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噤口痢

多由疫痢、湿热痢演变而成,或见於疫痢,湿热痢病程中的某一阶段,是痢疾比较严重的症候。多因湿热结肠中,毒盛而伤害胃气胃阴受劫;或因久病两伤,失和降,输化无力气机相阻塞所致。临床特点,除饮食不思、呕恶不纳,饮入即呕外,兼有胸脘痞闷,舌红苔黄腻等症。痢其症有虚有实。痢是属于痢疾之一。见《法・痢》。亦称痢。指患痢疾而见饮食不进,食入即吐,或呕不能食者。常见于疫痢、湿热痢......
目录

疾病介绍

痢是属于痢疾之一。见《法・痢》。亦称痢。指患痢疾而见饮食不进,食入即吐,或呕不能食者。常见于疫痢、湿热痢重症。多因湿浊热毒结肠中,毒亢盛,胃阴受劫,升降失常;或因久病两伤,中气败损所致。症见不思饮食,呕恶不纳,下痢频繁,肉瘦削,胸脘痞闷,舌绛苔黄腻等。治疗可选用清热、解毒、辟秽、降逆、和阴、益等法。《法》创用人参石莲黄连一法,徐徐呷下。

病因

日夜焦思,频动肝火,时当孟秋,心热贪凉,多食瓜果,致患下痢。

症状

一日夜下痢十五六次,多带鲜,后重甚剧,偶觉疼即须入厕,便后移时疼始稍愈,病已五日,分毫不能进食,惟一日之间强饮米汤数。其左部弦而硬,右部弦而浮,其搏五至,发热常觉恶心

鉴别

肝火炽盛,肝血虚损,又兼胃气挟热上逆,是以下痢甚剧,而又噤不食也。当治以滋阴、清热、平、降之品。

并发症

将药如法服两,痢中已不见鲜,次数减去三分之二。其左部较前和平,右部则仍有浮弦之象,仍然不能饮食,中仍然发热,然不若从前之恶心,此宜用药再清其腑必然能食矣。

【处

生怀山药(两半)生石膏(两半捣细)生杭芍(六钱)白头翁(四钱)秦皮(二钱)甘草(二钱)共汤一大盅,分两次温服

预防

石膏为治外感实热之药,今此未夹杂外感,何以中亦用之?答曰:石膏为治阳明腑有实热者之圣药,初不论其为外感外感也。盖阳明胃气以息息下为顺,若有热则其多不下而上逆,因其胃气挟热上逆,所以多恶心呕吐不思饮食,若但知清其热而不知降其,治之恒不易见效。惟石膏性凉质重(虽为汤,仍有沉重之力),其凉也能清实热,其重也能镇气逆,是以凡胃气实热上逆令人不思饮食者,服之可须臾奏效。若必谓石膏专治外感实热,不可用治内伤实热

治疗

生杭芍(一两)生怀山药(一两)滑石(七钱)白头翁(五钱)秦皮(三钱)碎竹茹(三钱)甘草(三钱)鸦胆子(成实者五十粒去皮)先用白糖水囫囵送服鸭胆子仁,再将余药汤一大盅,温服下。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湿热痢

下一篇 鼠咬伤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