暍,读音为yē,汉语汉
字,笔画13画,左右
结构,词性是动词,指
中暑,
伤暑;亦指
暑热;通“褐”。组词有
暍死、病
暍、
寒暍。相
关古文有“夏服君事不及
暍,冬服君事不及冻,是故年谷顺成。”出自《大戴礼记·千乘》。yē 1.
中暑:“夏,大旱,民多~死。” 2. 热:“时属炎~,
热病有加。”【辰集上】【日部】
暍 ·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9《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歇切,音謁。《說文》傷
暑也......
基本字义
yē
1. 中暑:“夏,大旱,民多~死。”
2. 热:“时属炎~,热病有加。”
康熙字典
【辰集上】【日部】 暍 ·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9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歇切,音謁。《說文》傷暑也。《玉篇》中熱也。《前漢·武帝紀》夏大旱,民多暍死。《荀子·富國篇》夏不宛暍。《淮南子·俶眞訓》暍者望冷風於秋。
又《集韻》阿葛切,音遏。《博雅》煥也。
又許葛切,音喝。熱也。
说文解字
【卷七】【日部】暍
傷暑也。从日曷聲。於歇切
(暍)傷暑也。北山經。北嚻之山。鳥名。食之巳暍。按今俗語謂?蒸之曰暍。聲如遏。卽此字。从日。曷聲。於歇切。十五部。
英语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