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寒痹

。一痛痹。指偏重的。《灵枢·贼风》:“尝有所伤于湿气,藏于血脉之中、分肉之间,久留而不去,若有所随坠,恶血而不去,卒然喜怒不,饮食不适,温不时,腠理而不通;其而遇风寒,则凝结,与故相袭,则为寒痹。”病。一痛痹。指偏重的。《灵枢·贼风》:“尝有所伤于湿气,藏于血脉之中、分肉之间,久留而不去,若有所随坠,恶血而不去,卒然喜怒不,饮食不适,温不时,腠理而不通......
目录

简介

。一痛痹。指偏重的。《灵枢·贼风》:“尝有所伤于湿气,藏于血脉之中、分肉之间,久留而不去,若有所随坠,恶血而不去,卒然喜怒不,饮食不适,温不时,腠理而不通;其而遇风寒,则凝结,与故相袭,则为寒痹。”《灵枢·寿夭刚柔》:“寒痹之为病也,留而不去,时痛而皮不仁。”《治准·杂病》:“寒痹者,四肢挛痛,关节浮肿。”《症因治》卷三:“寒痹,疼痛苦楚,手足拘紧,得热稍减,得愈甚,曰痛痹。太阳,在分无汗,麻黄续命汤;伤卫有汗,桂枝续命汤伤阳明,干葛续命汤;在少阳柴胡续命汤。今家秘立十味羌活汤通治之。”亦可用定痛羌活桂枝,或选用五积、芎附汤加减。痛甚者,用五灵;《》并有焠、药熨等法。又《张氏医通》卷六:“者,即寒痹也。中皮毛,瘾疹疮,搔之不痛,初起皮中如虫状。”此说易起概念之混淆,聊备一说。

病因

外感寒湿(35%)

外因多与严冬涉水、步履雪、久居寒湿之地,饮食不适,温不时等,导致风寒湿侵入机体有

阴阳失调(40%)

因则要与脏腑阴阳失调,正气不足有。其病机是在正气虚弱的前提下,风寒湿侵袭,痹阻于经络肉、关节不畅而发痛痹。

症状

1、本病多以肢体关节、肩、膝、肘、腕、)疼痛、酸楚、麻木、重着、活动障碍为症。  

2、、四肢关节肉冷痛,或疼痛剧烈,痛如刀割,以痛处不移为特点。  

3、其痛有逢加重、得温则减、局部皮色不变、关节屈伸不利肢冷、昼轻夜重的特征。  

4、舌质淡、苔薄白、弦紧。

检查

1、外周白细胞计数升高

多在l0×10[sup]9[/sup]/升(即10000/立毫米)以上,中性粒细胞比例也明显上升,高达80~90%,有的出现核左移现象。

2、沉和C-反应蛋白升高

沉和C—反应蛋白通常是各种炎症的指标,在湿关节炎患者的急性期,沉可达90毫米/小时以上;C-反应蛋白也在30毫克/升(30微克/毫升)以上。急性期过后(约1~2月)渐渐恢复正常。

3、关节液检查

常为渗出液,轻者白细胞计数可接近正常,重者可达80×l0[sup]9[/sup]/升(80000/立毫米)以上,多数为中性粒细胞。细菌培养阴性。

诊断

诊断要点

1、本病多以肢体关节、肩、膝、肘、腕、)疼痛、酸楚、麻木、重着、活动障碍为症。  

2、、四肢关节肉冷痛,或疼痛剧烈,痛如刀割,以痛处不移为特点。  

3、其痛有逢加重、得温则减、局部皮色不变、关节屈伸不利肢冷、昼轻夜重的特征。  

4、舌质淡、苔薄白、弦紧。

诊断 

1、凝痹阻候:肢体关节肉疼痛剧烈,如刀割,得热痛缓,痛处固定,日轻夜重,甚则关节不能屈伸,痛处不红不热,肢冷,苔白,弦紧。治法:温,通止痛。

2、风寒痹阻候:肢体关节冷痛,游走不定,遇痛增,得热痛减,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关节屈伸不利,或恶畏寒舌质淡红或暗红,苔薄白,弦紧或弦缓。

治疗

1、凝痹阻。治法:温,通止痛。方药: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减。制草乌15g 熟附子10g 干姜10g 麻黄10g 细辛6g 桂枝10g 甘草6g 。解:制川乌、熟附子干姜止痛,麻黄细辛桂枝疏风甘草调和诸药。诸药相,共奏温、通止痛之功。加减法:若甚加制草乌15g;痛偏上肢加羌活15g、威灵仙24g,千年健15g;痛偏下肢加独活15g、牛膝18g、防己24g;痛偏于桑寄生15g、杜仲10g、川断15g、淫羊藿15g。  

2、风寒痹阻。治法:祛,温方药乌头汤加减。制川乌15g 麻黄10g 黄芪18g 白芍15g 甘草10g 蜂蜜30g 。解:川乌头、麻黄,两药配搜剔入风寒,为药,黄芪固卫,白芍甘草蜂蜜缓痛解毒,诸药相共奏祛,温之功效。 

护理

治疗期间,鼓励患者理安排好工作、习、生活、休息,调整饮食,避免情志的激动和不良因素的刺激。指导患者掌握一些家康复自护的常识。如按摩面部松弛的皮肤,叩齿 ,鼓,皱眉,用中药水热面部,避免直接吹冷天出门带眼镜、罩,避免感冒,对年龄较小的患者,还要做好患者家属的工作,以达到配治疗的的。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