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烦热

发热同时又有心烦,或烦躁而有闷热的感觉,均称“烦热”。多由于里热过盛,阴受伤所致。凡发热同时又有心烦,或烦躁而有闷热的感觉,均称“烦热”。多由於里热过盛,阴受伤所致。 ①表热的一种。为热所烦,其热无时而歇。《伤寒明理论》卷一:“烦者热也,与发热若同而异也。发热者,怫怫然发于表,有时而已者是也;烦者,为烦而热,无时而歇者是也。二者均为表热,而烦热为热所烦,非若发热而时发时止也,故谓之烦热。”......
目录

基本内容

发热同时又有心烦,或烦躁而有闷热的感觉,均称“烦热”。多由於里热过盛,阴受伤所致。

①表热的一种。为热所烦,其热无时而歇。《伤寒明理论》卷一:“烦者热也,与发热若同而异也。发热者,怫怫然发于表,有时而已者是也;烦者,为烦而热,无时而歇者是也。二者均为表热,而烦热为热所烦,非若发热而时发时止也,故谓之烦热。”  

②郁闷发热。《伤寒绪论》卷下:“烦热,为郁闷不安,热不得发越之象。不汗吐下而烦热者,为太阳表证曰: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如未作实,当和解而已;若下满而烦,则有吐下之殊。烦热自汗而渴属阳明;烦热弦,喜呕,或烦而不呕属少阳,不可不辨。汗下后六七日不大便,小腹满而烦,或胸中痛而烦热,喘逆者,为有屎,大承汤急下之。”若肝火不清,时多郁怒而烦热者,用徒薪饮;若三阴亏损,血虚盛而烦热不止者,用地黄膏、三才(见《景岳全书·杂谟》)。

病因

平素身体康强,所禀元阳独旺,是以能享高年。至八旬后阴分浸衰,阳分偏盛,胸间恒觉烦热,延医服药多用滋阴之品始愈。迨至年过九旬,阴愈衰而阳愈亢,仲春阳发生烦热,旧病反复甚剧。

诊断

烦热是病人因发热烦躁不安,坐卧不宁的症状,亦称五心烦热或五如焚。五即指两手,两足胸处。

鉴别诊断

烦热多属里热,与壮热潮热等常易混淆,鉴时应注意烦热是以“心烦躁扰”为要表现,而壮热潮热则是以“热”为要表现。在外感热病和某些内伤病的发展过程中,常见烦热,其热势高者,多为实证;低者多为虚证

治疗

每日服药一至三烦热大减,已不结,且较前柔和。遂将玄参、生地黄皆改用六钱,又加龙眼肉五钱,连服五,诸病皆愈。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疟疾

下一篇 烦躁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