要时做部CT和功能检查,为排除中毒与代谢性疾病可做临床生化检查。

预防方法

1.慢点吃东西。吃得越慢,体越难以进入中。吃得快则相反

2.在下食物的时候尽量咀嚼彻底。每一咀嚼20次可以有效减少气体进入中。

3.避免嚼口香糖。吞唾沫使得气体进入中。如果必须咀嚼口香糖的话,确保嚼的时候嘴是着的。

4.避免吃一些产生气体的食物。比如洋葱牛奶淇淋、饮料、薄荷和巧克力。

5.放弃碳酸饮料。苏打水中的碳化物包含空,当这些空进入到中,会产生很多体,从而产生打嗝

6.可以考虑吃一点非处方药来减少部的体。

治疗措施

1.深呼吸

进食时发生打嗝可以暂停进食,做几次深呼吸,往往在短时能止住。

2.穴位

打嗝频繁时,可自己或请旁人用手指压迫两侧的“少商”。“少商”穴位于大拇指甲部桡侧面,指甲缘约0.6cm,在黑白肉际交界处。压迫时要用一定的力量,使患者有明显酸痛感。患者自压迫可两手交替进

3.按摩

取一细棒,一端裹上棉花(如手边无棒,可用竹筷的细端包上棉花代替),放入患者中,用其软端按摩前软颚正中线一点,此点的位置正好在硬、软颚交界处稍后面。一般按摩1分钟就能有效地控制打嗝

4.水弯

将身体弯至90度时,大下几温水,因部离膈肌较近,可从部温暖膈肌,在弯时,脏还会对膈肌起到按摩作用,缓解膈肌痉挛,瞬间达到止嗝的的。

5.屏

直接屏住呼吸30~45秒,或取一干净的筷子放入中,轻轻刺激上后1/3处,打嗝症状会立即停止。但功能不好的人慎用此法。

6.惊吓法

趁不注意猛拍一下打嗝者的后,也能止嗝。因为惊吓作为一种强烈的情绪刺激,可通过皮层传至皮下中枢,抑止膈肌痉挛。但有压、心脏病人应慎用。

7.纸袋呼

用一个小塑料袋,罩住自己的,进3~5次的深呼吸。用呼出的二氧化碳重复吸入,增加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抑制打嗝

8.伸拉头法

打嗝不止时,用一块干净纱布垫在头上,用手指捏住头向外伸拉。此时,会感到部有体上升,打嗝自然消除。

9.喷嚏止嗝法

打嗝时,如果想办法打个喷嚏,就可以止嗝,可以用子闻一下胡椒粉即可打喷嚏

10.婴儿打嗝时,可将婴儿抱起,用指尖在婴儿的嘴边或边轻轻瘙痒,一般至婴儿发出笑声,打嗝即可停止。

预后治疗

本病预后良好。顽固性打嗝应注意与器质性病变导致的打嗝相鉴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