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薄厥

薄厥(báo jué),病之一。是指由于精神刺激,可使阳气急亢,气逆,致使液郁积于头部,发生卒然昏厥的病症。《素问·生气通天论》:“阳者,大怒则绝,而菀于上,使人薄厥。”《普济·薄厥》:“黄芪汤。治恚怒气逆,上而不下则伤菀胸中,使人薄厥,甚则呕血、烦闷者。”参见煎厥条。《素问·生气通天论》:“阳者,大怒则绝,而菀于上,使人薄厥。”《普济·薄厥》:“黄......
目录

基本释义

《素问·生气通天论》:“阳者,大怒则绝,而菀于上,使人薄厥。”《普济·薄厥》:“黄芪汤。治恚怒气逆,上而不下则伤菀胸中,使人薄厥,甚则呕血、烦闷者。”参见煎厥条。

相关词语

阳经意思是阳发展到最后阶段,始向阴的面转化。有时指足阳,有时指手阳,有时为手足称。阴厥逆、冷、四逆,一也。阴阳二病,皆能发。然阴厥易明惟阳阳邪传阴数沉细,误认阴者。有阳邪阳经冷汗时出,误认阴者。有表邪伏,身冷无汗,伏不出,误认阴者。不知阴起病,身不发热不作渴,二便清利,清爽,手足冷,不能动,六沉迟不数,此阴之症。《伤寒论》以四逆汤干姜甘草汤、茱萸汤等,治冷。于恶寒门,有当归四逆汤,治分冒。又立芍药甘草附子汤,治恶寒。类于冷,即可推此以治彼。以上治阴阴厥之法也。若初起发热恶寒,热久不凉,渐至手足皆冷,又或热时,神昏不语,或独语谵妄,身虽冷,手足仍能动,大便或或泻,小便赤涩,甚至自遗不觉,其沉细而数,此阳热传入三阴,乃阴之症,用药则碍冷,用热药则碍阳邪,故仲景用四逆疏通胃阳,阳外达,待愈足温,再清其热。若初起发热自汗烦躁,至八九日忽然四肢冷,唇焦,烦渴饮,神昏不语,扬手掷足,身虽冷不欲衣被,冷汗常出,大沉数,或数时一止,此阳邪传入三阳,乃阳经之症,宜河间白虎汤黄连解毒汤。清伏之热外发,则手足温暖。然后看里有结热者,再清之。有下症者,二汤选用。若初起恶寒发热,六或浮大,或沉伏,烦躁呻吟,忽尔手足皆冷,此表汗不出,表邪伏之冷,宜升阳汤、羌独败毒表邪,则汗出愈。以上三条治阳之法也。另有夹、夹食、夹食,填塞中脘,升降不通,胃阳不得四布,亦令人手足冷,宜用消导食,汤、保和再加豁之药。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