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大厥

属“ 中”的病症。指中卒倒,昏迷不醒的候,与“ ”昏倒不久即复苏的症状。参见“中”条。大厥: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一类病,如各种晕厥、某些癔症、脑病、中昏迷直立性压等。《素问·调论》:“之与,并走于上,则为 大厥则暴死。复反(返)则生,不反则死。”马莳《素问注发微》:“且是也,专并与上,则上而不下,当为大厥则暴死者有之,幸而复于下则......
目录

大厥症状概述

属“ 中”的病症。指中卒倒,昏迷不醒的候,与“ ”昏倒不久即复苏的症状。参见“中”条。

大厥症状阐述

大厥: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一类病,如各种晕厥、某些癔症、脑病、中昏迷直立性压等。

专家概述

《素问·调论》:“之与,并走于上,则为 大厥则暴死。复反(返)则生,不反则死。”

马莳《素问注发微》:“且是也,专并与上,则上而不下,当为大厥则暴死者有之,幸而复于下则生,不复则死矣。”

吴昆《素问吴注》:“并走于上,而为大厥,则无阳矣。无阳则死,故暴死。复则阳回,故生;不复则阴而已,故死。”

张介宾《类十四卷·疾病类十九》:“并走于上则上实下虚,下虚则阴,阴本离绝而下上竭,是为大厥,所以暴死。若极而反,则阴必渐回,故可复苏。其有一去不反者,不能生矣。”

高士宗《素问直解》:“之与,从而并走于上,上而不下,则为大厥阴阳不相顺接,故一时暴死。若反于下则生,不反于下则上而死。”

森立之《素问考注》:“案:大厥尸厥。”

纬、邓涛《中医大辞典》:“ 大厥之一。指卒然昏厥重症,状如暴死者。”

金栋:《素问·论》:“阳盛于上,则下气重上而邪气逆,逆则阳乱,阳乱则不知人也。”与此互参则甚明矣!如

天雄《素问补识·论》:“,是一种病理现象,阳不能秘藏于阴气之中,阴阳离决,于是上则阳独光亢,下则阴气独盛。阴气独盛,孤阴无阳,故曰下虚,下虚则腹胀满;阳独光亢,则阳盛于上,阳盛于上则并走而暴不知人。故足腹满谓之并走于上亦谓之,这就是病机所表现的两个面。”

天雄《素问补识·生气通天论》:“薄厥的薄和煎厥,都和迫同义,故此处大怒为薄厥。《解》篇又说:‘善怒者煎厥’。刘熙《释》云:‘,逆从下起,上胁也。’《微论》云:‘成为巅疾。’所以不论是煎厥薄厥,都是指气机逆乱所迫而出现的昏仆不知人的病状而言。在病因上,煎厥为烦劳所致,薄厥为大怒所致,似乎不同,其实二者同样处于一个气逆阳亢、下虚上实的病理过程中,都是情志为病,病从发,和《调论》的‘之与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同属一类病。”

张介宾《景岳全书·逆》:“今其并走于上,则阴虚于下,而,是即阴阳相离之候,故致厥脱而暴死。复反者轻,不反者甚。此正时人所谓卒倒暴仆之 中,亦即痰火上壅之 中,而不知实由于下虚也。然上实者假实也,其有甚者,亦宜稍微清理;下虚者真虚也,若无实邪可据,则速当峻补其下。”

:《》“大厥薄厥煎厥”的论述,晚清及民国时期三张(张伯龙、张山雷和张纯)认为是卒中病(中病)昏迷期表现、脑病症状。如

张伯龙《雪雅堂医案》云:“并走于上,则为 大厥则暴死,复反则生,不反则死。此即今之所谓猝倒暴仆之中……今所谓中猝仆,不知人事之病,益信西医筋之说,与《素问》暗,可以互相……《素问》并走于上之大厥,亦即西医所谓。若激扰后,则昏不知人;激扰前,则肢体不动;激扰一边,则眼喎,或为半身不遂,左右瘫痪……《素问》所谓并走于上之大厥,于西医所谓筋,信而有征。盖动,上冲于,扰其后则昏不知人,扰其前,在一边则为半身不遂,眼喎斜;在两边则为全身瘫痪。”

张山雷《中斠诠》云:“凡猝倒昏瞀,上壅中,皆由肝火自旺,化风煽动,激其并走于上,直犯冲,震扰神经,而为昏不识人,喎倾跌,肢体不遂,言语不清诸,皆神经失其功用之病……《素问·生气通天论》‘菀于上,使人 薄厥’一条,亦即此内风自扰,迫上菀之病,更与西之说,若。”

纯《医衷中参西录》云:“脏腑之气化皆上升太过,而之上注于者,亦因之太过,致充塞其管而累及神经。其甚者,致令神经失其所司,至昏厥不省人事,西医血证……,曾见于《》。而《》初不,亦不,而实之为 煎厥大厥薄厥。”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可汗

下一篇 大衄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