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秦艽

秦艽 秦艽:G. macrophylla,:大龙胆),龙胆龙胆龙胆植物。该类植物产于蒙古、俄罗斯,中国蒙古、宁夏河北陕西新疆、东北、山西等地。秦艽多年生草本植物;基生较大,3~4对,披针,基部连;夏秋筒状深蓝紫色丛生于上部腋成轮状,裂先端尖,长蒴果。其喜湿润、凉爽候,耐,怕积水,忌强光,适宜在土层深厚、肥沃的壤土或砂壤土生长。......
目录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全株光滑无毛,基部被枯存的纤维叶鞘包裹。须根多条,扭结或粘结成一个

少数丛生,直立或斜升,黄绿色或有时上部带紫红色,近。莲座丛卵状或狭,长6-28厘米,宽2.5-6厘米,先端钝或急尖,基部渐狭,边缘平滑,叶脉5-7条,在两面均明显,并在下面突起,叶柄宽,长3-5厘米,包被于枯存的纤维叶鞘中;披针或狭,长4.5-15厘米,宽1.2-3.5厘米,先端钝或急尖,基部钝,边缘平滑,叶脉3-5条,在两面均明显,并在下面突起,无叶柄叶柄长达4厘米。

多数,无花梗,簇生呈头状或腋生作轮状;花萼筒膜质,黄绿色或有时带紫色,长(3)7-9毫米,一侧裂呈佛焰苞状,先端截形萼齿4-5个,稀1-3个,甚小,锥,长0.5-1毫米;花冠筒部黄绿色,冠澹蓝色蓝紫色,壶,长1.8-2厘米,裂卵形或卵,长3-4毫米,先端钝或钝全缘,褶整齐,三角,长1-1.5毫米或截形全缘雄蕊着生于冠筒中下部,整齐,丝线状钻,长5-6,长2-2.5毫米;子房无柄,椭披针或狭,长9-11毫米,先端渐狭,花柱线形,连柱头长1.5-2毫米,柱头2裂,裂蒴果藏或先端外,卵状,长15-17毫米;种子褐色,有光泽,,长1.2-1.4毫米,表面具细网纹。果期7-10月

生长习性

生于河滩、路旁、水沟边、山坡草地、草甸、林下及林缘,海拔400-2400米。

湿润、凉爽候,耐。怕积水,忌强光。适宜在土层深厚、肥沃的壤土或砂壤土生长;积水涝洼盐碱地不宜栽培种子宜在较低温条件下萌发,发适温20℃左右。通常每年5月下旬返青,6月下旬,8月种子成熟,年生育期100d左右。种子寿命1年。

繁殖栽培

栽培技术

播种繁殖

一、选地

选择远离公路200m以外、远离住宅区及有污染的场所;靠近水源、平地或缓坡地;土质以壤土、森林腐殖土、棕壤土为宜,要求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疏松、湿润,土壤pH为5.5~6.5。前茬作物以豆科、玉米等为宜。

二、整地

播种或移栽的前一年秋天整地,整地前先施入腐熟有机肥3000~5000kg/亩,深翻20cm,耙碎,土、肥均匀混,做宽1.2~1.5m、高20cm的畦;作业道宽50cm。畦土要求疏松、细碎、无树、草、石块等杂物。

三、繁殖

秋播或春播。秋播在10月上旬至封冻前进,春播在4月上旬、地面无雪、土壤解冻3~5cm时进。播种可采取撒播和条播的法,在床上沟,沟宽10cm,深3~5cm,沟20cm。每亩用种量500~750g,播种后畦面覆松针或稻草,厚度1~2cm。苗高6~9cm时间苗,株9cm左右,不宜移栽。

育苗移栽

一、育苗准备

育苗前首先要施肥整地,施优质腐熟农家肥1500~2000千克/亩,耕翻20~30厘米,细整地,做到地绵墒足。其次耙畦,每畦宽300厘米。常育苗地宽窄而定。

二、种子处理

用当年新种子1.50~2千克/亩和细砂10千克/亩,用手揉搓,通过砂子和种皮摩擦,破坏种皮表面保护层,以利发

三、播种

在4月5~15日为秦艽最佳播种期。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撒在苗床上,浅耙后稍压实,种子覆土1.50~2厘米。再覆盖植物秸秆常保持地面湿润,15~25天出苗。

四、移栽

秦艽苗出齐后,揭去覆盖物,清除杂草,防治病虫危害生长1年即可移栽。

选择前茬为禾本科作物为宜,土层深厚,排水良好,易耕作的地块,施优质农家肥1500~2000千克/亩,过磷酸钙50千克/亩,细整地后进栽植。

在10月上旬到中旬,沟栽植。株15~20米,20~25厘米。保苗0.09~0.14万株/亩,每栽一覆土压实,再继续栽春季栽植在土壤解冻后进,种苗一定不能,种苗后成活率不高。所以当地自然条件,土壤解冻后越早越好。

田间管理

播种后至出苗前要常浇水,使表土层保持湿润状态。以90%敌百虫或乐果15倍液拌麦麸堆在畦四周边,诱杀蝼蛄。当幼苗长到2对真时去掉一半左右覆盖物,4时再去掉全部稻草或松针,干旱、高温天可迟些撤除覆盖物,以利保墒。

要及时除草,保持田间无杂草。当温较高、土壤20cm以下出现干土层时进浇灌,最好采用滴灌。

病虫防治

秦艽要病害为斑病,患病时叶片出现棕褐色病斑。

防治法:播种前进种子消毒;及时发现和控制病株,搞好田间卫生。6月上、中旬用65%代森锰锌400~500倍液,每7~10天喷1次,6月中旬至10月用300倍液代森锰锌,每7天喷1次。

采收加工

播种后3~5年采收。秋季地上部枯萎时采挖。采收后用清水洗净,晾至半干,切去芦头,再晾至全干。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药材简述

  • 贮藏

置通

  • 注意事项

药性润而不,无论寒湿湿热、痹新久,皆可应用。在配伍面常与防风羌活独活桑枝等同用。此外,秦艽还常与祛解表药同用,治疗表证体酸痛之症。治疗湿热黄疸,常与茵陈、茯苓泽泻等配伍。治疗骨蒸潮热,常与鳖甲、知母皮等配伍。

生药鉴定

  • 药材性状

呈类,上粗下细,扭不直,长10~30cm,直径1~3cm。表面黄棕色或灰黄色,有纵向或扭的纵皱纹,端有残存基及纤维叶鞘。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略显油性,皮部黄色棕黄色,木部黄色特异,味苦、微涩。

秦艽碱甲即是龙胆碱(gentian-ine),秦艽碱乙即是龙胆次碱(gentianidine),秦艽碱丙(gentianal),龙胆苦甙(gentiopicroside),当药苦甙(swertia-marin)。另有报道,秦艽龙胆苦甙,在提取分离时,龙胆苦甙与氨水作用转化为龙胆碱和秦艽碱丙等生物碱。近有报道,秦艽龙胆苦甙,褐煤酸(montanic acid),褐煤酸甲酯(methyl montanate),栎酸(roburic acid),α-香树脂醇(α-amyr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β-sitos-terol-β-D-glucoside)。

(1)取秦艽粗粉2g,加氯仿-甲醇-浓氨试液(75:25:5)混液30ml,浸泡2 小时,滤过,滤液置水上浓缩至约1ml,加1mol/L盐酸溶液2ml,继续去氯仿,放冷,滤过。取滤液分置二支试管中,一管加碘化钾试液,即生成淡黄白色沉淀;另一管加碘化铋钾试液,即生成棕红色沉淀。

(2)取秦艽横断面,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黄白色金黄色荧光。

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秦艽碱甲能减轻大的甲醛性关节炎,并加速肿胀的消退,每日腔注射90mg/kg,连续 10天可使脚肿基本恢复正常,其效果与水杨酸钠200mg/kg相当,如预先注射秦

秦艽

艽碱甲,对大蛋清性脚肿也有减轻和消肿作用,其作用强度与氯喹、皮质酮及秦艽中性乙醇浸相似,而比水杨酸钠略强,秦艽碱甲的抗炎作用原理是通过兴奋上腺皮质而实现的,但它与促皮质素又有所不同,它不是直接兴奋上腺皮质,而是通过神经系统以激动垂体,促使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而实现其抗炎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秦艽碱甲的双氢化物(侧链上的双键被氢饱和)无消炎作用,可知双键的存在是抗炎的必要条件。此外,秦艽碱甲还能明显降低因注射蛋清而起的毛细管通透性的增高。

2.对中枢系统的作用:秦艽碱甲小量时对大和小有镇静作用,还能增强戊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但较大量时则有中枢兴奋作用,最后导致麻痹而死亡。较小量注射给药时,能抑制狗肠痿因灌注氯化亚起的反射性肠液分泌,即抑制了狗的神经系统,这种抑制作用随着量的增大而加强。光热刺激法实验表明,秦艽碱甲能提高大的痛阈,但作用短暂,40分钟后作用消失。用热法实验,秦艽碱甲对小有镇痛作用。

3.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秦艽碱甲能降低豚压,对麻醉犬、兔也有明显而暂的降压作用,时时使率减慢,无快速耐受现象。静注射阿托品和切断两侧迷走神经均不能阻断其降低作用,加之对离体蛙有抑制作用,减慢率并伴有舒张不全和输出量减少,明其降压作用与迷走神经,可能是直接抑制心脏的结果。

4.对糖的影响:秦艽碱甲对大和小均有升高糖的作用。在升高糖的同时,糖原明显降低。其作用随量加大而增强。由于切除上腺或使用阻断上腺素的药物(双苯氯乙胺)后,此种作用消失,故升高糖作用的原理是是通过上腺的释放所致。

5.抗过敏休克和抗组胺作用:秦艽碱甲能明显减轻豚因组胺喷雾起的哮喘及抽搐,对于兔的蛋清性过敏休克也有显着的保护作用,还能明显降低大毛细管通透性。

6.对平滑的作用:秦艽碱甲对麻醉犬回肠运动无明显影响,对离体豚回肠运动也无任何影响,但能拮抗组胺和乙酰起的肠管收缩,1:5000几乎能完全拮抗组胺的作用,对乙酰碱的拮抗作用相对较弱。

7.其它作用:龙胆苦甙对疟原虫有抑杀作用。犬人工痿试验龙胆苦甙能促进液及游离盐酸分泌增加。

临床应用

1.治疗关节痛、头痛牙痛等:取秦艽100g,或秦艽白芷各50g,加入普鲁卡因1g,制成注射液100ml,分装、灭菌备用。肉注射每次2ml。曾应用2000多人次,对风寒起的周身疼痛,以及多年湿腿痛均有止痛效果。

2.治疗流脊髓膜炎:将秦艽制成注射液,每毫升约含生药0.625g,每次2-5ml,每日4-6次,肉注射。试治21例,用药3-7天均获痊愈,无1例发生后遗症。此外,以秦艽,结辨证施治加用其他药物,治疗小儿急性黄疸型传染性炎20例,获得较好疗效。

中药属性

入药部位

龙胆植物龙胆、粗龙胆西藏龙胆

性味归经

性味】苦,辛,微

归经】入

用法用量

服:汤,1.5~3钱、浸酒或入。外用:研末撒。

/宜人群

久痛虚羸,溲多、便滑者忌服。

炮制

拣去杂质,除去芦头,稍浸,润透切,晒干。

地理分布

新疆宁夏陕西山西河北蒙古及东北地区。苏联及蒙古也有分布。

植物危害

秦艽碱甲对小的半数致死量为:服480mg/kg;腔注射350mg/kg;静注射250~300mg/kg。4例湿关节炎病人服100mg,每天3次,共4-13天,先后起严重恶心呕吐等;仅连服13日之1例,关节红肿、疼痛于第5日消失,余均无效,故认为此碱在初步临床应用中尚不够理想,且多副作用,尚待进一步改进。

秦艽碱甲对小的半数致死量为:服480mg/kg,腔注射350mg/kg 静注射250-300mg/kg。亚急性毒性试验:分以50,90,1200mg/kg的量给大腔注射,每日1次连续14天,各组动物外观无改变,病理发现小球及小管均有蛋白出现,部分动物有水肿现象胜。龙胆碱对小的半数致死量,灌为480mg/kg,腔注射为350mg/kg。

植物研究

对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为填充;甲醇-水(1: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理论龙胆苦苷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密称取龙胆苦苷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秦艽粉末(过三号筛)约0.5g〔同时另取一份测定水分〕,密称定,加甲醇20ml,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减压回收至干,残渣用适量甲醇溶解,滤过,转移至5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密量取1ml,置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分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肠痹

下一篇 结节性脂膜炎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