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类风湿性关节炎肾损害

湿关节损害是由类湿关节起的急、慢性间质性肾炎淀粉样变、脏坏死性管炎及免疫复物性肾炎,并伴有相应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疾病称:湿关节损害 所属部位:部 就诊科室:湿症状体征:血尿|血红蛋白尿|脓尿|乳糜尿|蛋白尿|肾病征|急性肾衰竭|慢性肾衰湿关节损害是由类湿关节起的急、慢性间质性肾炎淀粉样变、脏坏死性管炎及免疫复......
目录

名称

疾病称:湿关节损害

所属部位:

就诊科室:湿

症状体征:血尿|血红蛋白尿|脓尿|乳糜尿|蛋白尿|肾病征|急性肾衰竭|慢性肾衰

概述

湿关节损害是由类湿关节起的急、慢性间质性肾炎淀粉样变、脏坏死性管炎及免疫复物性肾炎,并伴有相应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

病因

湿关节损害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感染因子(如EB病毒支原体等)和遗传易感性有。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4阳性者发病率较正常人高3~4倍,HLA-DR4部分氨基酸排列与病原体(EB病毒)有相似基因段,所以HLA可作为病原体的受体或自身抗体的受体,受到免疫损伤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类湿因子(IgG Fc段的抗体)IgG,类湿因子与自身抗原结成原位或环免疫复物,激活细胞免疫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如IL-1IL-6肿坏死因子TNF-α等),关节滑膜炎,逐渐破坏关节,致质疏松、质破坏,韧带硬化,最终关节废用。湿关节炎并管炎者,其中可查到人类白细胞胞质自身抗体(ANCA)要为核周型P-ANCA,推测RV发病与免疫复物及P-ANCA有,后者起细胞免疫损伤Voskuy,分析69例RV与138例单纯湿关节炎患者,提示RV的高危因素为:   

1.男性   

2.清类湿因子阳性   

3.关节破坏   

4.皮下结   

且多数有关节症状指甲皱裂等1年以上才诊断RV,而Guedes从1981~1994年共观察420例湿关节炎病人,66例(16%)有皮下结,5年后易发展到眼口干,易发展至管炎,全身损害更重,但有2例长期静止的湿关节炎病人出现管炎(溃疡角膜炎)表现,多数认为环复物增加,类湿因子升高者,易发生管炎,可侵犯大中小管,要累及中小动静毛细管,起全层动脉炎,推测的系膜细胞有清除环免疫复物的功能,从而激发系膜损伤小球肾炎

症状

临床表现及诊断:

一、病史及症状

有慢性、多发性关节滑膜炎病史,表现为发热,手、足及四肢关节僵直、红、肿、变及功能障碍。一部分患者在用非类固醇消炎药或金制时,很快出现脏损害加重,呈肾病征、慢性肾炎征、甚至急性功能衰竭。若及时停药、及早做相应处理,可恢复到较好的程度。有的患者长期应用上述药物造成直接慢性损害,或脏免疫性损害,则可出现不同程度蛋白尿及镜下血尿,部分病人可出现浮肿、压及功能损害,夜尿增多常提示慢性间质性肾炎。继发性淀粉样变或坏死性管炎者损害严重,多发展为慢性肾衰

二、体检发现

有或无压高、浮肿,常有关节红、肿,变及功能障碍,部分有皮下类湿

检查

  (一)尿常规检查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

  (二)功能正常或不同程度异常;慢性间质性肾炎以尿浓缩功能障碍为

  (三)沉快,类湿因子阳性,少数病人清补体C3下降。

  (四)活检可确定病变性质和程度。

鉴别诊断

1、统性红斑狼疮;

2、性结缔组织病;

3、湿关节炎等;

4、发性小管炎、痛风等所致的损害。

并发症

湿关节炎身损害可并发慢性损害,或脏免疫性损害。

治疗

首先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当药物对脏已有损害时要停用,改为中药、理疗和体疗等对脏无损害的治疗。脏病变可据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参照原发性小球肾炎功能衰竭的治疗。

预防

 第一诊断和治疗不一样,而且疗程可能较长。部分患者需要进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指导治疗和判断疾病发展,患者对相知识如有基本了解则可消减盲畏惧并加强与医生的配

  第二不可轻视感冒,多数慢性脏病是免疫性疾病,感冒或感染均可诱发机体免疫从而加速疾病发展。

  第三劳逸结重休息,人劳累后体代谢产物增多,俛楢鱫郸釼瘒摫鱖喳增加脏工作量可使病情加重。故避免劳累适当休息有利于脏功能的恢复。

  第四调整饮食助养,慢性脏病患者味宜清淡,忌烟和刺激性食物出现功能损害时需限制饮食中蛋白摄入以鸡蛋、牛奶瘦肉等动物蛋白为,并服必须氨基酸防止养不良。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