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菇
特征习性
菌盖,菌柄,菌肉,菌褶
1、菌盖。青头菌为真菌植物门真菌绿菇的子实体。菌盖宽3—12厘米,初球形,初圆锥而后展开成中凹之漏斗形,表面灰绿色,并具不规则多角形翠绿点纹,菌盖表皮层之伪柔组织末端细胞有如直立之囊状体。很快变扁半球形并渐伸展,中部常稍下凹,不粘,浅绿色至灰色。
2、菌柄。菌柄长5-10厘米,宽1.5-2厘米,中实至稍海绵状,表面具白色纵皱纹。孢子大为7-9*5.5-8微米,卵形或近球形,表面有细刺及网棱。缘囊状体与侧囊状体皆为纺锤形,大小为35-60*6-9微米。
3、菌肉。菌肉白色,幼时坚硬。
4、菌褶。菌褶密、白色,后期稍带黄色。味道柔和,无特殊气味,炒吃味鲜美。
生长环境
野生绿菇每年6~9月份大量出菇。其间林间土壤温度为19~24.5℃.含水量为54%~68.5%,近地空气温度为20.5~25.5℃.相对湿度615%~94.5%.绿菇在8~40年生的马尾松林中都可大量出菇并正常地生长发育,林分结构通常以马尾松为主.郁闭度50%~80%。下层灌木为稀疏壳斗科植物.草本层为稀疏茅草或蕨类。土壤腐殖质及落叶层的厚度对子实体的发生影响不明显.但土壤pH值一般要求在4.5~64之间。综合分析认为温度、湿度、光照、土壤pH是影响绿菇子实体生长的4大关键因素。其它生境因子,如坡向,坡度。坡住等是通过影响这些关键因素而间接地影响绿菇子实体的分布及生长发育。
气候条件
绿菇和其它食用菌根菌类一样,一般在夏秋季雨后次日天晴时大量出菇,可见其子实体的形成与后 期 的 生 长 发 育 对 土 壤 及 空 气 湿 温 度 有 严 格 的 要求。由于子实体往往在一夜间形成,还可见其子实体原基的分化需要较弱的光线或黑暗的条件。只要林间气温适宜,从菌蕾到菌盖完全打开只需2~3d左右的时间。6月至9月,我们共进行了6次调查,每次5个 点 ,发 现 产 菇 点 的 这 期 间 土 壤 温 度 为19~24.5℃,含 水 量 为54%~68.5%,近 地 空 气 温 度 为20.5~25.5℃,相对湿度61.5%~94.5% (调查结果记录表略)。但是,必须指出的是,子实体的分化及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对于温湿度的要求其实是具有一定的差异的,而且各阶段对于温湿度条件都有一定的适应范围。我们的调查结果仅仅是某一时间点上的测量值,因而只具有参考意义。9月份以后,气温降低,降雨减少,林区土壤及空气温湿度均大大降低,产菇量逐渐减少,至10月中旬以后,几乎采集不到,可见温湿度是绿菇生长的关健因子。
土壤条件
绿菇子实体生长点的土壤类型为黄壤或黄棕壤,土壤质地为中壤土,土壤腐殖质含量高 (厚1~8cm) ,质地疏松,透水性良好,并有1~3cm厚的落叶层的地点。但是这也并非绝对,在一些土壤贫瘠,腐殖质含量少,无灌草层的裸砂质地,亦见有不少绿菇子实体的生长,说明绿菇对环境土壤腐殖质等条件的要求不是非常严格,只要主要因子适宜,在这种非理想的土壤基质上亦能生长出子实体并能生长发育。调查中所有样点的土壤p H值都在4.5~6.4之间,可见绿菇对土壤酸碱度要求较严格,适宜于酸性土壤,因而我们认为土壤p H值也是绿菇子实体生长的关健因子之一。
种类介绍
产地:云南别名: 变绿红菇、 青冈菌、 绿豆菌。青头菌生长在 松树或针叶林、阔叶林或混交林地,每年夏秋季为生长期,雨后产量多。青头菌为真菌
云南省 宁蒗县 红旗乡辣子洞村山上的青头菌
植物门真菌 绿菇的 子实体。 菌盖宽3—12厘米,为初球形,很快变扁半球形并且渐伸展,中部常常稍下凹,不粘,浅绿色到灰色。菌肉为白色,味道柔和,没有特殊气味,炒吃味鲜美。青头菌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食用菌。青头菌主产云南 滇西" 三江并流"区原始森林地带,生长环境相当纯净,主要生长在树林里的草丛里,每一年六至九月出菇。当地老百姓很喜欢吃。菌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 植物纤维等成份,入口很细嫩,香味很悠长,有浓郁大自然清香气息。刚出土时象球形,后逐渐展开呈扁圆形,菌帽质地十分坚固,为青绿色,表面有一片青褐色鳞片。
主要价值
营养分析
青头菌知识介绍: 青头菌为真菌植物门真菌 绿菇的 子实体。菌盖宽3—12 厘米,初球形,很快变扁半球形并渐伸展,中部常稍下凹,不粘,浅绿色至灰色。菌肉白色,味道柔和,无特殊气味,炒吃味鲜美。青头菌是群众喜爱的一种食用菌。青头菌主产于云南 滇西" 三江并流"区原始森林地带,生长环境极其纯净,主要生长在树林中的草丛里,每年六至九月出菇。菌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 植物纤维等成份,入口细嫩,香味悠长,有浓郁的大自然清香气息。刚出土时有点像球形,以后逐渐展开呈扁圆形,菌帽质地坚固,呈青绿色,表面有一片青褐色的鳞片。
青头菌营养分析: 青头菌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B2、 尼克酸等营养成分。
青头菌适合人群: 一般人都适合食用,尤其适合有眼疾、肝火盛、 忧郁症、 痴呆症患者食用。
青头菌食疗作用: 气味甘甜,微酸,无毒;主治眼目不明,能泻肝经之火,散热舒气,妇人气郁,服之最良。对急躁、忧虑、抑郁、痴呆症等病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营养知识
青头菌知识介绍: 青头菌为真菌植物门真菌 绿菇的 子实体。菌盖宽3—12 厘米,初球形,很快变扁半球形并渐伸展,中部常稍下凹,不粘,浅绿色至灰色。菌肉白色,味道柔和,无特殊气味,炒吃味鲜美。
青头菌是群众喜爱的一种食用菌。青头菌主产于云南 滇西" 三江并流"区原始森林地带,生长环境极其纯净,主要生长在树林中的草丛里,每年六至九月出菇。菌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 植物纤维等成份,入口细嫩,香味悠长,有浓郁的大自然清香气息。刚出土时有点象球形,以后逐渐展开呈扁圆形,菌帽质地坚固,呈青绿色,表面有一片青褐色的鳞片。
青头菌营养分析: 青头菌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B2、尼克酸等营养成分。
青头菌适合人群: 一般人都适合食用,尤其适合有眼疾、肝火盛、 忧郁症、痴呆症患者食用。
主治眼目不明,能泻肝经之火,散热舒气,妇人气郁,服之最良。对急躁、忧虑、抑郁、痴呆症等病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干“青头菌”先用温水浸泡、漂清后,可炒、煮、蒸、炖、油炸、氽汤作菜,食味鲜美,是著名的食用菌。
食用方法
烧炒、炖、蒸、熘、拌、烩,将甲鱼、 乌鸡、 土鸡等混一起做汤,其味更鲜、营养更丰富!
红烧青头菌
主料:青头菌600克
辅料: 猪里脊肉100克,淀粉( 蚕豆)10克,鸡扒5克,柿子椒50克。
调料:香油10克,酱油50克,盐5克,味精3克, 大蒜10克,胡椒粉2克, 猪油(炼制)40克。
红烧青头菌的做法:1. 青头菌去根洗净,切成滚刀块;
2. 柿子椒洗净,去柄和籽,切成块;
4. 将脊肉扒拌匀上浆;
5. 炒锅置中火,注入猪油,至四成热时,依次下脊肉、青头菌滑透,倒入漏勺沥油;
6. 炒锅回中火,注入猪油,下辣椒、蒜片炒香,下菌、脊肉、盐、味精、胡椒粉、甜咸酱油,烧2 分钟,用湿淀粉 勾芡,淋上香油即成。
红烧青头菌的制作 要诀:1. 掌握好风味特点,只用云南特产甜酱油而不用糖,方为正宗;
2. 因有滑油过程,需准备熟猪油500克。
中药化学成分:子实体内含丰富的蛋白质、磷、钙、铁和 硫胺素等。
科属分类: 红菇科
植物形态: 菌盖宽3-10cm,扁半球形,后平展。成熟后中央下凹,浅绿色、灰绿色,表皮往往具深绿色斑块,且多龟裂,盖缘条纹放射状,极明显。菌肉白色。 菌褶白色,直生。褶间近盖处有横脉相连。 菌柄长2-10cm,粗0.5-2cm,白色。 孢子透明,6.1-9μm×5.2-7μm。近球形、卵圆形,有小疣,连成微细不完整的网纹。青头菌为真菌植物门真菌 绿菇(青脸蕈、 变绿红菇)Rus-sulavirescens(Schaeff.)Fr. 的 子实体。菌盖宽3—12 厘米,初球形,很快变扁半球形并渐伸展,中部常稍下凹,不粘,浅绿色至灰绿色。菌肉白色,味道柔和,无特殊气味,炒吃味鲜美。青头菌干品每百克含蛋白质17.2 克,碳水化合物64.9 克,钙11 毫克,磷400 毫克,铁51.2 毫克,维生素B23.6 毫克,尼克酸66.3 毫克。具有清火、散内热、明目的功效。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