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灸
名词解释
化脓灸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疗法,是艾灸的一种,可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此外,化脓灸还可用于哮喘、痹证、慢性肠胃病、阳虚顽症的治疗及体虚的调理。
因为化脓灸初次使用会使患者皮肤有一定的损伤,表皮会出现疤痕,很多人不愿接受这种治疗。而且每个患者的治疗时间需要用15-45分钟的时间,而普通针灸只用几分钟就可以了,这些是导致“化脓灸”没有普及的原因。 当然,造成这种现象也和很多患者不熟悉化脓灸的操作有关。
具体操作
医生操作时先用笔点个小点,打个记号,用艾绒做成麦粒大小的圆锥形艾炷,然后把它直立旋转于穴位之上,再用香从顶尖轻轻接触点着,直到病人喊痛的时候,医生再迅速把它按灭,同时用左手拇指、食指、中指按摩穴道周围,可以减轻病人痛苦。其实,只要灸几次,再灸就不太痛了,如果耐心治疗十多次,用不了多久就能产生一定的疗效。
化脓灸的部位一般是四肢、腹部、腰部。用这种灸法,初灸之后,皮肤局部会变黑、变硬、结痂,下次再灸就在硬痂上施灸。如果化脓,可以按压,排出脓液再灸,如果痂皮脱落,可以用敷料覆盖,等结痂后再灸。
注意事项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