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星形病毒胃肠炎

病毒肠炎是由星病毒感染所起的。7岁以下儿童多见,常爆发流。其起病急,临床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以水样便。(一)发病原因星病毒(astrovirus)是由Madeley和Cosgrove于1975年首先描述并命的,病毒颗粒大小不一,平均直径28nm±0.5nm,因病毒表面有5~6个星状突起而得此,有5个抗原型,可在人细胞中生长。(二)发病机制与肠腺病毒......
目录

病因

(一)发病原因

病毒(astrovirus)是由Madeley和Cosgrove于1975年首先描述并命的,病毒颗粒大小不一,平均直径28nm±0.5nm,因病毒表面有5~6个星状突起而得此,有5个抗原型,可在人细胞中生长

(二)发病机

与肠腺病毒肠炎相同。

症状

潜伏期24~36h。表现为轻度腹泻水样便,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等。病程1~4天。

检查

实验室检查

依赖病原来确诊。用电镜或免疫电镜从病人粪便中查见病毒颗粒,或用ELISA 和RIA 法从粪便中检测到病毒抗原可确诊。也可用ELISA、RIA 法检测患者清中的特异性抗体,特是IgM 抗体。

特异性诊断实验

(1)取粪便作直接或免疫电镜检查,可发现轮状病毒颗粒。

(2)用酶联免疫附试验或免疫酶斑试验(Immnnoenzyme dot test)检测粪便上清液中的病毒抗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3)从粪便中提取病毒RNA,进聚丙烯酰胺凝电泳和银染色,检查有无轮状病毒的RNA电泳图谱,既有诊断价值,又可区不同型病毒感染。

(4)检测,感染后5天,中可检测出特异性IgM抗体,亦有助于本病诊断。

诊断

依赖病原来确诊。用电镜或免疫电镜从病人粪便中查见病毒颗粒,或用ELISA和RIA法从粪便中检测到病毒抗原可确诊。也可用ELISA、RIA法检测患者清中的特异性抗体,特是IgM抗体,利于诊断。

鉴别诊断

需与诺氏克病毒、肠腺病毒、嵌杯状病毒、星病毒起的急性肠炎相鉴

治疗

病毒肠炎尚无有效的特异性治疗,只能采取对症和支持治疗的办法。脱水是病毒性肠炎致死的要原因,故对严重病例,尤其是幼儿及体弱者应及时输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或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服补液盐。此外,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不要滥用抗生素,因为抗生素对病毒性病原体无效,且长期应用抗生素反而易起菌群失调性腹泻等不良后果。

在对患者的日常照料中,要应注意患者的饮食卫生,多吃新鲜、易消化、含钙高的食品,多水,少吃高脂肪食品,少吃冷食,同时注意患者的保暖,并少去人群过于集中的公共场所。

病毒肠炎要传播途径为“粪-”传播,但也可能存在“呼吸道传播”。由于病毒性腹泻的传染源多为轻型病人或无症状携带者,且前无有效的针对病毒性腹泻的疫苗,因此病毒性腹泻的防制措施要集中在切断传播途径和提高机体抵抗力面。

护理

1.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力;勤洗手。

2.防止病毒病原体的感染,流,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减少感染机会,家中有腹泻病人时,应积极治疗病人,并适当地隔离。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痧胀

下一篇 衣原体感染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