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狼疮性肾炎

狼疮性肾炎(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累及脏所起的一种免疫复物性肾炎,是SLE要的并症和要的死亡原因。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一种临床表现为有多系统损害症状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其清具有以抗核抗体为的大量不同的自身抗体。本病病程以病情缓解和急性发作交替为特点,有脏(、中枢神经)损害者预后较差。本病在我国的患......
目录

发病机制

本病是机体对源性(自身)抗原所发生的免疫复物性疾病。SLE患者B细胞高度增殖活跃,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抗单链、双链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RNP抗体,抗Sm抗体等。以上均属抗细胞核物质(抗原)的抗体。其他尚有抗细胞浆抗原抗体,如抗核糖体抗体,抗细胞表面抗原的抗体,如抗淋巴细胞毒抗体,抗红细胞抗体,抗抗体等。这些抗原和抗体成免疫复物病,沉积在全身各个组织起免疫反应,损伤各个组织器官。SLE是一种异质性疾病,不同患者的免疫异常可能不尽相同。沉着于小球的免疫复物,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本病患者清补体Clq、C3、C4成份均明显下降,而备解索及B因子含量正常或仅稍下降。此外,浸润的白细胞、脏固有细胞处于炎症状态时,可以产生多种细胞因子进一步介导炎症损伤。

促发因素

①遗传及体质:本病患者近亲发病率高达5%~12%,同卵孪生发病69%,而异卵孪生发病仅3%。黑人与亚裔人群发病率明显高,均提示本病受遗传因素影响。本病的遗传易感性基因定位于第6对染色体。妇女发病率明显高,提示分泌因素的作用。

②环境因素:由上可见遗传因素只是一种易感倾向,环境因素在本病的促发中起重要作用。病毒感染如慢病毒-C病毒感染;药物因素如青霉素、肼苯哒嗪、普鲁卡因酰胺、异烟肼、甲基多巴、氯普吗嗪及奎尼丁等。可能与药物中肼及胺、巯基团有。药物与细胞核组蛋白结后,与淋巴细胞作用成自身免疫。药物系统性红斑狼疮很少侵犯脏与中枢神经系统;日光(紫外线)照射加重本病,见于40%患者,紫外线可使DNA转化为胸腺密啶二聚体,而使抗原性增强,促发本病。

病理生理

小球病变:可见免疫复物沉着,固有细胞(系膜、皮及上皮细胞)肿胀、增生,多核及单核细胞浸润,以及段性毛细管拌坏死。重要的是小球免疫复物沉着是本病的基本病变,可沉积于上皮下、皮下、基底膜及系膜区,免疫病理IgG呈强染色,常伴IgM及IgA,补体C3、Clq及C4也多强阳性,25%以上病人呈“满堂亮”表现。其他改变如,不规则的大块皮下沉着物可使光镜下小球毛细管拌呈丝图样,又称“白金耳”现象。

1.大量蛋白尿:当小球滤过膜的分子屏障和电荷屏障特是电荷屏障受损时,小球滤过膜对浆蛋白(对以白蛋白为)的通透性增加,致原尿中蛋白含量增多,当超过远小管回吸收量时,成大量蛋白尿

2.血尿:当免疫反应使小球皮损伤,滤光膜破损是,中红细胞溢出到尿中血尿

3.水肿压、尿少和低白蛋白血症是LN水肿要原因。

病理生理

病理分型

①正常或轻微病变型(Ⅰ型);②系膜病变型(Ⅱ型);③局灶增殖型(Ⅲ型);④弥漫增殖型(Ⅳ型);⑤膜性病变型(Ⅴ型);⑥小球硬化型(Ⅵ型)。

活动性与慢性病变的判断

活动性病变已公认是指导积极强化治疗的指标,如:①小球段性坏死;②小球细胞明显增生,②基底膜丝图样改变;④电镜发现皮下及系膜区较多电子致密切沉积,核碎较多及苏木家小体;⑥细胞新月体;管病变;⑦间质广泛水肿及单核细胞浸润。上述活动性病变是积极给予皮质激素、免疫抑制治疗的最重要指标。

性病变的据是:①小球硬化;②纤维新月体;③小管萎缩;④间质纤维化;⑥小囊粘连;⑥硬化

临床表现

全身表现

狼疮肾炎的全身性表现以发热关节炎及皮肤粘膜损害最为常见。伴随受累的系统有肝脏心脏中枢神经系统及造器官,1/3以上病人有多发性浆膜炎(胸膜心包膜)等。也可能是本病要的表现之一,应与Goodpasture’s病及小管炎相鉴,雷诺征见于40%病人。

脏表现

①亚临床型或“寂静”型: 无受累表现,尿常规阴性,但病理检查常有不同程度的病变。

②轻型: 占30%~50%,无临床症状,仅有轻、中度蛋白尿(  ③肾病征型: 约占40%~60%,呈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间或有固醇升高,疾病后期有压,功能损害,大部分患者发展至功能衰竭。

慢性肾炎型: 约占35%~50%,有压,不同程度的蛋白尿,尿沉渣中有大量红细胞及管型,多伴有功能损害。

⑤急性肾炎型:表现为急性肾炎的临床表现。

急进性肾炎型;在短时期出现少尿急性功能衰竭,或为轻型或由肾病征型转化而来。病理表现为新月体肾炎

⑦小管间质损害型;临床表现为小管性酸中毒夜尿增多压,尿中β2-微球蛋白增多,半数患者功能减退。

⑧抗磷脂抗体型:抗磷脂抗体阳性,临床上要表现为大、小动静栓及栓塞、减低及流产倾向。

急性肾衰竭型;在短时期出现少尿急性功能衰竭,病理表现为急性小管坏死

慢性肾衰竭型: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水肿,有功能损害。

诊断鉴别

实验室检查

①一般检查:大部分患者(80%)有中等度贫血(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偶呈溶血贫血减少,1/4患者细胞减少,90%沉加快。患者球蛋白明显增高。

②免疫检查

(1)抗核抗体:抗核抗体检查敏感度达90%以上,但特异性较低,于混性结缔组织病、类湿关节炎、征等均可呈阳性结果。因此.本试验不能作为诊断唯一指标,可能作为疾病活动参考指标,但其滴度与脏受累与否及严重程度无

(2)抗双链DNA抗体:是诊断SLE的标记性抗体之一,敏感性达72%,其滴度变化与狼疮活动密切相。仅偶于征、类湿关节炎及活动炎呈阳性。

(3)抗Sm抗体及抗RNP抗体:抗Sm抗体阳性见于25%-40%本病病人,抗RNP抗体见于26%-45%本病患者者。抗Sm抗体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异性极高。

(4)抗组蛋白抗体:见于25%-60%病人.特异性也较好,偶可见于类湿关节炎及征等。

(5)抗SSA及抗SSB抗体:前者见于30%-40%本病患者,后者仅0-15%。这两种抗体阳性要见于征。

(6)其它抗体:SLE还有多种其它自体抗体,如溶血贫血时抗红细胞抗体,及坏死性管炎时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等。近年来尤重视抗磷脂抗体,见于34%病人。

⑺补体:C3、C4、CH50均可降低,尤其C3下降是判断狼疮活动性的一个敏感而可靠的指标。

(8)皮肤狼疮带:非皮损皮肤的表皮与真皮连结处,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可查得一条IgG和(或)C3呈颗粒状沉着的黄绿色荧光带。见于本病70%以上患者。

(9)其它:类湿因子(RF)及冷球蛋白试验可于病变活动者呈阳性。

诊断标准

凡青、中年女性患者有脏疾病的表现,伴有多系统病变,特是发烧、关节炎、皮疹、沉显著增快、贫血减少及球蛋白(要为γ球蛋白)明显增高者,均应怀疑本病。

本病的诊断标准大多参照美国湿病会1982年提出的分类标准,11项标准中符4项或以上即可诊断本病。本标准易漏诊一些早期、轻型、不典型的病例。

疾病治疗

一般治疗

急性活动期应卧床休息,避免使用诱发或加重病情的药物,如青霉素类药物、普鲁卡因胺等。

药物治疗

治疗包括:诱导缓解和维持治疗。

1.诱导缓解的在于迅速控制病情,力求疾病完全缓解(包括指标、症状和受损器官的功能恢复)。

2.维持治疗以小量免疫抑制控制病情,防治疾病复发和较小的药物副反应。

(1)糖皮质激素:是治疗的要药物,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和预后,但具体用药应据是否有SLE活动及病理类型遵分级治疗和个体化原则。

泼尼松:成人为0.8~l mg/(kg?d),共8~12周,病情稳定后进入减量治疗阶段,至维持量(隔日0.4mg/kg),总疗程1~2年,甚至更长。

甲泼尼龙冲击疗法:适于SLE活动及LN病理改变严重的病例,如Ⅳ型LN并新月体成。常用案:甲泼尼龙每次1g静滴注,每日或隔日1次,3次为一疗程,必要时于3~7日后重复,共1~3个疗程。但要注意感染及水钠潴留等并发症。

(2)细胞毒药物:对于弥漫增殖型LN或激素疗效不佳者应加用细胞毒性药物。

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常规法是服CTX 2~4mg/(kg/d),但前认为NIH案优于服常规法,即用CTX 0.5~1.0g/m2体表面积,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滴注,不少于1小时,每月冲击1次,共6次,然后每3个月冲击1次至活动静止后1年停止冲击,总量<12g。治疗时要注意充分水化以碱化尿液,并监测象的变化。不良反应有:可逆性骨髓抑制,感染、恶心呕吐脱发性腺抑制、膀胱炎、致癌、致畸等。欧洲案:CTX 500 mg i.v./2周 共6次,随后给予硫唑嘌呤2mg/kg,共 2,5 年。NIH和欧洲案均配激素治疗。

硫唑嘌呤(azathioprine):用量l~2mg/(kg/d), 通常联合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或作为维持治疗药物。

③霉酚酸酯(MMF):为一种新的免疫抑制,能选择性地抑制T和B淋巴细胞增生。适于难治性LN的治疗,其疗效产生较慢,多与激素联用,起始量为1.5~2.0g/d,达到临床缓解后减至1.0g/d,持续半年后,减至0.75g/d,维持量通常不低于0.5g/d,总疗程1.5~2年。副作用为肠道反应,感染,骨髓抑制。

雷公藤总苷:60 mg/d,分次服,它与激素用对LN有一定的疗效,对轻症或激素,免疫抑制撤减后维持治疗更适宜,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性腺抑制,毒性、月经异常及肠道症状

环孢素(cyclosporinA):用法为始3~5mg/(kg/d),服用2~3个月后,每月减lmg/kg,减至2.5mg/kg做维持治疗。要不良反应为毒性、肠道症状牙龈增生和多毛。

他克莫司(tacrolimus):可抑制T细胞的活性及炎症细胞因子的反应,有者建议用于V型LN的治疗。初始量0.08~0.1mg/(kg·d),分两次服,药谷浓度为5~15ng/ml。应药浓度及Scr调整量,病情缓解后可减为0.05mg/(kg/d),持续半年。副作用:震颤糖增高,一过性酐增高,功能损害。

来氟米特(1eflunomide):来氟米特是一个具有抗增殖活性的异唑类免疫调,其作用机理要是抑制二氢乳清酸氢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活化淋巴细胞的嘧啶成。用法为每日一次,每次2。最初三天给予负荷量(50mg/日),之后给予维持量20mg/天。副作用:腹泻、皮疹、骨髓抑制、性腺抑制,毒性,少数患者有纤维化。

(3)正在研究中的治疗法:

①全身淋巴结X线照射,20Gy疗程4~6周。

②体外免疫吸附治疗,一般3~7次。

③抗CD4单克隆抗体治疗,0.3mg/㎏静给予。

④免疫重建疗法:采用大量CTX配干细胞移植,消除骨髓中的致病源性免疫细胞。

疾病预后

5~10年的存活率为75%~85%。并有大量蛋白尿压、功明显升高者或病理呈弥漫增生性肾炎者预后差。

疾病预防

注意遗传倾向:系统性红斑狼疮近亲发病率高达5%~12%,同卵孪生发病率高达69%,女性多发,提示激素狼疮性肾炎的发病有。因此,对于有自身免疫病患者应当高度警惕,一旦患病就应想到是否有自身免疫病,一旦患病,则应积极治疗,防止狼疮性肾炎的发生。要病毒感染,由于病毒感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生有。因此,我们应积极治疗各种病毒感染。尤其是对于上呼吸道病毒感染这样的"小病",决不能掉以轻。注意药物毒性,与红斑狼疮的药物有肼苯哒嗪、普鲁卡因酰胺、异烟肼、甲基多巴、奎尼丁等,尤以前二者为常见。因此对于有狼疮遗传基础的红斑狼疮患者,应注意到这些药物可能诱发狼疮。避免日光曝晒,紫外线照射加重红斑狼疮性肾炎病情较为常见。因为紫外线可使DNA转化为胸腺嘧啶二聚体,而使抗原性增强,促使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生。因此,狼疮性肾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在强烈的日光下长时间曝晒,以减少紫外线过度照射造成的损害。

疾病护理

1.理护理:疾病或服用激素起体态、容貌改变,不能生育及严重患者的部分功能丧失,使病人情绪低落,思想负担过重,对生活失去信,拒绝治疗。家人应多给病人谈,让病人感到社会的温暖和周围人的爱,增加对治疗的信,并说明药物反应是可逆的。

2.饮食护理:应进高热量、高维生素、低盐饮食,除功不全外可给高蛋白饮食,有条件可长期服用牛奶,尤其是初乳,因初乳中含大量抗体,可增加机体免疫力。

3.日常护理:户外活动时面部可涂氯喹冷霜,穿长袖衣裤,戴宽边帽,减少阳光照射,以免皮损加重。室应有窗帘。做好口腔护理,可用4%苏打水漱以预防霉菌感染,已有口腔霉菌感染含制霉菌素50万单位日三次,或用1~4%克霉唑溶液漱,每日3~4次。对指、尖、耳垂等部位广泛小动脉并雷诺现象者,应注意保暖以免肢体末梢冻伤和坏死。

4.用药护理:狼疮性肾炎治疗专家应指导病人正确使用糖皮质激素。病情控制后可采取每日或隔日上午7:00~8:00时服药,以减少药物对上腺皮质的抑制作用,且采取逐量减药的法,以免起“反跳”现象。

5.要防治感冒和感染: 一旦出现感染应及时大量应用抗生素狼疮性肾炎患者在家护理时,要时刻防治感冒,注意御保暖;如果感冒后,要遵照医嘱,服用毒性小的感冒药,如维C银翘黄连服液、等。

6.康复锻炼护理:狼疮性肾炎病人要有充足的睡眠,以减轻疲劳,同时可适当参加各种活动、家务劳动和丰富的文娱活动,农民可进轻的体力劳动。

7.狼疮性肾炎患者缓解发作交替进,若症状复发需及早就医。过劳、感染、生育常是复发的诱因,应注意避免。育龄妇女应避孕,有多脏器损伤者应终止妊娠。对脏器损害不明显,病情长期静止,家中有迫切生育愿望者,在医生指导下也有平安分娩、母子安全的先例,但一定要在严密的医疗监督下进

专家观点

1.有大量尿蛋白的患者,应注意进优质蛋白饮食,如瘦肉,,鸡瘦肉,牛肉等以补充蛋白的丢失;

2.浮肿较重的患者以严格限制水分的摄入,量出为入。

3.确诊是肾病征的患者,应尽快活检,明确病理诊断。

4.患病期间注意防止感冒和疲劳,以免病情复发;

5.治疗应该以抑制免疫与炎症反应药物为,能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应优先选择激素治疗,病理类型较重如弥漫性LN,应联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治疗。一般治疗、对症治疗、中药治疗不能完全替代激素的治疗。临床常因单独以中药治疗为,而放弃免疫抑制治疗,常导致病情加重或反复迁延不愈。尽管个中药也有免疫抑制作用,但疗效尚不确切,特对病情较重的患者尤为不适

6.对不能用激素或不愿激素治疗的患者,可应用副作用小,或没有激素副作用的免疫抑制,如环孢霉素、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等药物,但须针对不同的个体,由验的科医师负责进

7.已服用激素者,应据具体情况在医师指导下递减激素用量与次数。切不可随意停药。

8.肾病自然病程通常需一年或更长,应坚持服药和检查。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