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风湿性舞蹈病

湿性舞蹈病又称小舞蹈病(chorea minor)、Sydenham舞蹈病(Sydenham\\"s chorea),1864年Thomas Sydenham首先描述。常发生于链球菌感染后,为急性湿热神经系统症状。病变要影响大脑皮层、基底小脑,由锥体外系功能失调所致。临床表现为面、手和足快速舞蹈样不自运动,伴张力降低,力减弱及精神症状为特征的疾病。本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以5~......
目录

疾病分类

舞蹈病(chorea)属锥体外系疾病,以舞蹈样不自运动为特征。有湿性舞蹈病(小舞蹈病)和遗传进性舞蹈病等。湿性舞蹈病(小舞蹈病)是舞蹈病的一种。

发病机制

本病被认为是由A组β溶血型链球菌感染起的自身免疫反应所致。部分患儿拭子培养A组溶血型链球菌阳性,液中可查到抗神经元抗体,该抗体与尾状核、丘底核及其他部位的神经元上的抗原结清中的抗神经元抗体滴度随着舞蹈症的好转而降低,随着病情加重而升高。这些资料提示,机体针对链球菌感染的免疫应答反应中产生的抗体,与某种未知基底神经元抗原存在交叉反应,起免疫炎性反应而致病。

病理生理

病理改变要为黑质、纹状体、丘底核、小脑齿状核及大脑皮质充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神经细胞弥漫性变性,有的病例出现动脉炎、点状出,有时组织可呈现栓塞性小梗死。软膜可有轻度炎性改变,管周围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90%尸解病例中发现有湿心脏病。

临床表现

1.多见于5-15岁,男女之比约为1:3。无季、种族差异。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炎等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史。大多数为亚急性起病,少数可急性起病。

2.舞蹈样症状 可以是全身性,也可以是一侧较重,要累及面部和肢体远端。表现为挤眉、弄眼、撅嘴、吐、扮鬼脸,上肢各关节交替伸屈、收,下肢步态颠簸;精神紧张时加重,睡眠时消失。患儿可能会用有意识地动运动去掩盖不自运动。不自舞蹈样动作可干扰随意运动,导致步态笨拙、持物跌落、动作不稳、暴发性言语。舞蹈症常在发病2-4周加重,3-6个月自发缓解。约20%的患儿会复发,通常在2年。少数在初次发病十年后再次出现轻微的舞蹈症。

3.张力低下和无力 可有明显的张力减低和无力。当患儿过头时,手掌旋前(旋前征)。检查者请患儿紧握检查者的第二、三手指时能感到患儿手的紧握程度不恒定,时紧时松,称为挤奶妇手法(milkmaid grip)或盈亏征(wax-waning sign)。有时无力可以是本病的突出征象,以致患儿在急性期不得不卧床。

4.精神障碍 患儿常伴某些精神症状,如焦虑、抑郁、情绪不稳、激惹、注意力下降、偏执-强迫为等。有时精神症状先于舞蹈症出现。

5.其他 约1/3患儿可伴其他急性湿热表现,如低热、关节炎、瓣膜炎、湿等。

鉴别诊断

助检查

1.检查:白细胞增多,沉加快,C反应蛋白效价升高,抗链球菌溶血素"O”滴度增加。由于本病多发生在链球菌感染后2-3个月,甚至6-8个月,故不少患儿发生舞蹈样动作时链球菌检查常为阴性。免疫功能检查:IgG、IgM、IgA可增高;

2.拭子培养:可检出A组溶血性链球菌。

3.电图:为轻度弥漫性慢活动,无特异性。

4.影像检查:多数患儿的头颅CT显示尾状核区低密度灶及水肿,MRI显示尾状核、壳核、苍白球增大,T2加权像信号增强,随临床好转而消退。PET显示纹状体高代谢改变。

诊断

要依据儿童或青少年起病、有湿热或链球菌感染史、亚急性或急性起病的舞蹈症,伴张力低下、无力和(或)精神症状应考虑本病。并其他湿热表现及自限性病程可进一步支持诊断。

诊断

对无湿热或链球菌感染史、单独出现的湿性舞蹈病(小舞蹈病)须与其他原因起的舞蹈症鉴,如少年型亨廷顿病神经棘红细胞增多症、豆状核变性、及各种原因(药物、感染、缺氧、黄疸起的症状性舞蹈病。还需与其他疾病的类似症状,如抽动症扭转痉挛。与其他病因舞蹈病及类似症状疾病鉴要点:

1.习惯性痉挛也称习惯性动作,多见于儿童,无湿病典型症状。特点是动作刻式重复,局限于同一个肉或群,无力、张力异常及共济失调等。

2.先天性舞蹈病舞蹈样动作可作为瘫的一种表现式,多在2岁前发病,较小舞蹈病早,常伴智能障碍、震颤和痉挛性瘫痪等。

3.抽动秽语综征(Tourette syndrome) 见于儿童,表现快速、刻的反复不规则多发性肉抽动,常累及头面部、颈群和咽喉,还有发怪声或吐脏话。

4.Huntington舞蹈病多见于中年以上,除舞蹈动作,常有遗传史和痴呆,少数儿童期发病者多伴强直。

5.扭转痉挛常见于儿童期,有时扭转痉挛动作较快速可误认为舞蹈样运动。儿童期扭转痉挛常持续存在,无自限性,肢体扭动时张力增高,停止时正常。

6.豆状核变性:有家族遗传史,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在青少年时起病,起病缓慢,进性加重虽也可表现有舞蹈样不自动作,往往伴有震颤张力增高。角膜K—F环阳性以及清铜蓝蛋白、清铜均降低,尿铜增高,青霉胺治疗有效等可资鉴

疾病治疗

运动症状的治疗

对舞蹈症状可用地西泮5mg,硝西泮7.5mg,或丁苯那嗪(tetrabenazine)25mg,每2-3次曰服;氯丙嗪12.5-25mg,每日2-3次;亦可用氟哌啶醇0.5-lmg,每日2-3次。后两种药物易诱发锥体外系不良反应,需注意观察,一旦发生,需减少量。

精神症状的治疗

对症治疗。

抗感染治疗

在确诊本病后,无论病症轻重,均需应用抗链球菌治疗,的在于最大限度地防止或减少小舞蹈病复发及避免炎、瓣膜病的发生。一般应用青霉素80万U 注,2次/日,l-2周为一疗程。以后可给予长效青霉素120万U注,每月1次。如果不能使用青霉素,可改用其他链球菌敏感的抗生素,如头孢类。

免疫疗法

患儿患病期间体有抗神经元抗体,可应用糖皮质激素,用浆置换、免疫球蛋白静注射治疗本病,可缩短病程、减轻症状

疾病预后

本病为自限性,即使不治疗,3-6个月后也可自缓解;适当治疗可缩短病程。约1/4患儿可复发。

疾病预防

由于本病发病与链球菌感染后发的自身免疫反应有,因此积极锻炼身体,增强易患群体健康体质提高免疫力,可减少或消除链球菌在中小及高中等易患人群的感染,从而减少小舞蹈病的发病率,对如果出现咽喉部或皮肤链球菌感染者应积极给予抗感染治疗。

疾病护理

急性期应注意卧床休息,生活规律,保充足睡眠,保持情舒畅。选择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炸、油腻食物。服用糖皮质激素期间尽量少吃海鲜、牛羊肉等。有精神症状时需要家人陪护,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振寒

下一篇 苘麻子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