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荞麦七

荞麦七,为蓼科翼蓼属植物Pteroxygonum giraldii Damm. et Diels翼蓼的块根。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河南四川等地。具有清热解毒凉血,除湿止痛之功效。常用于咽喉肿痛,疮疖肿毒,烧伤吐血,衄便血崩漏痢疾泄泻湿痹痛。。味苦、涩、辛;性凉。清热解毒凉血,除湿止痛。用于咽喉肿痛,疮疖肿毒,烧伤吐血,衄便血崩漏痢疾泄泻湿痹痛......
目录

入药部位

性味

味苦、涩、辛;性凉。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除湿止痛。

主治

用于咽喉肿痛,疮疖肿毒,烧伤吐血,衄便血崩漏痢疾泄泻湿痹痛。

禁忌

陕西中药志》胃虚者慎用。

相关配伍

1、治疮疖:鲜荞麦七适量,捣烂外。(《陕西草药》)

2、治烧伤:红要子四两,大黄一两,地榆一两,冰片五钱,香油一斤。前四味共研细面,香油调和,涂患处。(《河南草药手册》)

3、治腹泻痢疾便血:红要子一两,地榆一两。共研面。每服三钱,一日二至三次,冲服。(《河南草药手册》)

4、治痛:荞麦七芋儿七桃儿七各二钱。共研细粉。白冲服,每次一钱,每日二次。(《陕西草药》)

用法用量

服:汤,6~15g;或研末。

外用:适量,捣;或研末调

采集加工

秋季挖出块根,去掉须根,洗净泥土,切晒干。

植物特征

多年生草本。蔓延,不分枝,长达2米。通常2-4簇生,有细长柄;叶片三角或三角状卵形,长4-6厘米,宽3-4厘米,端狭尖,基部宽心形托叶鞘膜质,端尖。

花序总状,腋生,有长总花梗,通常长于苞片膜质,狭披针花梗关节,在果期增大;白色淡绿色;花被5深裂,裂,在果期稍增大;雄蕊通常8,与花被近等长。瘦果卵形,有3个膜质翅,基部有3个角状物,黑褐色,伸出于宿存花被之外。期6-8月,果期8-9月。

生长环境

生于高山密林或山坡丛中。

药材性状

块根肉质,不甚规则,大小不等,小者如拳,大者直径可至30厘米。头部留有突起的基或支残基,凹凸不平。表面棕红色至棕色,光滑或皱缩,剖面可见纵横走向的 维管束纤维。质坚硬,难折断。微,味苦。

饮片性状

商品多切成厚,厚约0.6~0.9厘米,一般直径2~6厘米。断面不平坦,红色或粉白色,带粉性。微,味苦涩。

相关论述

1、《陕西中药志》:止凉血。治吐血,衄,红白痢疾,崩带,湿寒痹

2、《陕西草药》:凉血,除湿解毒。治痢疾崩漏腿痛,疖疮,疯狗咬伤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