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血吸虫肠病

吸虫病是由吸虫所起的一种疾病。在人体尚见有牛血吸虫、吸虫、梭吸虫等寄生的病例。其病程和要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慢性与晚期吸虫病。需与伤寒阿米巴脓肿血症结核性腹膜炎等鉴。疾病称:吸虫肠病 所属部位:部 就诊科室:传染科消化症状体征:水肿,腹泻,消瘦,便血,腹痛吸虫病是由吸虫所起的一种疾病。现在已知寄生在人体的吸虫有5种:日本吸虫(schistos......
目录

定义

疾病称:吸虫肠病

所属部位:

就诊科室:传染科消化

症状体征:水肿,腹泻,消瘦,便血,腹痛

概述

吸虫病是由吸虫所起的一种疾病。现在已知寄生在人体的吸虫有5种:日本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埃及吸虫(S.haematobium)、曼氏吸虫(S.mansoni)、间插吸虫(S.intercalatum)及湄公吸虫(S.mekongi)。此外在人体尚见有牛血吸虫(S.bovis)、吸虫(S.matteei)等寄生的病例。

病因

与流区疫水有接触史应考虑到有患吸虫病的可能,故患者的籍贯、职业与疫水接触史是诊断本病的重要参考资料,对无症状无体征的患者尤为重要。

病原学

一成虫:虫体呈柱体,外观似线虫。雌雄异体,雄虫色灰白,较为粗短,长12~20mm,宽0.5~0.55mm,有吸盘与吸盘各1个,面有抱雌虫的抱雌沟,在吸盘后部有睾丸7个;雌虫较难虫细长,,暗褐色吸盘不及雄虫显著,虫体长12~26mm,宽0.3mm,有发达的生殖系统,如卵巢、卵黄腺等。

二虫卵:淡黄色,,无卵盖,卵壳均匀,壳的一侧有一小棘,位于卵的中横线与端之间,壳外常附有粘液与粪便渣滓,含毛蚴。虫卵大小(70~100)×(50~65)μm。

病理改变

吸虫的尾蚴、童虫、成虫及虫卵对人体均可起一定的损害,但以虫卵对人的危害最著。大肠肝脏的病变。虫卵沉着在人的肠壁组织中,其周围出现细胞浸润,成虫卵肿,这是发生慢性因吸虫、肠病变的本原因。成和发展的病理过程与虫卵发育程度有密切的系。

当虫卵尚未成毛蚴时,其周围的组织无反应,或仅有轻微的反应;卵毛蚴发育时,组织始出现炎症反应;卵毛蚴成熟后,自毛蚴分泌的酶、蛋白质及糖等分泌物(虫卵可溶性抗原)组织坏死和急性炎症反应,卵集存处常有膜炎并成嗜酸性脓肿;感染严重时亦可成嗜中性粒细胞脓中。日本吸虫卵常含有成族的虫卵,故起的损害较其他吸虫严重。

肿反应可破坏宿正常组织,不断生成的虫卵成相互连接的瘢痕,导致干线型硬变及肠壁纤维化等一系列病变。另一面,肿反应有助于破坏虫卵和清除虫卵,并使用虫卵渗出的抗原局限于虫卵周围以减少或避免抗原抗体复起全身损害。随意感染过程的发展,宿肿反应可出现调现象,表现为肿反应的强调逐渐减弱。这种现象是虫卵可溶性抗原而不是成虫抗原所诱发。宿产生免疫调后,对虫卵的破坏能力仍持续增强,这在保护宿面有重大意义。

免疫复物所致损害:吸虫尾蚴、童虫、成虫、虫卵等既有阶段性特异的抗原,也有某些共同抗原,而宿则产生相应的抗体。抗原与相应的抗体可在宿成复物。当抗原过剩时,成的可溶性复物可能起免疫复物型变态反应造成管损害,前认为急性出吸虫病及吸虫脏损害均属这类病变。

虫吸虫病变多局限于上静肠系膜下静分布范围之,以结肠,尤其是直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最为显著,小肠病极少,仅见于重度感染者。早期变化可见直肠粘膜有许多黄色棕色的细颗粒,为虫卵沉积和由此所起的炎症反应,局部充水肿,并进一步发生坏死而成嗜酸性脓肿。其表面的肠粘膜坏死落后,成肤浅溃疡,边缘充,大量虫卵由此进入肠腔。临床上可出现腹痛腹泻便血症状,粪中可检出大量虫卵。

急性炎性变化消退后,继以结缔组织增生。晚期变化要为肠壁因纤维组织增生而增厚,部分粘膜损坏落或因养不良而萎缩,故此时粪检时阳性的机会反而减少。部分粘膜增殖息肉。由于重复感染和成虫不断产卵,虫卵在肠壁分批沉积,起病变新老不一,因此肠粘膜可杂有黄褐色细颗粒、溃疡息肉成等。吸虫病变所成的息肉有转变为癌肿的可能。严重的肠部病变愈后可产生肠腔狭窄。此外虫卵还可等部位的病变。

临床表现

在接触疫水后数小时到2~3天,尾蚴侵入处出现蚤咬样红色点状皮疹,为尾蚴皮炎,有瘙痒,数天后自退。尾蚴部时可咳嗽、咳吸虫病的临床表现十分复杂而多样化,视虫卵沉着部位、感染轻重和机体反应而异。其病程和要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慢性与晚期吸虫病。

一、急性因吸虫病:

急性吸虫病为季性传染病,多见于夏秋季,以男性青壮年为多。大部发生在过去无免疫性而新近有大量尾蚴感染者,要是常与疫水接触之故。患者感染史较明显,且多数有尾蚴皮炎史。其全身症状发热过敏反应,皆由虫卵毒素和组织破坏后的代谢产物所起。因虫卵在肠道大量沉积造成急性结肠炎,患者中出现腹痛腹泻的占半数以上。腹泻每日2~3次,粪便稀薄,可带和粘液。

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粘膜充水肿,并可发现黄色小颗粒(为虫卵结),此为急性期独特的病理变化。发病的初期部分病例可仅有便秘。重度感染者,由于虫卵在结肠浆膜层和肠系膜大量沉积,可腹膜刺激症状胀,有柔韧感和压痛,易误诊为结核性腹膜炎。少数患者并有腹水成,这是由于急性虫卵结所产生的炎症渗液以及虫卵肝脏广泛病变,使流不畅,淋巴增多而漏入腔所致,其他可有肿大等。

二、慢性吸虫病:

吸虫病患不一定有急性发作病史。流区农民自细一河水接触,有小量多次反复感染,大多表现为慢性吸虫病。由于感染程度不同,慢性吸虫病有无症状症状之分。

1.无症状患者:轻度流区以无症状患者占大多数,其健康情况和劳动力可不受影响,仅于集体普查或因其他疾病就医时偶然发现。城市中所见的吸虫病多数也属此类,患者大多既无症状亦无阳性体征,少数患者可有轻度脾脏肿大。

2.有症状患者:乙状结肠直肠吸虫病病变的要部位,故腹泻痢疾样大便颇为常见。其轻重则因感染而异通常以轻者为多,患者偶有腹泻,每日2~3次,间或便中带。重者可有绞痛、里急后重感、痢疾样大便等。乙状结肠因虫卵沉着及纤维化而增厚,并有压痛。粪便中容易找到吸虫卵。

另外增厚的网膜肠系膜和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也常因虫卵沉着,成,伴有纤维化而缠结成的大小状不同的块,其质硬而固定,以下部为多。患者大多显示不同程度的贫血消瘦养不良和劳动力减退。患者切见肿大,在早期肝大,表面光滑,稍硬。感染较轻者可停于这一阶段而不再进展,重症而病程长者可发展为硬化肝脏渐见缩小,但仍可扪及,特是左,质硬,表面凹凸不平,有大小不等的结。而后脾脏渐呈充肿大。

三、晚期吸虫病:

由于反复感染,病情逐渐加重,出现硬化。门静压增高腹水脾脏显著肿大,食道下端或张等。部分患者常发热腹痛腹泻和下痢、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并常贫血养不良性水肿。儿童若感染严重,能影响发育,可成侏儒症。部分患者发热,一般不超过38℃,可能与虫卵病的毒素对组织的破坏有

此外,性机能往往减退,男性有性欲减退和阳瘘,女性则有闭经和不孕。此乃严重肝脏损害起全身养不良和对激素灭能作用的减弱,使垂体机能受到抑制,性腺及其他分泌腺亦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萎缩所致。患者面容苍老而消瘦,外观较其实际年龄为大,常有面部褐色素沉着。晚期时肝脏反见缩小,表面不平,质坚硬,脾脏渐呈充性肿大。

检查

一病史

与流区疫水有接触史应考虑到有患吸虫病的可能,故患者的籍贯、职业与疫水接触史是诊断本病的重要参考资料,对无症状无体征的患者尤为重要。

二病原检查

1.粪便检查:

从粪便中检出虫卵或孵出毛蚴可能诊和考核疗效。但轻度感染者,晚期患者及语治疗未愈,粪中卵数很少,检出率低,故粪检阴性不能排除吸虫病。

⑴直接涂法:检出效果甚低,只能发现感染度较重的早期患者。挑取脓粘液部分作涂,可增加检出机会。

⑵沉孵法:

①自然沉淀法:此法优于直接涂法,但粪中虫卵少的患者仍是漏诊。以竹棒挑取粪便约30g(鸡蛋大小)放放烧杯,加少量清水,以玻璃调成糊状,再加较多清水稀释粪便。置铜丝筛于锥量杯上,倾粪液入筛过滤,再以少量清水中洗筛粪渣1~2次。在锥菜量杯加清水至杯处,静置20分钟,倾去上层液体留下粪渣,如此反复换水至上液变清为止。倾去最后一次上层液后,用吸管取少量粪渣作涂3张镜检虫卵。

②毛蚴孵化法:如用自然沉淀法镜检阴性者可进一步用此法。将粪渣全部倾入250或125ml的三角烧瓶,加清水约1cm。(适宜的酸碱度为pH7.2~7.6)。置烧瓶于20~30℃有灯光的孵箱,如室温高达20℃以上,可置室向光处孵化。4小时扣始用肉眼、放大镜观察,毛蚴呈灰白色,点状,常在近水面处作直线运动,24小时仍无毛蚴发现始可认为是阴性。

2.肠粘膜活体组织检查:

常规将乙状结肠镜或直肠镜由肛门插入,先肉眼观察肠粘膜的改变。急性期以充水肿,慢性期则粘膜苍白、肥厚及瘢痕成。各期均可见典型的小结、小斑。然后夹取疑含虫卵结的粘膜病变组织,压于两载玻之间镜检。对未治疗的患者,检出的虫卵不论死活,均有确诊价值;对有治疗史的患者的,则只有查见活卵或近期变性卵才有诊断意义。

三免疫诊断:

1.环卵沉淀反应试验:

是以整卵为抗原的特异免疫试验。卵毛蚴或胚胎分泌排泄的抗原物质卵壳微孔渗出与试样汪肭的特异抗体结,可在虫卵周围成特殊的复物沉淀,在光镜下判读反应强度并计数反应卵的百分率称环沉率。常规法用载波或凹玻,加样本清后,挑取适量鲜卵或于卵(100~150个,从感染动物肝脏分离),覆盖24×24mm盖,四周用石蜡密封,置37℃恒温中48小时后,低倍镜观察结果,必要时需观察72小时后的反应结果。典型的阳性反应为状、指状、状或细长卷状的的折光性沉淀物,边缘整齐,与卵壳牢固粘连。

阴性反应必须看完全,阳性者观察100个成熟卵计算环率及反应强度比例。分级强度判读:“+”为卵周出现状、指状沉淀物的面积小于卵周面积的的1/4,状沉淀物小于1/2,细长带状沉淀物不足卵的长径。“++”为状、指状淀物总面积大于卵周积1/4,状沉淀物大于1/2,带状沉淀物相当于或超过卵的长径。“+++”为状、指状沉淀物大于周积的1/2,状物面积等于或超过卵的大小,带状沉状物超过卵长径数倍。

吸虫干卵抗原(或膜片)环卵沉淀试验是所近年来研制的一种改良法,利用环卵抗原活性物质的耐热特性,将分离的纯卵超声和热处理,定量滴加、烤干固定载玻或预制的聚乙烯薄膜片。此种干卵膜片,保存时间较长(4℃半年),已有市售商品。试验时只需加入清试样,湿孵育,判读结果与常规法相同。干卵膜片法还具有简化操作规程,提高卵抗原的规范要求,并可长期保存等优点。

2.尾蚴膜反应:

取受试者2滴清10条左右的尾蚴在玻上混和后,加盖玻封以石蜡,置25℃恒温中经24小时后在低倍镜下观察,阳性反应为尾蚴周围有状膜成。清灭活后反应减弱,保存3天以上的清需加补体,前认为此反应是部分依赖补体的抗原抗体反应。对新感染病例本试验早期诊断价值较大,阳性率为95%以上。

在无再感染机会的情况下,尾蚴膜反应抗体可自然下降,而造成较多的假阴性,故对基本消灭地区的陈旧感染不宜以本试验为查病法。在感染禽类尾蚴的稻田皮炎患者,可出现交叉反应,应避免在稻田皮炎发生季试验。其转阳性时间较环卵沉淀反应为迟,故应用考核疗效的参考价值不大。

3.虫卵抗原间接凝试验:

间接凝阳性反应粪便检阳性为早,且敏感性高。高戊二醛固定人“O”型红细胞或绵羊红细胞,鞣酸处理后,再用冻干吸虫卵冷浸抗原液致敏,然后冻干冻干后的抗原在4℃下可保存1年以上。试验时在耳垂或手指采6滴,仅需一滴清分以不同稀释度,在上和2.5%红细胞悬液一滴摇匀,室温下静置15~30分钟后观察结果。

如受检清有相应虫卵抗体,则出现凝集反应。稀释度1∶10阳性有诊断意义,阳性率95%以上,反应强度愈大,粪检查易检出。低滴度阳性可能出现假阳性,假阳性率为1%~3.5%。与吸虫的交叉反应较高,可达14%~84.2%。由于吸虫病患者的清对吸虫抗原在补体结试验中不存在交叉反应,可借此予以鉴。间接凝试验操作简便,识结果迅速,是大规模现场普查的敏感性查病法之一。

4.吸虫环抗原(CAg):

最早是在日本吸虫患者普查的敏感性查病法之一。

感染清中检出了环抗原。近十多年来,国者对环抗原进了许多研究,并已取得少少可供参考的结果。检测环抗原为找考核吸虫病疗效的法提供了新途径。前该法仍在探索阶段。

鉴别诊断

急性吸虫病有发热肿大压痛、腹痛腹泻症状,需与伤寒阿米巴脓肿血症结核性腹膜炎等鉴;并发部异位病变时需与粟粒性结核鉴象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有重要的鉴诊断价值。

慢性及晚期吸虫病应与无黄疸梅毒炎鉴。后者食欲减退、乏力、区疼痛与功能减损较明显,嗜酸性粒细胞不增多,乙型炎表面抗原检测阳性。吸虫病患者有腹泻便血者应与阿米巴痢疾以及慢性菌痢鉴,前者粪便孵化毛蚴阳性。晚期吸虫病有巨腹水者不易与门性以及坏死性硬化。前者常有慢性腹泻下痢史,黄疸蜘蛛肝掌较少见,功能减损较轻。

并发症

少数患者并有腹水成,这是由于急性虫卵结所产生的炎症渗液以及虫卵肝脏广泛病变,使流不畅,淋巴增多而漏入腔所致,其他可有肿大等。

治疗措施

治疗吸虫病的药物有吡喹酮、呋喃丙胺、硝硫氰胺等药物,但吡喹酮为首选药物。

吡喹酮

为一种新的广谱抗蠕虫药,对人体3种吸虫和丝虫均有杀虫效果。动物实验性治疗结果,可认为吡喹酮是毒性低、疗程短和疗效高的抗吸虫药。治疗量成人为每次10mg/kd,1日3次,间隔4小时,疗程2日。或采用每次20mg/kg,1日3次,1日疗法。总量为60mg/kg,儿童总量为日70mg/kg,分3次服用,疗程1日。急性吸虫病量与疗程加位,即日10mg/kg/次,1日3次,连服4日,总量为120mg/kg。吡喹酮副作用轻而短暂,于服药后1小时左右出现,要有头昏头痛、乏力、轻度腹痛等,不需处理,于停药后数小时消失。个患者功能试验谷丙转氨酶可增高。少数患者出现早搏,但治疗前后电图与电图均未见有规律性变化。吡喹酮治疗日本吸虫病有显著疗效。粪便孵化于第18~20日阴转,近期疗效达100%。

二呋喃丙胺:

药对吸虫童虫和成虫均有一定杀灭作用。各地实践验认为,呋喃丙胺20天疗法具有较高疗效。前采用缓解肠溶剂型,每天量60mg/kg(成人每天不超过3g),疗效10天,总量为600mg/kg。其该药的副作用为:肠道反应,要是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偶有便血者。痉挛为呋喃丙胺的特殊副作用。精神神经症状要见于晚期吸虫病动物代偿失全的患者,可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沉默寡言、抑郁淡漠,意识模糊或哭笑无常、幻听幻视等,少数患者在疗效中出现轻度功能损害,停药后迅速恢复。

三硝硫氰胺:

系广谱驱虫药,要采用微粉囊型,颗粒直径3~6μm,总量6~7mg/kg,等分3份,每晚服用1次,疗效3日。远期粪检阴转率可达80%左右。急性吸虫病用总量10mg/kg,6日疗程,一般于始服药后8~24日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改善,远期粪检阴转率可达80%。

本药的副作用以神经系统症状为多见,如头昏头痛、眩晕、乏力、嗜睡或失眠步态不稳眼球震颤、多法和肉颤动等。少数可出现精神症状以及消化系统症状。对于功能代偿不良的晚期吸虫病患者、急性炎恢复期未满1年和慢性炎、精神病史、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有等慢性疾病而体质虚弱者用。

预防

一消灭传染源:治疗患者病畜,加强粪便管理,避免新鲜粪便污染水源。如建造无害化粪池;或粪尿混加盖贮存,使尿素分解为氨,可以杀死虫卵。粪便中加生石灰或碳酸氢胺也可杀死虫卵。

二消灭中间宿钉螺:灭螺应据钉螺生态特点和地理条件,因地制宜,采取改变钉镙孳生环境,结物理和化药物灭螺法。物理灭螺法有铲草、烧、土埋等。化灭螺药物有氯硝柳胺、五氯酚钠、烟酰苯胺等。

三个体防护:尽量避免与疫水接触,如必须在疫水中作业时则须采取防护措施,皮肤涂抹防护药物,如氯硝柳胺或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油膏、乳,或穿防水鞋、塑料防护裤等。

流行病学

本病流于我国以及日本菲律宾等地。所解放初期调查,此病流于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南的上海、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13个省、市、区,其发布之广,几乎波及江南产粮区的大部分土地。估计患者约1000万人,受威胁者1亿人以上。吸虫病是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常和政府动员和组织大批专业人员到流展普查普治,据1989年报道,过去有373个县病流,现已有263个县达到卫生部颁发消灭或基本消灭吸虫病的标准,患者总数的94%已被治愈,原有钉螺面积减少了80%。上海市和广东省、福建省已达到部颁布消灭吸虫病的标准。前我国吸虫患者仍有150万,其中晚期患者5.5万。

吸虫病流必须具备3个环

一传染源:日本吸虫病是人兽共患病。吸虫病患者及其保虫宿的动物,如黄牛、水牛、猪、狗、猫、羊、兔、鹿、类、猴等,可因粪便中排出的虫卵而成为传染源。在保虫宿中以水牛及黄牛感染吸虫病者较为普遍。

二传播途径:传染源含卵的粪便落入水体,而水全中有钉螺孳生及人们有机会接触疫水,这三点构成了吸虫病的传播途径。

三易感者:不论何种年龄、性和种族,对日本吸早皆有易感性。但以15~44岁感染率为最高。体已有吸虫寄生的人,对再感染可有部分获得性免疫力,是为伴随免疫。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旋毛虫病

下一篇 西方马型脑炎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