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溶组织内阿米巴病

组织阿米巴病为侵袭型阿米巴病的病原虫,寄生结肠起阿米巴痢疾和各种类型的阿米巴病,为全球分布,多见于热带与亚热带。据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无症状的带虫者、急性非典型阿米巴肠病、急性典型阿米巴肠病、急性暴发型阿米巴肠病、慢性迁延型阿米巴肠病。本病应注意与细菌性痢疾相鉴。疾病痢疾阿米巴病 所属部位 :部 就诊科室 :传染科 症状体征 :排水样性大便溶组织阿米巴(也叫痢疾阿米......
目录

定义

疾病痢疾阿米巴病

所属部位 :

就诊科室 :传染科

症状体征 :排水样性大便

概述

组织阿米巴(也叫痢疾阿米巴)为侵袭型阿米巴病的病原虫,寄生结肠起阿米巴痢疾或阿米巴结肠炎。痢疾阿米巴也是足虫纲中最重要的致病种类,在一定条件下,并可扩延至、泌尿生殖系和其他部位,溃疡脓肿。溶组织阿米巴为全球分布,多见于热带与亚热带。

病因

病机

小滋养体能否侵入组织起病变,是由多面的因素决定的,其中要有:

1、宿生理机能改变,如养不良、感染、肠道功能紊乱、肠粘膜损伤等,致使宿抵抗力降低;

2、在适的细菌种类协同作用下(细菌可提供阿米巴生长繁殖的适宜理化条件),促进阿米巴增殖,另外还可直接损害宿肠粘膜,有利于阿米巴的侵袭,增强其致病力等。

病理机制

肠道阿米巴病要由于食入被包囊污染的食物和水而起。包囊囊壁具有抗酸作用,能安全地通过而到达结肠的回盲部,在肠液的消化作用下脱囊而出,发育成为小滋养体。小滋养体直径约为3~12μm,以二分裂繁殖,吞噬肠容物和细菌为养,不能吞噬红细胞。

结肠功能正常时,横结肠以下的肠段,因水分吸收,养物减少和粪便增加,小滋养体停止活动,遂进入包囊前期,继而产生囊壁成包囊,最后随粪便排出,故小滋养体也称为肠腔型或共栖成囊型滋养体。

大多数感染者为无症状的包囊携带者,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溶组织阿米巴有共栖特点和潜在致病力,是否致病取决于虫体和宿间的相互作用。虫株的毒力和侵袭力强,宿局部肠功能紊乱、细菌感染、粘膜损伤或全身因养不良、感染和免疫功能低下时,小滋养体便侵袭组织,发生致病作用。

小滋养体粘附于结肠上皮,凭借其伪足的机械运动及其酶的溶解性破坏作用侵入肠壁,遂转变为大滋养体并大量增殖,造成局部肠粘膜溶解坏死和溃疡成。大滋养体直径多为20~30μm,能活跃地吞噬红细胞和组织,为致病型也称组织型滋养体。大滋养体可随坏死组织进入肠腔,排出体外后死亡,或在肠腔中转变为小滋养体,再成包囊。

病理改变

  由囊后滋养体增殖的虫体群大多在回盲部或少数在乙状结肠起原发病灶。除重症者外,原发灶仅局限于粘膜层,肠窥镜观察为稍隆起的充小灶,中央常有针尖状溃破。在急性病例,增殖的滋养体能突破粘膜层,在疏松的粘膜下层繁殖扩展,起液化坏死灶,小底大的烧瓶样溃疡

病大小自数毫米至十多毫米不等,若有细菌伴发感染,则镜检可见坏死灶的外围有多量中性粒细胞浸润。重症病例则溃疡可深入层,或邻近的溃疡互相融,致使大粘膜落,因而阿米巴溃疡具有较大穿孔层,轻症或亚急性病例的肠壁损害可有粘膜微小溃疡肿样溃疡的各种不同类型。

性病例由于粘膜增生可出现阿米巴肿(amoeboma)。在肠粘膜下层或层的阿米巴滋养体可侵入静,随留于窦,起继发性阿米巴病。初起为多发性坏死小灶,与病灶外围的白细胞浸润构成炎期。据宿的机体状况,其中的一个或偶尔多个小灶融而发展为脓肿脓肿的中央为含酱色性状的坏死区,滋养体则聚集在炎症病灶外围与正常组织交界的部位(脓肿壁)。大的脓肿可发展至婴儿头颅大小。

此外痢疾阿米巴也可路或直接向胸腔穿破入而致脓肿;侵入纵隔、心包甚至等部位起局部脓肿,但甚为少见。脓肿壁穿孔部位,手术切会阴附近的皮肤也可被侵袭而发生阿米巴皮肤溃疡;如累及生殖器官则可阿米巴性阴道炎或前裂腺炎等。

诊断

  确诊肠阿米巴病法,常用的有粪便检查(检查滋养体和包囊)、人工培养(查滋养体)和肠镜活组织检查(查滋养体)或刮拭物涂检查(查滋养体)。免疫诊断虽属间接的诊手段,却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症状体征

组织阿米巴病潜伏期长短不一,自1~2周至数月以上不等,虽然患者早已受到溶组织阿米巴包囊感染,仅以共栖生存,当宿抵抗力减弱以及肠道感染等,临床上始出现症状

类型

一、无症状的带虫者:

患者虽然受到溶组织阿米巴的感染,而阿米巴原虫仅作共栖存在,约有90%以上的人不产生症状而成为包囊携带者。在适当条件下即可侵袭组织起病变,出现症状。因此,从控制传染源及防止起致病的观点出发,以于包囊携带者应起足够的重视,必须给予治疗。

二、急性非典型阿米巴肠病:

发病较缓慢,无明显全身症状,可有部不知,仅有稀便,有时腹泻,每日数次,但缺乏典型的痢疾样粪便,而与一般肠炎相似,大便检查可发现滋养体。

三、急性典型阿米巴肠病:

起病往往缓慢,以腹痛腹泻始,大便次数逐渐增加,每日可达10~15次之多,便时有不同程度的腹痛里急后重,后者表示病变已波及直肠。大便带和粘液,多呈暗红色或紫红色,糊状,具有腥臭味,病情较者可为便,或白色粘液上覆盖有少许鲜红液。患者全身症状一般较轻,在早期体温和白细胞计数可有升高,粪便中可查到滋养体。

四、急性暴发型阿米巴肠病:

起病急剧,全身养状况差,重病容,中毒症状显著,高热,寒战谵妄腹痛里急后重明显,大便为便,有恶臭,亦可呈水样或轿水样便,每日可达20次以上,伴呕吐虚脱,有不同程度的脱水与电解质紊乱。液检查中性粒细胞增多。易并发肠出或甩穿孔,如不及时处理可于1~2周因毒血症而死亡。

五、慢性迁延型阿米巴肠病:

通常为急性感染的延续,腹泻便秘交替出现,病程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不愈,在间歇期间,可以健康如常。复发常以饮食不当、暴饮暴食、饮、受疲劳等为诱因,每日腹泻3~5次,大便呈黄糊状,可查到滋养体或包囊。患者常伴有脐击或下部钝痛,有不同程度的贫血消瘦养不良等。

临床表现

  阿米巴病的临床表现较多变化,常有迁延现象,即病程延长,症状隐显无常。WHO建议的临床分型可分为无症状的带虫感染和有症状的侵袭性感染。前者占90%以上,绝大多数系复体中非侵袭种的感染。后者又分肠阿炎巴病(包括阿米巴痢疾肠炎,阿米巴肿,阿米巴性阑尾炎等)和肠外阿米巴病(包括阿米巴脓肿及皮肤阿米巴病等)两类。

典型的阿米巴痢疾以常伴有绞痛及里急后重、含脓糖液便的急性型的痢疾已不多见,大多表现为亚急性或慢性迁延性肠炎,可伴有腹胀消瘦贫血等。肠外阿米巴病以阿米巴脓肿最多见,系,好发于,常伴肠阿米巴病史,大多起病缓慢,有弛张热、肿大、区痛及消瘦贫血养性水肿等。

阿米巴脓肿较少见,有源性和肠源性。前者多由阿米巴脓肿直接穿破所致;后纱路传播,病灶不限于右下。极少数情况下,脓肿可穿入心包、穿破壁。肠道阿米巴也可进入肛周、阴道尿道起相应部位的脓肿或炎症。常见并发症有肠炎、阿米巴肿、阿米巴性阑尾炎等。

检查化验

一、实验室检查

1、象:

普通型白细胞总数和分类正常。暴发型和伴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慢性患者可有轻度贫血

2、粪便检查:

粪便呈暗红色果样,有特殊腥臭味,粪质较多,含及粘液。镜检可见大量粘集成团的红细胞、少许白细胞和夏科-雷登结晶。找到活动的、吞噬红细胞的阿米巴滋养体。慢性患者粪便中能查到包囊。

(1)生理盐水涂法:

适用于急性痢疾患者的便或阿米巴肠炎稀便要检查活动的滋养体,但标本必须新鲜,送检越快越好,置4℃不宜超过4~5小时。典型的阿米巴痢疾粪便为红色粘液样,有腥臭味。镜检可见粘液里含很多粘集成团的红细胞和较少的白细胞,有时可见棱结晶和活动的滋养体。这些特点可与细菌性痢疾的粪便区

(2)包囊浓集法:

对慢性患者的成粪样,亦可用直接涂法查找包囊期,常作碘液染色以显示细胞核,便于鉴诊断。但包囊检查可用浓集法提高检出率。常用的法有硫酸锌浮集聚法和碘醛离沉淀法。

临床上多见的不典型迁延型阿米巴病,常不易在粪便找到病原体。据分析,无症状患者或病变局限于盲肠和升结肠者,常规湿或固定染色涂的一次检出率不超过30%,间隔一天以上的3次送检,阳性率可提高至60~80%,送5次者可达90%以上。

(3)人工培养:

已有多种改良的培养基可供选用。从粪便标本分离培养虫体的诊断常规都用有菌培养,但一般在多数亚急性或慢性病例的检出率不高,故培养法似不宜用作常规检查。无共生物培养需特种培养基和技术要求,宜用于研究。

临床上多见的不典型迁延型阿米巴病,常不易在粪便找到病原体。据分析,无症状患者或病变局限于盲肠和升结肠者,常规湿或固定染色涂的一次检出率不超过30%,间隔一天以上的3次送检,阳性率可提高至60~80%,送5次者可达90%以上。

3、清免疫检查:

用间接凝试验(IHA),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查侵袭性肠病(包括阿米巴),阳性率为60%-80%。

4、影像检查:

X线钡灌肠检查:在阿米巴部位有充盈缺损、狭窄或壅塞。

5、结肠镜检查:

可见大小不等的溃疡小底大,边缘整齐,有时可见一圈红晕溃疡边缘涂及活检可见滋养体。

6、组织检查:

借助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直接观察粘膜溃疡并作活检或刮拭物涂的检出率最高,约85%的痢疾患者可用此法检出。活体标本必须取材于溃疡边缘,脓腔穿刺亦应取材于壁部,并注意脓液性状特征。

病原检查要特注意盛器洁净及病人服药和治疗措施的影响。某些抗生素,杀虫药物,泻、收敛,高、低渗灌肠液,钡餐以及自身尿液污染均可使滋养体致死而干扰病原体的检出。

二、免疫诊断

由于阿米巴病的病原查诊容易漏检与误诊,免疫诊断虽属间接的诊手段,却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自60年代阿米巴无共生物培养建立和特异单克隆抗体问世后,提供了溶组织阿米巴纯抗原和优质工具抗体,国外陆续发展了多种免疫诊断法。

近年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各种改良法应用较多。大体上,特异环抗体的检测在脓肿患者的检出率可高达95%~100%,侵袭型肠病患者85%~95%,而无症状带虫者仅10%~40%,滴度视病情可不一致,但脓肿大者多为高滴度。

因此诊断仅对急性发病患者有较大的助诊断价值,清流调查中,人群抗体滴度的消长水平可提示地区发病情况。单克隆抗体和DNA探针杂交技术的应用为探测宿液和排泄物中的病原物质提供了特异、灵敏并能抗干扰的示踪工具。应用单克隆抗体检测粪便、脓液虫源抗原及DNA探针鉴定粪虫种均已见有报告。

鉴别诊断

本病应注意与细菌性痢疾相鉴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起的常见急性肠道传染病,以结肠化脓性炎症为要病变,有全身中毒症状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便等临床表现。因进入人体的痢疾杆菌菌型不同,数量多少及每个人的抵抗力不同,所以,症状也各不相同。因此临床上将痢疾分为急性慢性两种。

急性痢疾症状又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中毒型4种。在中毒型中,据病情又分为休克型和型。虽然家长不必对孩子的病况进严格的分型,但应了解痢疾的基本症状和病情变化的结局。凡病程超过2个月者,称为慢性痢疾、多数是因轻型痢疾治疗不彻底或孩子患有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寄生虫等病体质较弱所致。

这种类型的病儿多无高热,有时可出现腹痛腹泻呕吐和低热,大便每日3-5次,可有正常便与黏液便便交替出现。患慢性痢疾的病儿,因长期养不良,抵抗力差,易并其他细菌感染,如肺炎、结核等。

细菌性痢疾诊断依据:

腹痛腹泻及脓样便者即应考虑菌痢的可能。急性期病人多有发热,且多出现于消化道症状之前。慢性期病人的过去发作史甚为重要,大便涂镜检和细菌培养有助于诊断的确立。

乙状结肠镜检查及X线钡检查,对鉴慢性菌痢和其他肠道疾患有一定价值。在菌痢流,凡突然发热惊厥而无其他症状的患儿,必须考虑到中毒型菌痢的可能,应迟早用肛试取标本或以盐水灌肠取材作涂镜检和细菌培养。

并发症

1、 阿米巴脓肿

阿米巴脓肿是阿米巴痢疾最常见的并发症,系由于阿米巴原虫侵入肠壁的小静并随门流到达所致。脓肿一般为单发性,大小不一,且多位于脓肿为被溶解液化的坏死组织和陈旧性液混而成的果样物质,炎症反应不明显。脓肿壁上附有尚未完全液化坏死的结缔组织管和导管等,呈破絮状外观。脓肿大多发生于阿米巴痢疾发病后1~3个月,但也可发生于痢疾症状消失数年之后。临床上,阿米巴性脓肿常表现为长期发热伴有右上腹痛肿大和压痛,全身消耗等症状

2、阿米巴性脓肿

阿米巴脓肿多直接由脓肿蔓延而来,常位于右,为单发性。

3、阿米巴性脓肿

阿米巴性脓肿偶可发生,系阿米巴滋养体由道进入起,常为多发性。

4、其他情况

极少数情况下,脓肿可穿入心包、穿破壁。肠道阿米巴也可进入肛周、阴道尿道起相应部位的脓肿或炎症。

治疗措施

1、为取得最佳疗效,多采用联用药。  

2、普通型一般采用灭滴灵,其治愈率可在90%,如加用巴龙霉素或四环素更能提高疗效。若有包囊排出,可加用糖脂酰胺或双碘奎琳或奎碘仿。

3、暴发型可采用灭滴灵静滴注,同时用抗生素治疗。

4、慢性型可选用灭滴灵或双碘奎琳或奎碘仿。

5、无症状型和轻型可选用糖脂酰胺或双碘奎琳或灭滴灵均有一定疗效。

6、查治病人和带虫者以控制传染源,特要发现和治疗从事饮食工作的包囊携带者及慢性患者,必要时应予鉴虫种,决定治疗对策。

  7、管理粪便,保护水源为切断阿米巴病传播途径的要环因地制宜进粪便无害化处理,杀灭其中包囊,并严密防止粪便污染水源,应是防制阿米巴病的键措施。

  8、抗虫治疗前以甲硝咪唑(灭滴灵metronidazole)为急性阿米巴病(包括不同部位的脓肿)的首选药物,服吸收良好,副作用少,但到达结肠浓度偏低,单纯用于治疗带虫者的效果并不理想。肠阿米巴病应配伍用喹碘(chiniofon)、碘氯羟喹(vioform)等对肠腔型阿米巴有效的喹啉类药物。氯喹亦为治疗肠外阿米巴病的有效药物。中药鸦胆子仁、大蒜素、白头翁等也有一定疗效,且副作用小。

预防

  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养成良好个人习惯,消灭害虫,搞好环境卫生,防止病从入,均属预防感染的有力措施。

治愈标准

  治疗后,连续6~10次粪便检查无包囊和滋养体时,可确定治愈。

流行病学

  阿米巴病呈世界性分布,全球高发地区位于西哥、南美洲东部、东南亚,西非等,地处北纬10°至南纬10°之间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平均感染率在20%以上,个地区如埃及可达57%~87%。

据报告,我国近年的人群感染率在0.7%~2.17%之间,大多见于济条件、卫生状况、生活环境较差的地区,农村高于城市。人群的感染要通过人际传染,要传播环是被含有包囊的粪便污染的水源。

居民点的水源被污染常酿成该地区的爆发流和异乎常的高感染率;其次是手指、食物或用具的被污染;卫生习惯不良的带虫者是危险的传染源,蝇及蟑螂等昆虫也能对包囊起一定的传播作用。

由于缺乏有效的获得性免疫,患过阿米巴病的人仍是易感者。易感性与性,年龄无相性,流统计中的男性高发现象,多与生活习惯和职业等因素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