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发颐

发颐(汗毒)指发生于部位的一种化脓性感染,虽与痄腮相似,但本病多继发于伤寒温病疹的后期。由于汗出不畅,余邪热毒未能透泄、郁结于少阳、阳明之凝滞而成,故又“汗毒”。初起身热恶寒、肿如结核、微有热痛,以后脓肿渐渐增大,热痛亦加剧。如不及时切脓肿可在部或在口腔粘膜或向外耳等处溃破。类于化脓性腮腺炎。多由伤寒温病治疗不彻底,以致余邪热毒壅结少阳、阳明之经络阻塞,凝滞于......
目录

病因病机

  多由伤寒温病治疗不彻底,以致余邪热毒壅结少阳、阳明之经络阻塞,凝滞于局部,热胜肉腐化脓而成。或因术后亏损,阴津不足,毒上蕴阻

诊断

  多见于成年人,常由热病、全身性感染、部大手术后以及腮腺导管急性阻塞而继发。

  发病急骤,一侧多见。 图片

  初起颌间疼痛并有紧张感,轻微肿胀,张稍有困难。继则肿胀逐渐加剧,并延及之前后。张后,可见红肿的腮腺,若压迫局部,自管处有脓性分泌物溢出。约7—10天进人成脓期,此时疼痛加剧,呈跳痛性,皮色发红,肿胀更甚,可波及同侧眼睑、颊部、颈部等处,之有波动感。同时腮腺导管处能挤出混浊黄色脓性分泌物。如不及时切脓肿可在颌部、口腔粘膜或外耳道溃破,脓出臭秽。

  初期有轻度发热,发展严重可伴高热、纳呆、大便秘结等全身症状。如患者极度虚弱或失于治疗,可致塞、汤水难下、志昏糊等毒内陷

  助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鉴别诊断

  痄腮多为双侧患病;好发于5—15岁儿童;色白漫肿,酸多痛少;不化脓;常有接触传染史。

辨证论治

治法

  (一)热毒蕴结红肿结于颌,张不利,掀热疼痛;发热渴,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弦数。

  辨证分析:热毒结聚于颌部,故局部红肿,掀热疼痛;足阳明.因经络湿毒热之蕴结,以致不利;热毒正气相搏,故发热;热伤津液,故渴、便秘舌红、苔黄、弦数均为热象。

  治法:清热解毒

  方药普济消毒饮加减。

  (二)热毒内陷颌间肿块平塌漫,肿热延及面及颈项,掀红灼热,疼痛剧烈,汤水难下,粗;伴壮热渴,烦躁不安,甚或神昏澹语;舌红绛,苔少而干,细数。

  辨证分析:热毒内陷,故肿势平塌漫,肿势蔓延,疼痛剧烈;火毒炽盛,耗伤津液,故壮热渴;热毒陷入营血,热扰,故见烦躁不安,神昏谵语舌红绛、苔少而干、细数为热人营血,灼伤阴液之征。

  治法:清营解毒,养阴生津

  方药清营安宫牛黄加减。

外治法

  初起用金黄膏或膏外;脓成及早切排脓,八二药线流,外盖太乙膏口腔粘膜出脓者,先用等渗盐水漱,次用青吹,每日4—5次。

预防

  1.平素注意口腔卫生,饭前饭后漱

  2.热病后、大手术前后患者要注意口腔卫生,加强口腔护理,常吃酸性食物,以刺激唾液分泌。

  [结语]

  发颐相当于西医的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其特点是:颌之间肿胀疼痛,张受限,全身症状明显,病势严重者可出现内陷。应与痄腮相鉴热毒蕴结,治宜清热解毒普济消毒饮加减;热毒内陷,治宜清营解毒、养阴生津清营安宫牛黄加减。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发热

下一篇 疟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