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奔豚

图片 奔豚古病,见《灵枢》、《难》、《金匮要略》等,为五积之一,属之积。奔豚一由于脏寒上冲,一由于肝脏上逆,临床特点为发作性下上冲胸,直达咽喉部绞痛,胸闷气急头昏眩,心悸易惊,烦躁不安,发作过后如常,有的夹杂热往来或吐脓症状。因其发作时胸如有小豚奔闯,故。 从候表现看,类于神经官能症,而出现肠道积和蠕动亢进或痉挛状态。古病,见《灵枢》、《难》、《金匮要略》等,......
目录

简介

  古病,见《灵枢》、《难》、《金匮要略》等,为五积之一,属之积。《金匮要略》称之为“奔豚”。豚,即图片小猪。奔豚一由于脏寒上冲,一由于肝脏上逆,临床特点为发作性下上冲胸,直达咽喉部绞痛,胸闷气急头昏眩,心悸易惊,烦躁不安,发作过后如常,有的夹杂热往来或吐脓症状。因其发作时胸如有小豚奔闯,故。 从候表现看,类于神经官能症,而出现肠道积和蠕动亢进或痉挛状态。   

中药治疗附方

汗后奔豚

  (误服发汗药,还可以起到香味 图片

  附茯苓一两、炙甘草二钱半、桂枝三钱、大枣二枚,用劳水二升之,至一升,一次服完。一两服两次。

  此病是一种发作性疾病。症状是发作时,先感小有一窜动,撑胀痛,且自觉从小奔跑上冲到胸,乃至咽喉,甚至发作欲死,发作后又渐渐缓解平复,发作时,其上冲之状,,难受至极。

  桂枝加桂汤,治烧针令其汗,针处被,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从小上冲,灸其核上各一壮,此之。

  方药桂枝五两 白芍三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歌曰:

  从脐逆号奔豚,汗为烧针病因,虽取桂枝汤为用,桂用五两奔豚

  解读:

  这是风寒表虚自汗之人,被烧针后,(烧针,又称温针或针柄灸)又迫其汗出,伤了心气心气受伤,不能下交元阳,则水气滞,加之针处再被侵入,两搏结,致挟水之而凌,故从小上逆至,必发为奔豚。这时应再灸其肿大发红而核起之处者,是欲杜绝再入之患。

  用桂枝汤进治疗,可以和营血而通心阳,可以解除外患,加重桂枝药量者,欲壮心阳而通,暖水藏而去水也。

  这是人体气化功能,表里相贯的道理,我们应当从药量的使用上有所掌握。

  欲作奔豚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治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此汤之.

  方药

  茯苓 桂枝 甘草 大枣

  解读:

  太阳一身之表,在外之卫气,在腑曰膀胱,有水称水,称津液之藏,外卫之充,全赖腑之津液气化升腾,膀胱气化又赖少阴二脏既济之交,故曰之温煦,在上汗为液,阴中有阳,故曰汗出可伤心阳,在下,水汗同源.而阴阳同位,故曰此治发汗后而伤也.汗后心气不足,而后乘之,何以得知?脐下悸也,中有元阳元.与奔豚之理同,而病势稍浅,故称欲作奔豚.

  为何奔豚与第一段,奔豚的定义不尽相同?

  近代中医书籍多于此混谈而不分,故临床能用者较少。

  虽仲师文章极简,难有重复,但《金匮要略》复将奔豚专列一篇,一为重视,二为比较,我们临床医家敢不重视吗?

  所以,要进一步辨清此,就得与肝气奔豚,及与“欲作奔豚相比较。求之于《金匮要略》。

  《金匮》奔豚

  此为肝气奔豚。彼为奔豚。我特将肝气样分编入歌中,以示区,一而三可得矣。

  奔豚汤:治奔豚上冲胸,腹痛,往来热者之。

  方药

  生葛五两,李根白皮一升,半夏,四两,生姜四两,白芍二两,黄芩二两,川芎二两,当归二两,甘草二两,

奔豚汤歌括

  腹痛奔豚,四两夏姜五葛根,归芍芎芩甘二两,李根白皮用一升。

 解读:

  病因病机:能知厥阴提纲,厥阴之为病,上冲,胸中疼热之句,则知奔豚之作何所来源。

  审腹痛而往来热,是肝脏,涉及少阳少阳之性,出则为阳,入则为阴,故为阴阳之枢转,而升降出入,今逆上,冲而作奔豚,上升为热而当清,升阳有余而当降,体阴而当养,枢在少阳而又当和。

  方药解:

  然此热往来而不用柴胡者,以柴胡能枢能升而不能降也。故以葛根五两,李根木之性,二物深能达,入厥阴之地,取葛根多津,性必濡润而不滞腻,则与性喜条达而不欲郁滞之性相。故养不用地黄而用归芎芍药,葛根气味,与芩芍苦泄下降相伍,得半夏从中降逆之助,则降热清矣,又以甘草和中,生姜,是以苦甘兼辛,既发,又复生津

  凡用之药,多不能升,而葛根能升,以葛根皮黄肉白,能鼓午胃气而达出表,是又将余外达而解也。所以,金匮条文:奔豚病,从少起,上冲哽,发作欲死……之. 而得以消除。

杂证要法

奔豚者,之积也。缘阴气凝聚,结于少,坚实牢硬,有时逢郁则发,奔腾逆上,势如惊豚。
胸,诸病皆作,咽喉七窍发,危困欲死,不可支也。其将发之时,则脐下悸作,凡惊悸一生,即为奔豚欲发之兆也。如汗后亡阳脐下悸动,奔豚欲作者,以茯苓桂枝甘草大枣之。如奔豚作,从少上冲部者,以桂枝加桂汤之。如奔豚盛作,上冲胸,头疼腹痛,往来热者,以奔豚图片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
茯苓(一两)桂枝(四钱)甘草(二钱)大枣(十五枚)甘澜水四杯,先煎茯苓,减二杯,入诸药大半杯,温服,日三服。作甘澜水法,大盆置水,以勺扬之,千百遍,令水珠乱,千颗相逐,乃取用之。

桂枝加桂汤
桂枝汤再加桂枝二钱
奔豚
甘草(二钱)半夏(四钱)芍药(二钱)当归(二钱)黄芩(二钱)生姜(四钱)芎(二钱)生葛(五钱)甘李根白皮(三钱)水大半杯,温服

  【来源】《金匮要略》卷上。

  【组成】甘草 芎藭 当归各6克 半夏12克 黄芩6克 生葛15克 芍药6克 生姜12克 甘李根白皮12克

  【用法】上药九味,以水1.2升,取400毫升。温服100毫升,日三服,夜一服。

  【治】奔豚上冲胸,腹痛,往来热。

  奔豚

  药物组成 甘草4两(),李根白皮1斤(切),葛根1斤,黄芩3两,桂2两,栝楼2两,人参2两,芎1两。

  处来源 《外台》卷十二《小品》。

  奔豚,手足逆冷,胸满促,从脐左右起,郁冒者。

  用药忌 忌海藻、菘菜、生葱。

  制备法 上切。

  用法用量 以水1斗5升,取5升,去滓,温服1升,日3次,夜2次。

  奔豚,又贲豚、奔豚,曰之积。见有上直冲胸脘、咽喉,发作时痛苦剧烈,或腹痛,或往来热。病延日久,可见咳逆、骨痿少气等症。王晋三云:「贲,与『愤』同,俗称奔;豚,尾后窍;又,小豕也。病从中气攻于上,一如江豕之愤起而攻也。」(《古选注》)本为治水凌所致的奔豚病的专,故奔豚汤」。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