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病
疾病概述
寄生虫侵入人体而引起的疾病。因虫种和寄生部位不同,引起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各异。本类疾病分布广泛,世界各地均可见到,但以贫穷落后、卫生条件差的地区为多见,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更多,因此,狭义的热带病即指寄生虫病。非洲、亚洲的发展中国家发病较多,感染的人群主要是接触疫源较多的劳动人民及免疫力较低的儿童。
疾病分类
根据寄生虫的分类,寄生虫病也相应地分为、及节肢动物引起的疾病。根据发病的急缓又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寄生虫病,但大多属于慢性。另外,许多寄生虫病属于动物源性疾病(人兽共患病),即人类和脊椎动物间自然传播的疾病,由共同的病原体引起,在前苏联文献中称为自然疫源性疾病。
根据传播情况又可分为三类:①以人类间互相传播为主,也可传给其他动物,称为人源性人兽共患病,如。②以动物中互相传播为主,但可经常传染给人的称为兽源性人兽共患病。包括从脊椎动物直接获得感染的如、,通过节肢动物或软体动物中间寄主传播的如美洲锥虫病、等。③以在野生动物中传播为主,偶可传染给人的称为野生动物源(或森林源)性人兽共患病,如罗得西亚等。
根据在寄主体内寄生部位的不同,又可分为:①腔道寄生虫病,如、、阴道等。②组织内寄生虫病,如、旋毛虫病等。③血液及淋巴系统内寄生虫病,如、等。④皮肤寄生虫病,如等。
流行环节
有以下三方面。
传染源 包括带虫(囊)者、贮存寄主和转续寄主。如阿米巴带囊者、黑热病患者均可作为疾病的传染来源;家犬可作为黑热病的贮存寄主;野猪则可作为肺并殖吸虫的转续寄主而传播疾病。
传播途径 可分为:①经口感染。如食入被感染性蛔虫卵或阿米巴包囊污染的水或食物后,可感染蛔虫病或阿米巴病。②通过吸血的媒介昆虫传播。如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疾。③经皮肤感染。如钩虫的丝状蚴可直接钻入寄主皮肤而使之感染。④经胎盘感染。如先天性疟疾、先天性弓形虫病等。⑤经呼吸道感染。如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系经鼻腔粘膜感染的。⑥其他方式。如输血可感染疟原虫等。
此外,寄生虫病的传播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发生流行,如:①媒介昆虫或中间寄主的存在。如疟原虫、丝虫等需要在特定的昆虫(按蚊、库蚊)体内发育繁殖后才能传播。有的寄生虫需在2个或2个以上中间寄主体内发育后才能感染人,如中华分支睾吸虫需在淡水螺体内发育成尾蚴后才能感染某些淡水鱼,在鱼体内发育为囊蚴才能感染人;因此这此寄生虫病的流行区受媒介昆虫及中间寄主分布范围的影响。②适宜的发育环境。如蛔虫卵需在土壤中,经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有氧条件下发育成感染性虫卵。③不良的卫生和饮食习惯。有些地区有生食(如食鱼生粥、醉蟹)的习惯而感染中华分支睾吸虫病和。
易感人群
无免疫力的人群或免疫力较低的儿童均易感染当地流行的寄生虫病,例如大量移民自非流行区迁入疟疾流行区时,往往会出现疟疾的暴发流行。
一些社会经济因素如经济、生活条件、风俗习惯等均可影响某一流行环节而影响流行。因此当存在以上 3个环节时,即可发生寄生虫病的流行,反之如切断某一环节,就可控制寄生虫病的流行。
病理特点
发病主要取决于侵入体内的寄生虫数量和毒力以及寄主的免疫力。侵入的虫体数量愈多、毒力愈强,发病的机会就愈多,病情也较重。寄主的抵抗力愈强,感染后发病的机会就愈小,即使发病,病情也较轻;寄生虫病发病的过程是寄主与虫体相互斗争的结果。病理变化主要包括虫体对寄主组织的机械性损伤引起的损害,虫体分泌的毒素或酶引起的组织坏死,以及寄主反应引起的嗜酸粒细胞和其他炎性细胞的浸润,甚至形成嗜酸粒细胞性脓肿和对幼虫或虫卵产生的嗜酸粒细胞性肉芽肿。
诊断要点
依赖以下几个方面:①流行学史。来自疫区,如血吸虫病有疫水接触史、肺吸虫病有吃不熟的石蟹史等。②临床表现。各有其临床特征,末梢血液嗜酸粒细胞往往增高。③病原学诊断。在体液或分泌物中查找虫体,如粪便涂片或集聚法检查肠道原虫滋养体、包囊或蠕虫卵,末梢血液涂片找疟原虫等,寄主组织内的寄生虫则可通过活体组织检查或穿刺检查而确诊。④免疫学诊断。目前常用的方法有皮内试验和血清免疫试验。皮内试验又可分为即刻反应和迟缓反应,肺吸虫皮试等属前者,可作为临床过筛或流行学调查。利什曼素皮试等属于后者,只在疾病恢复期出现阳性反应,仅能用作流行学调查,了解该病过去在该地的流行情况。目前常用的血清免疫学试验有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 (IHA)、间接荧光抗体技术(IFT)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前者灵敏度较高,后两者灵敏度及特异性均较高。这些方法主要用于检测寄主的特异性抗体,目前也已建立检测虫体循环抗原或排泄抗原的方法,以作早期诊断及疗效的考核。⑤其他检查,如超声检查、CT检查等。
治疗原则
以消灭寄生虫为主,根据虫种采用最有效的驱虫药物。在感染较重而寄主较衰弱时,可给予支持疗法,有外科并发症时应及时进行外科处理。
对土源性寄生虫病患者,应采用以驱虫治疗为主的综合措施。根据不同流行程度,实行集体驱虫或选择性驱虫,并抓好重点人群,如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菜农、果农等的防治。治疗蛔虫病、钩虫病、鞭虫病和蛲虫病的常用驱虫药有阿苯达唑、甲苯达唑和噻嘧啶等,另外即将上市的还有三苯双脒和伊维菌素。但目前使用最多的是阿苯达唑,仅史克肠虫清这一品牌我国每年就有数千万人次服用。阿苯达唑驱土源性线虫,用片剂,每片200mg,一般感染者每次顿服两片即可。
防治食源性寄生虫病,如肺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带绦虫病、囊虫病、旋毛虫病以及包虫病,应以健康教育为主,防止病从口入。治疗患者的有效药物主要是吡喹酮和阿苯达唑,而且目前阿苯达唑是治疗旋毛虫病和囊虫病的首选药物。
阿苯达唑口服后在肝内迅速代谢为阿苯达唑亚砜和阿苯达唑砜,血浆中以亚砜为主,是主要杀虫成分。其作用机制是选择性地和不可逆地阻碍和抑制肠道线虫、绦虫和组织内幼虫对葡萄糖的摄取,引起虫体赖以生存和生殖必需的糖原内生耗竭,ATP生成减少,导致虫体死亡。阿苯达唑不仅对肠道线虫、带绦虫和华支睾吸虫、肺吸虫等成虫有效,而且对线虫的虫卵和幼虫、猪带绦虫、棘球绦虫、肺吸虫等幼虫都有杀灭作用。因此它既可用于驱蛔虫、蛲虫、钩虫、鞭虫和粪类圆线虫等肠道线虫,也用于治疗旋毛虫病、包虫病、囊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和肺吸虫病等组织内寄生虫病。
预防措施
应采取综合措施,因地制宜,对不同病种采用不同的有效方法。①大面积治疗病人,消灭贮存寄主,以消除传染源。②切断传播途径,如消灭媒介昆虫或中间寄主。③加强卫生教育,以改变不良的卫生和饮食习惯,不喝生水,不吃不熟的食物。④加强人群免疫力和个人防护,如应用蚊帐避蚊等。有些寄生虫的疫苗如疟原虫疫苗等已在进行研究,但距实用阶段尚有相当的距离。
预防方法
一般情况下,寄生在人体内的一些成虫吃药就可驱除,但寄生虫的幼虫一旦进入人体的脑、肝、肺或心脏等处,则很难治疗。
有些民间说法并不科学,如“生吃螃蟹活吃虾”就是不正确的。这主要是因为淡水鱼虾中有华支睾吸虫的囊蚴寄生,可使人得华支睾吸虫病,也叫肝吸虫病,其症状表现如同肝炎,所以淡水鱼虾一定要做熟了吃,像生鱼片之类的生吃法并不科学。
螺肉生吃不科学
一些螺体内有寄生虫存在,由于寄生虫所处的生长阶段不同,对人体的危害也有所不同。玛瑙螺不宜生食,生吃可使人头痛、恶心、呕吐、发热、间歇性嗜睡或昏睡;一些患者还会出现头、躯干、四肢的各种类型的知觉异常,如烧灼、麻木、疼痛等;还有一些患者会出现视力障碍、失明。
青蛙和曼氏迭宫绦虫
青蛙也吃不得,因为青蛙是曼氏迭宫绦虫的中间宿主,吃青蛙时,如果未死的曼氏迭宫绦虫幼虫进入人体,可使人体组织遭到破坏,出现失明、昏迷、皮肤瘙痒,甚至瘫痪等症状。
健康提醒:人体寄生虫发病的因素很多,饮食不洁,体质偏弱是导致寄生虫致病的主要因素,所以,夏季饮食一定要注意卫生,并尽量把食物煮熟。
缩主模型
(一)疟疾模型
用伯氏疟原及约氏疟原虫血传配子体接种入小鼠腹腔,或用诺氏疟原虫感染恒河猴,这类模型常用于抗疟药物筛选。
多种哺乳类动物可作为终期宿主,先用娩出法取得尾蚴,再经皮肤接种于大鼠、豚鼠或家兔、猫、狗等。
(三)丝虫病模型
我国目前已复制成功三种动物模型:长爪沙鼠周期型马来丝虫、仓鼠、家猫、猴等间期型斑氏丝虫,利用螨在正常鼠群中传播棉鼠丝虫。
疾控中心
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简称寄生虫病所)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领导下的国家级寄生虫病预防控制专业机构,是全国寄生虫病预防控制业务技术指导中心。
更名组建后的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以寄生虫病预防控制工作为中心,努力把本所建设成集寄生虫病预防与控制、监测检验与评价、健康教育与促进、应用研究与指导、技术管理与服务为一体的寄生虫病预防控制体系。通过合理设置机构,人员一专多能,精干高效,充分发挥新体制功能的国家级寄生虫病预防控制中心作用,顺利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为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和人民群众的预防保健需求服务。按本所的工作职能和任务设置精干的内部机构,科学定岗,按需设编。职能部门的设置强调综合性、协调性和功能互补性。业务部门的设置则将国家需要、社会需求和整体效益作为撤、分、合并的依据。通过合理设机构、科学定岗位,引入竞争机制,人员一专多能,精干高效,更好地为本所的中心工作服务。根据职能、任务,设置6个处(室),即:办公室、党委办公室、人事保卫处、科技业务处、财务处、后勤服务处。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